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思想的不合時宜.
縱觀中國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時代都會以不同的思想治國.
但是只要是戰(zhàn)爭時期,就不會有國家重儒家.
因為儒家的思想是“愚民”.
儒家學派可以說是最不符合“讓民族發(fā)展壯大”這一事的學派.
他鼓吹“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等.
這根本就是鞏固王權(quán)專用的學派.
但是為什么儒家總不滅絕呢,即是因為帝王需要讓人民做順民.
在中華古代和平時期,法家是不能常以治國的,因為圣上百官不希望法律約束到自己.
墨家是不能常以治國的,因為墨家的兼愛,是會派死士刺殺當權(quán)者的.
道家是不能常以治國的,因為大多數(shù)皇帝都知道,一旦自己拿捏不準自己“無為”的量,天下必將惡匪四起.
釋家是不能常以治國的,因為他宣揚眾生平等,皇帝怎么可能去跟賤民平等?
縱橫是不能常以治國的,因為它講究“變中求活”,皇帝不需要比自己更能治國的臣子.
兵家是不能常以治國的,因為它追求武勇天下,弱肉強食,皇帝不需要自己難以平定的臣子.
但這只是在和平時期.春秋時代恰好是戰(zhàn)爭年代,群雄割據(jù).
在戰(zhàn)爭時代,君王不需要愚昧、謙虛、有禮的臣民,而是需要舉國尚武,彪悍、多智才是王所需要的.儒家的一句“法以人定,人情有法”,就注定了,那個時代的王,不可能采用孔子的學說.
秦國為什么放棄了老子遺留的無為治國?因為成效太慢.后先改兵家,后用法家.就是要外有軍勇斗志,內(nèi)有法度嚴明.
可是在秦室重臣之眾,一直都不乏尚儒臣子,就是因為帝王做好了,一旦天下平定,立刻愚民安邦的決定.
其實在后世大有以道家治國,輕儒的君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漢武帝.武帝前期以道家治國,拿捏“無為”法度妙到巔毫,使?jié)h家邦好生興旺,其后年老糊涂,才窮兵黷武.
直到宋朝,世人推崇理學派這一支儒家旁系,萬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使中華民風漸趨軟弱,儒家才在中華土地上站穩(wěn)腳跟.五代十國以前,其實漢人是非常彪悍勇武的民族.并不特別重視儒家思想.不然怎么能擊退匈奴人、突厥人、犬戎部族... ...那些可都是快馬彎刀強弓硬弩闖天下的驃騎軍隊,不遜于后來的蒙古人.
就連我們現(xiàn)在天天說的:“我們是炎黃子孫,孔孟傳人.”其實都是從宋朝流傳下來的.
以上,即是全方位《春秋輕儒論》.
猜你喜歡
- 1學會忘記是生活的技術,學會微笑是生活的藝術!
- 2怎樣求絕對值
- 3求 給心理老師的一封信 為題寫一封信
- 4成語對對子 粗茶淡飯( ) 流芳百世( ) 雪中送炭( )伶牙俐齒()眉開眼笑()精雕細刻
- 5為什么大象用鼻子吸水不會嗆著?
- 6一個能裝下500g水的瓶子能否裝下500g的酒精,若不能裝下最多能裝下多少克酒精
- 71.1995×1996.1996-1996×1995.1995
- 8在實驗中,如果不能確定電流表的量程,則應該采用()法
- 9一個數(shù)的5倍等于2.4,求這個數(shù)是多少?解方程
- 10可逆反應的定義
- 11如圖 D是BC延長線上一點,角ABC,角ACD的平分線交與E,求證角E=1/2角A
- 12物體只受一個力(比如只受重力)在做什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