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千里江南,到處鶯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于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于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nèi),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diào),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diào)數(shù)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fā)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fā),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么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猜你喜歡
- 1I have been playing the piano since I _(be) 6 years old.
- 2比如現(xiàn)在讓你寫出 鎂(Mg)得到或者失去電子后的所成離子的符號,那我右上角
- 3太陽能如何轉換為煤中的能量?
- 4由參數(shù)方程確定的函數(shù)的求導公式
- 5在一道減法算式中,差比減數(shù)大40,減數(shù)是差的1/9,求被減數(shù)是多少.
- 6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組!
- 7兩列火車,一列長110米,每秒行18米,另一列長130米,每秒行12米.(1)兩車相向而行,從車
- 8believe me和trust me 用法和區(qū)別是什么
- 9暚這個字現(xiàn)在在字典里還有嗎?
- 10I'll take a picture for lingling 改為現(xiàn)在進行時 怎么改?
- 11用a,s,a,u,e,g,s拼單詞
- 12用兩個相同的電熱器給質(zhì)量相同的物質(zhì)甲和水加熱,它們的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6所示,據(jù)此判斷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