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士兵們聽后,(由于條件反射)嘴里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他們憑借著這個(暫時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愿望),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謝謝!感恩您!成竹在胸的故事北宋熙寧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在任三年期間為官勤政,體察民情,他看到茶農(nóng)負擔過重,上書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給茶農(nóng)帶來實惠。同時,加筑州治城坦,重視教育事業(yè),受到百姓擁戴。文同善詩文書畫,尤擅長畫墨竹。畫竹的高超技藝來源于他長期對竹子的仔細觀察和寫生。當時,洋州筼筜谷(今洋縣紙坊鄉(xiāng))生長著大片竹林,文同有《筼筜谷》詩贊曰:“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兩岸煙蒙蒙。尋幽直去行漸野,宛爾不似在塵中?!彼€在此谷建一“披錦亭”,閑暇常去谷中探幽觀竹,吟詩作畫,有時還攜愛妻前往賞竹、植竹。長年累月,心胸中已烙下各種竹子的形態(tài),積累無數(shù)畫稿。畫竹實踐中,他首創(chuàng)畫竹葉深墨為面,淡墨為背筆法,畫技日臻精益,所畫墨竹栩栩如生,瀟灑清秀,他主張畫竹要“成竹在胸”。后來畫竹者學他筆法的很多,被稱著“湖州竹派”。
文同在漢中洋州曾給他表弟蘇軾贈《偃竹圖》一幅,喜歡畫竹的蘇軾十分珍愛。蘇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寫道:“與可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振筆直遂,以追其所思……”同時代的文學家、畫家晁補之在《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中,也有“與可畫竹時,成竹已在胸”的詩句,這樣文同畫竹時“成竹在胸”就成為典故?!俺芍裨谛亍被颉靶赜谐芍瘛保疽馐钦f畫家在畫竹子時,頭腦中要有一個具體生動的竹子形象,那么就會得心應(yīng)手,畫出的竹子就真切自然。后來這句成語已不拘泥于畫竹,泛指人們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頭腦中已有成熟的主張和辦法。
望梅止渴的成語故事
望梅止渴的成語故事
語文人氣:355 ℃時間:2020-04-03 23:03:37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成語故事中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 望梅止渴成語故事人物【簡潔】
-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故事中的主角是誰?
- 從望梅止渴這個成語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 《三國演義》有不少廣為流傳的成語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請簡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 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 ).A.階級斗爭 B.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矛盾 C.社會改革 D.社會革命
- 五年級語文下冊《奇怪的圣誕包裹》的分析,明天要交,
- 用“梗咽、蹣跚、炫耀、憧憬”寫一段話
- He works on a farm.(改為一般疑問) Does he
- A:Wat is that over there?B:( A:( ) the table.B:oh,it is a basketball.每空一詞
- We have there m_____a day,breakfast,lunch and supper的空格中填什么?
- 若2m-4與3m-1是同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則m為_.
猜你喜歡
- 1when it's spring in beijing,it's(?)in Sydney A.fall B.winter Cspring
- 2小華和小明同時計算一道整式乘法題(2x+a)(3x+b).小華把第一個多項式中的“抄成了-a,得到結(jié)果為6x2+11x-10;小明把第二個多項式中的3x抄成了x,得到結(jié)果為2x2-9x+10. (1)你知道式子中
- 3請你設(shè)計一條以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主體的公益廣告
- 40.6+7/15x=2
- 5已知A={x|x^2+2x+P=0},且A∩{x|x>0}=空集,求實數(shù)P的取值范圍.
- 6實數(shù)a,b在數(shù)軸上的對應(yīng)點如圖所示,則下列不等式中錯誤的是( ?。?A.ab>0 B.a+b<0 C.ab<1 D.a-b<0
- 7若a>1,b>1,log2b×log2a=16,則log2(ab)的最小值為____
- 8能從生物學的角度簡單說說大腦的反應(yīng)速度與神經(jīng)回路的關(guān)系嗎?
- 9標朗讀節(jié)奏和重音
- 10生物體的大小是與細胞的大,還是細胞的數(shù)量有關(guān)?
- 11《歸園田居》中具體描寫勞動情景的詩句是 :,.
- 12取一定質(zhì)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發(fā)現(xiàn)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氣體質(zhì)量相等.求混合氣體中,碳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