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定義: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點:
(1) 力具有物質(zhì)性: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說明:①對某一物體而言,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施力物體.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體,后有受力物體
(2)力具有相互性:一個力總是關(guān)聯(lián)著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說明:①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
②力的大小用測力計測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5)力的種類:
①根據(jù)力的性質(zhì)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②根據(jù)效果命名:如壓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fù)力等.
說明:根據(jù)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zhì)可以相同;同一名稱的力,性質(zhì)可以不同.
重力
定義: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篏=mg
說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guān)系.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說明: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tài)也沒有關(guān)系.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①質(zhì)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形狀規(guī)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zhì)量分布有關(guān).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tài)和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于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zhì)量的點來代替.
彈力
(1)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說明:①任何物體都能發(fā)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有的形變及其微小.
②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能恢復(fù)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簡稱形變.
(2)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說明:①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接觸;彈性形變.
②彈力是一種接觸力,必存在于接觸的物體間,作用點為接觸點.
③彈力必須產(chǎn)生在同時形變的兩物體間.
④彈力與彈性形變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
(3)彈力的方向: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幾種典型的產(chǎn)生彈力的理想模型:
① 輕繩的拉力(張力)方向沿繩收縮的方向.注意桿的不同.
② 點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點與曲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觸點所在切面.
③ 平面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體;球面與球面接觸,彈力方向沿兩球球心連線方向,且指向受力物體.
(4)大?。簭椈稍趶椥韵薅葍?nèi)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勁度系數(shù),表示彈簧本身的一種屬性,k僅與彈簧的材料、粗細、長度有關(guān),而與運動狀態(tài)、所處位置無關(guān).其他物體的彈力應(yīng)根據(jù)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運動學(xué)規(guī)律計算.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于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①摩擦力的產(chǎn)生是由于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B.兩物體發(fā)生形變;C.兩物體發(fā)生了相對滑動;D.接觸面不光滑.
ⅱ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瑒幽Σ亮Φ拇笮。篎=μFN
說明: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zhì)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應(yīng)具體分析.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guān).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ⅴ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
(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于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chǎn)生的摩擦力.
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A.兩物體相接觸;B.相接觸面不光滑;C.兩物體有形變;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
ⅱ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
③靜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ⅲ靜摩擦力的大?。簝晌矬w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范圍0<F≤Fm,其中Fm為兩個物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大小應(yīng)根據(jù)實際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運動定律進行計算.
說明: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chǎn)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圍內(nèi)是根據(jù)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guān).
②最大靜摩擦力大小決定于正壓力與最大靜摩擦因數(shù)(選學(xué))Fm=μsFN.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xué)問題的基礎(chǔ),是研究力學(xué)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據(jù)題意選取適當?shù)难芯繉ο?選取研究對象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盡量簡便,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
2. 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qū)ξ矬w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 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yīng)注意一下幾點:
(1)不要把研究對象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2)對于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zhì)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zhì)力”重復(fù)分析.
力的合成
求幾個共點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一條直線上兩力合成,在規(guī)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數(shù)運算.
(3) 互成角度共點力互成的分析
①兩個力合力的取值范圍是|F1-F2|≤F≤F1+F2
②共點的三個力,如果任意兩個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個力,那么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共點力才能合成(同時性和同體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個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已知兩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個力的兩個分力,如不限制條件有無數(shù)組解.
要得到唯一確定的解應(yīng)附加一些條件:
①已知合力和兩分力的方向,可求得兩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個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個分力F1的大小與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組解
若F>F1>Fsinθ有兩組解
若F<Fsinθ無解
(3) 在實際問題中,一般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或處理問題的方便需要進行分解.
(4) 力分解的解題思路
力分解問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接著就轉(zhuǎn)化為一個根據(jù)已知邊角關(guān)系求解的幾何問題.因此其解題思路可表示為:
必須注意:把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力,僅是一種等效替代關(guān)系,不能認為在這兩個分力方向上有兩個施力物體.
矢量與標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來確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
矢量由平行四邊形定則運算;標量用代數(shù)方法運算.
一條直線上的矢量在規(guī)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負號表示其方向.
思維升華——規(guī)律•方法•思路
一、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體的受力情況不同,物體可處于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要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研究力學(xué)問題的關(guān)鍵,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主要是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其與周圍物體的接觸情況來考慮.具體的方法是:
1. 確定研究對象,找出所有施力物體
確定所研究的物體,找出周圍對它施力的物體,得出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
(1)如果所研究的物體為A,與A接觸的物體有B、C、D……就應(yīng)該找出“B對A”、“C對A”、“D對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對B”、“A對C”等的作用力也作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體上的力,錯誤的認為可通過“力的傳遞”而作用在研究的對象上;
(3) 物體受到的每個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體;
(4) 分析出物體的受力情況后,要檢查能否使研究對象處于題目所給出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等),否則會發(fā)生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
2. 按步驟分析物體受力
為了防止出現(xiàn)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通常按如下步驟進行:
(1)先分析物體受重力.
(2)其研究對象與周圍物體有接觸,則分析彈力或摩擦力,依次對每個接觸面(點)分析,若有擠壓則有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則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牽引力、電場力、磁場力等.
3. 畫出物體力的示意圖
(1)在作物體受力示意圖時,物體所受的某個力和這個力的分力,不能重復(fù)的列為物體的受力,力的合成與分解過程是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過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認為是物體所受的力.
(2)作物體是力的示意圖時,要用字母代號標出物體所受的每一個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處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復(fù)雜問題上的一種簡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著兩個選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運用普通代數(shù)運算公式來解決矢量的運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驟如下:
(1)正確選定直角坐標系.通常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坐標原點,坐標軸方向的選擇則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原則是使坐標軸與盡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兩坐標軸分解的力盡可能少.
(2)分別將各個力投影到坐標軸上.分別求x軸和y軸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這是處理多個作用下物體平衡物體的好辦法,以后會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勻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個常量
1、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guān)系符合下式:V==at,t為時間變量,
我們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平均變化率.
2、V==at是一個直線方程,它相當于數(shù)學(xué)上的y=kx(V相當于y,t相當于x,a相當于k)
數(shù)學(xué)知識指出,k是特定直線y=kx的斜率,
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zhì):
(1)不同直線(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數(shù)值不等
(2)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shù)值,處處相等(與y和x的數(shù)值無關(guān))
(3)直線斜率的數(shù)值,可以通過y和x的數(shù)值來求算:
k==y/x
(4)雖然k==y/x,但是,y==0,x==0,k不為零.
仿此,
(1)不同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不等
(2)同一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處處相等(與V和t的數(shù)值無關(guān))
(3)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可以通過V和t的數(shù)值來求算:
==V/t
(4)雖然a==V/t,但是V==0(由靜止開始云動),t==0,但a不為零.
.變加速運動中的物體加速度在減小而速度卻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大小卻可能不變.(這兩句怎么理解啊?舉幾個例子?
變加速運動中加速度減小速度當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與加速度大小沒有關(guān)系,例如從一個半圓形軌道上滑下的一個木塊,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減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改變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變,如果想讓速度大小不變,那么就得讓它的方向改變,如勻速圓周運動,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且不為0,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但大小不變.
剎車方面應(yīng)用題:汽車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應(yīng),馬上制動,這個時間稱為反應(yīng)時間.若汽車剎車時能產(chǎn)生最大加速度為5米每二次方秒,從汽車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馬上制動剎車到汽車完全停下來,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叫剎車距離.問該汽車的剎車距離為多少?(最好附些過程,謝謝)
15米/秒 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 那么停止需要3秒鐘
3秒通過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應(yīng)時間是0.8秒 s=0.8*15=12
總的距離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線運動”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這一章先講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運算法則學(xué)習(xí)力的計算.現(xiàn)在倒過來了.建議你還是先學(xué)一下這這章內(nèi)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體運動前后位置的變化,即由開始位置指向結(jié)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體位移(物體位置的變化量)與物體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速運動(叫變速運動),速度就又有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或某段位移上),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物體速度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加速運動(叫變加速運動),加速度就又有瞬時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或某段位移上),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瞬時加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加速度.
對比上面速度與加速度的概念,你就會容易理解一點的.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二單元知識點總結(jié),最好有題形的,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二單元知識點總結(jié),最好有題形的,
物理人氣:775 ℃時間:2020-03-15 00:41:31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二單元知識點總結(jié) ?_
- 我的物理超級爛!
- 高一物理必修2第一、二單元知識點總結(jié)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jié)
-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總結(jié)
- 有一個長方形鐵皮,長32厘米,寬16厘米,在這塊鐵皮的四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過折疊
- 已知向量OA⊥向量OB,且|OA|=|OB|=1,設(shè)OC=2OA+OB,OD=OA+4OB,OE=3OA+3OB
- 核舟記中有一句議論,找出來,說說其作用.
- 瞬間加熱器的加熱速度這么快?跟什么有關(guān)?請物理專家回答
- 一個含有字母的二次函數(shù)在某一區(qū)間內(nèi)有最值,求字母的值一般采用什么做法
- 5千克糖平均分給11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多少千克?小麗3小時可以折80只千紙鶴,她平均每小時折多少只千紙鶴?折一只千紙鶴平均要多少小時?某校六(1)班有學(xué)生48人,人人參加興趣小組,其中參加迎世博英語口語小組的有31人,參加文學(xué)欣賞小組
- i am a girl ,有人信嗎?
猜你喜歡
- 1兩導(dǎo)體的材料、長度相等,橫截面積之比為1:2,則其電阻之比為多少?為什么?
- 2科學(xué)家研究表明,10000平方米大森林在生長季節(jié)每周可吸收六點三噸二氧化碳.城北到森林公園有五萬平方米森林,今年八月份片森林一共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
- 3write a travel diary like jane on page 5use your notes in
- 4下列人類活動與季節(jié)選擇相宜的是:A 長江截流——夏季B 黃河調(diào)水沖沙——冬季C 珠江口補淡壓咸——冬季D 海河緊急泄洪——春季答案:C麻煩解釋一下每一個選項的錯誤處和C為什么正確,
- 5Whatever happened 和 what happened 有什么區(qū)別?
- 68月是夏天還是秋天
- 7甲每分鐘走80米,乙每分鐘走70米,丙每分鐘走60厘米,甲從A地,乙丙兩人從B地同時與甲相向,甲遇到乙3分鐘
- 8連詞成句 for ,buy ,to ,Halloween ,Nancy ,like ,masks ,would ,some (.)
- 9三角形ABC的三邊長度之比為3:5:7,與其相似的三角形A'B'C'的最大邊長為12,那么三角形A'B'C'的周長是
- 10某化學(xué)課外小組探究乙醇與鈉的反應(yīng)
- 11a short tall 英語翻譯結(jié)果
- 12仿句: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是'春種一粒樹,秋收萬顆子"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