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三國演義》中,描述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張飛“身高八尺”,關(guān)羽身高竟達“九尺”.按照東漢晚期的標準計算,劉備身高177.7厘米,張飛身高188.8厘米,關(guān)羽的身高則是212.4厘米,也不太離譜.令外,古代記錄身高并不是據(jù)實描述,“七尺男兒”《辭?!返慕忉屖恰捌叱呦喈斢谝话闳说母叨?因用為人身的代稱.”(七尺也就1米7左右,并不夸張).三國演義更是為了表現(xiàn)藝術(shù)效果,對人物的能力外表身高都有一定的夸張(如兀突骨身高一丈二)
朝代 1尺=?公分 備注
商 16cm 殷墟出土骨尺(臺灣故宮博物院藏)(16.93)
殷墟出土牙尺(中國歷史博物館藏)(15.78)
戰(zhàn)國及秦 23.2cm 洛陽金村出土銅尺(23.1)
據(jù)商鞅方升推算(上海博物館館刊第1期151-152頁)
西漢 23.2cm 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王妻竇綰出土錯金鐵尺(23.2)
1957年甘肅酒泉漢墓出土銅尺(23.1)
新莽 23.1cm 據(jù)新莽嘉量(臺灣故宮博物院藏)推算
東漢 23.4cm 1956長沙雷家嘴東漢墓出土銅尺(23.39)
東漢晚期 23.6cm 1959年掖縣東漢晚期墓出土銅尺(23.6)
1954年合肥東漢晚期墓出土銅尺(23.75)
魏(三國) 24.2cm 1972年甘肅嘉峪關(guān)三國魏墓出土骨尺二件(23.8)
魏正始五年東莞官弩機望山尺二寸(24.26)
魏景元四年,劉徽注《九章·商功》:王莽銅斛于今尺為「深九寸 五分五厘」(24.18)
西晉 24.2cm 1965年北京八寶山西晉王凌妻華芳墓出土骨尺(24.2)
1956年河南洛陽舊唐屯村西晉墓出土骨尺(24.3)
東晉 24.5cm 《隋書·律歷志》:「晉后尺實比晉前尺一尺六分二厘」(24.48)
劉宋 24.6cm 據(jù)《隋書·律歷志》
南朝梁 24.7cm 據(jù)《隋書·律歷志》
前趙 24.2cm 據(jù)《隋書·律歷志》
北魏 28 cm 據(jù)《隋書·律歷志》
東魏北齊 30.2cm 據(jù)《隋書·律歷志》
北周 29.6cm 據(jù)《隋書·律歷志》
隋 29.6cm 據(jù)《隋書·律歷志》
唐 30cm 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尺26支,長度從29.4到31.7厘米,
平均29.75厘米
1976年西安郭家灘78號唐墓出土尺(30.09)
宋 31.2cm 1921年巨鹿故城出土北宋木矩尺(30.91)
1964年南京孝陵衛(wèi)宋墓出土木尺(31.4)
明
(1)營造尺 31.8cm 1956年山東梁山洪武年間沉船中出土骨尺(31.8)
嘉靖牙尺(32)
(2)量地尺 32.7cm 明朱載靖《律學新說》所繪寶源局量地銅尺
(3)裁衣尺 34 cm 1965年上海上塘灣明墓出土木尺(34.5)
清
(1)營造尺 32 cm 康熙牙尺(中國歷史博物館藏)(32)
(2)量地尺 34.5cm 康熙戶部尺(34.86)
(3)裁衣尺 35.5cm 清牙尺(35.3)
猜你喜歡
- 1正6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誰知道說一下,
- 2入射角和反射角不相等的原因?在什么情況下,入射角不等于發(fā)射角?
- 3鋁鐵在濃硝酸中鈍化表面所形成的氧化物薄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質(zhì)構(gòu)成的,其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
- 4蘇軾評價
- 5英語翻譯
- 6兩小無猜,具體怎么解釋
- 7誰給我一份原子團化合價表
- 8英語中什么叫“懸垂修飾語”?
- 9(1)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天津到北京的距離是4.8厘米.天津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 10初一3個班為小學捐書,
- 11x²+1<ax+a分之x a不等于 解不等式
- 12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大約是0.65公頃,相當于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的5倍.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列方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