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
一、用作代詞
1.“之”常作第三人稱代詞,指代人、事、物,相當(dāng)于“他(們)”、“她(們)”、“它(們)”,在句中作賓語.例如: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2.有時也用作第一、第二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我(們)”、“你(們)”.
例如: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您要憐憫(我)而讓我活下去嗎?
3.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或遠(yuǎn)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的”、“那”、“那樣的”.例如:(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憑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
(2)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來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用作助詞
1.結(jié)構(gòu)助詞(“之”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相當(dāng)于“的”.例如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桃花源記》)
2.“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與此相當(dāng)?shù)脑~,可以不譯.例如:(1)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2)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童趣》)
3.“之”用在被提前的賓語和動詞之間,是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與此相當(dāng)?shù)脑~,可以不譯.例如:(1)何陋之有?(《陋室銘》)
(2) 宋何罪之有?(《公輸》)
4.“之”用在表示時間久暫的單音詞或不及物動詞之后,起調(diào)整音節(jié)或舒緩語氣的作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和它相當(dāng)?shù)脑~,可不譯.例如: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2)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
三、用作動詞
“之”用作動詞,充當(dāng)謂語,相當(dāng)于“去”、“往”、“到”.例如:
(1)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陳勝)又暗地讓吳廣到駐地附近雜草叢生的神廟里.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而: 主要作連詞用,可以表示以下關(guān)系:
l.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①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記》)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承接關(guān)系,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如:①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③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guān)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作“但是”“可是”“卻”.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記》)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③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隆中對》)④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后一個“而”字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遞進(jìn)關(guān)系,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如: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5.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記》)
3.其
?。ㄒ唬┐~
1.作第三人稱代詞,可譯作“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如: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谌擞邪偈?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上樞密韓太尉書》)
2.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如: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②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③以勉其學(xué)者也(《墨池記》)
也可譯作“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xué)》)
?。ǘ└痹~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詰、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么”“難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③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ㄈ┻B詞,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如: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爾.(《送東陽馬生序》)
4.以
?。ㄒ唬┙樵~
1.表(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懼,投以骨(《狼》)②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峽江寺飛泉亭記》)
?。ǘ┻B詞
1.表示目的,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④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
2.表示結(jié)果,可譯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ㄈ耙浴弊鲃釉~,可譯為“認(rèn)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②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說新語〉三則》)
?。ㄋ模┩耙选?已經(jīng).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5.于
1.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如: ①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②子墨子聞之,起于魯(《公輸》)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xué)》) 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④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墨池記》)
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如: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孟子》)
4.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可譯作“比”.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譯為“由于”、“因為”.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二章》)
6.為 “為”作為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斷,一是表動作行為.這里只介紹“為”作為介詞的用法.
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如: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②此人——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2.表示被動,譯作“被”.如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觀潮》)
3.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如: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韓愈短文兩篇》)
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5.表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dāng)”“等到”,如: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故事兩篇》)
《童趣》中的虛詞用法 之于以其而為等
《童趣》中的虛詞用法 之于以其而為等
語文人氣:669 ℃時間:2020-06-30 23:40:35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請問童趣中有哪些實詞和虛詞啊?
- 《童趣》和《詠雪》的古今異義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虛詞之的用法,中心主旨,人物形象和表現(xiàn)手法!今天給我!
- 虛詞的用法
- 童趣和論語十則中的虛詞實詞有哪些
- 《童趣》中之的用法
- 一道電能表計算
- 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哪個誤差大?為什么?
- 簡要說明西歐莊園經(jīng)濟(jì)的特點?
- 2,3,4,5,6,7,8,9這些數(shù)用加,減號怎樣能=10.(負(fù)數(shù)也算)
- 當(dāng)氫氣球飛到天上會怎么樣?
- 鋼筋符號讀法
- for him,it would be a __________to be able to have a day off work.A good B Luxury
猜你喜歡
- 1二次函數(shù)公式 頂點式和一般式的對稱軸,頂點坐標(biāo),X和Y的關(guān)系,最大值
- 2溫室效應(yīng)的產(chǎn)生與影響 研究目的
- 3以'"驚喜"為話題的優(yōu)秀作文
- 4造成空氣污染的有害物質(zhì)可分為( )和( )兩大類,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暫定為( )( )( )
- 5Nor的用法
- 6化學(xué)肥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類.含氮量最高的化肥是______,復(fù)合肥料是______(填化學(xué)式).
- 7已知a2+2ab+b2-4(a+b-1)=0,求a+b-3的值.
- 8電位和電壓有什么異同?
- 91、2位和3、4位是反義詞的成語
- 10大道之行也中是謂大同中大同的今義
- 11Fe與稀硝酸反應(yīng)分哪兩種情況?
- 12平衡計分卡的指標(biāo)體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