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高適的《別董大》
賞析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賞析】
董大,即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高適《別董大》詩的第二首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從詩的內(nèi)容來看,這兩篇作品當(dāng)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jīng)過短暫的聚會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dá)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diào),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開頭兩句,描繪送別時候的自然景色.黃云蔽天,綿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點余光.夜幕降臨以后,又刮起了北風(fēng),大風(fēng)呼嘯.伴隨著紛紛掃揚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從空中掠過,往南方飛去.這兩句所展現(xiàn)的境界闊遠(yuǎn)渺茫,是典型的北國雪天風(fēng)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雖是一字之差,境界卻相差甚遠(yuǎn).北方的冬天,綠色植物凋零殆盡,殘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視界很廣,可目極千里.說“黃云”,亦極典型.那是陰云凝聚之狀,是陰天天氣,有了這兩個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風(fēng)”,“雪紛紛”,便有了著落.如此理解,開頭兩句便見出作者并非輕率落筆,而是在經(jīng)過了苦心醞釀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詩歌語言.這兩句,描寫景物雖然比較客觀,但也處處顯示著送別的情調(diào),以及詩人的氣質(zhì)心胸.日暮天寒,本來就容易引發(fā)人們的愁苦心緒,而眼下,詩人正在送別董大,其執(zhí)手依戀之態(tài),我們是可以想見的.所以,首二句盡管境界闊遠(yuǎn)渺茫,其實不無凄苦寒涼;但是,高適畢竟具有恢弘的氣度,超然的稟賦,他開沒有沉溺在離別的感傷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馭情,另具一副心胸,寫出慷慨激昂的壯偉之音.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是對董大的勸慰.說“莫愁”,說前路有知己,說天下人人識君,以此贈別,足以鼓舞人心,激勵人之心志.據(jù)說,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藝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玨曾寫詩詠嘆說:“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這寫的不過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顯,詩境未免狹小.高適這兩句,不僅緊扣董大為名琴師,天下傳揚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詩境遠(yuǎn)比崔玨那幾句闊遠(yuǎn)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詩只是琴師身世的材料,而高詩卻堪稱藝術(shù)珍品.
猜你喜歡
- 116、讀下面的詩句,想一想,劃線的詞語在詩中指的是誰,填在括號里.
- 2青出于藍(lán)勝于藍(lán).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各是誰寫的
- 3王張李三人在一起,其中一位是教授,一位是博士,一位是副教授.現(xiàn)在知道李比教授年齡大,
- 4Is his home on the 2nd floor?否定形式回答是什么?
- 5大家?guī)兔垂ぁび嘘P(guān)物體運動的.
- 6常見的物體都是由什么組成的,它們總是在不斷地什么著
- 7我會為了我的理想而奮斗的英語、各位好心人吶、幫幫忙吖~
- 8英語中共有哪幾種構(gòu)詞法?
- 9how many 什么do you have
- 10一個口袋里有5只球,編號為1,2,3,4,5,在袋中同時取出3只,以X表示取出的3個球中的最小號碼,X是離散型隨機變量嗎?若是,請指出它的所有可能值,并求X的分布列.
- 11高一作文800字,
- 126.9×7.99+0.69×20.1簡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