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嘗試"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學生在一次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奮力攻克的一道數(shù)學題竟然是一道世界性的數(shù)學難題.如果換一種環(huán)境,換一個條件,該學生在已知這道題是世界性難題,結果會是怎樣呢 從這件事中,給與了我們一個思索:有時候,當我們遭遇很大困難時,所需要的不就是那個學生的"嘗試"精神嗎 我們要勇于"嘗試".
嘗試,是指在一定環(huán)境和條件下,在舊事物的基礎上實踐,開辟出一條更利于事物發(fā)展的嶄新道路,它擁有的是一種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體現(xiàn)的是一種前不見古人的氣魄.這種精神,我們要提倡.
嘗試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推動了歷史的車輪.從二千多年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今天一位老人用他那高瞻遠矚的政策帶來了一片春的繁榮,歷史的車輪不知已轉過了多少圈.但人們有停止過嘗試探索新的事物嗎 沒有.從盤古開天地,從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帶來光明的火種,人類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用自己寶貴的嘗試精神,使人類從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進化到如今高科技的網(wǎng)絡時代.雨果說過:"打破一切,尋求一切,敢做敢為敢破壞,這就是真理與生活."試想,如果我們推動了對事物的嘗試精神,僅僅是滿足停留在現(xiàn)階段,人類的發(fā)展還會前進嗎 停止前進意味著毀滅.所以,我們需要嘗試精神.
科技的進步也是和嘗試精神息息相關的.愛迪生的無數(shù)次嘗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光明,萊特兄弟的勇敢嘗試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一切的最初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都源自于嘗試.前人不斷的嘗試給我們后人留下來這些無價的財富,同時更要求我們也要有這種嘗試精神.君不見,首先在網(wǎng)絡時代崛起的"搜狐網(wǎng)站"正式張朝陽用其敢想敢做,敢領潮流爭天下先的嘗試精神開辟出了的嗎 而同時,原"微軟"駐中國總經理的"超級打工妹"吳士宏"空降"為TCL總經理,從外企到國企,這一條她自己選擇的不同道路,誰能否認這是她自己的一次自我嘗試呢
面對困難,失敗,不要過早地給自己投上否定的一票,別以為自己能力低下,別人高高在上,那時因為你過于注意看清了困難,面對那赤裸裸的困難,評估自己能力的天平歪向了一邊.馬克思說得好:"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我們正在跪著,站起來吧!"同樣,我們也可能說:"困難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用仰視來看待它."低下你自卑地頭,驕傲地對困難說"不"吧.正如吳士宏所說:"就算我知道我會失敗,我仍會選擇著條路,我不會后悔."用自己的嘗試精神,學會尋找一片新的天空,用自己的真才實力開辟一個嶄新的紀元.
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在奮斗中,嘗試是必不可少的.不要總是以為困難是無窮的,而我是渺小的,帶點牛犢精神,帶點嘗試精神,正如那無意中攻克世界性難題的學生一樣,說不定你的大膽嘗試會給你的生活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話題段落-光榮
話題段落-光榮
圍繞光榮寫一段話或一個故事!
圍繞光榮寫一段話或一個故事!
語文人氣:284 ℃時間:2020-03-23 15:00:52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關于《光榮 夢想 追求》的段落 總字數(shù)800~1000字 每段注明出處與主題(光榮或夢想或追求)
- 以“驕傲”為話題的作文
- 以回家為話題的作文片段
- 以《我自豪,我驕傲》為題寫作
- father went to his doctor for __ about his heart trouble.
- 4×27.5÷2x=8 4分之3-5分之1x=20% 怎么解這兩個方程
- 怎么用鍵盤輸入根號,圓周率等數(shù)學符號呢?
- x(x+1)(x-1)=120
- 把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擴大到原來的5倍,分母縮小為原來的五分之一,這個分數(shù)的值就()
- 設A(-1,0)、B(1,0),直線L1、L2分別過A、B兩點,且L1、L2的斜率之積為-4,求L1與L2的交點的軌跡方程?
- 癟乒乓球放入熱水鼓起的原因時熱脹冷縮還是溫度變化導致壓強增大
- 最后一頭戰(zhàn)象一課寫戰(zhàn)象臨死前做了哪些事?先簡單的寫一些再寫出自己的體會
猜你喜歡
- 1英語翻譯
- 2遞等式計算如下(有2題,)
- 3請看看
- 4英語翻譯
- 5一道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高一物理題
- 6描寫三峽山陡水窄的句子是什么?
- 7成語,( )以名(
- 8甲乙兩個修路隊合修一條路,甲先修了全長的4/5,少4千米,接著乙修的長度是甲的一半,就全部修完了,乙隊
- 9獵豹的平均速度約是31.4米/秒,羚羊的平均速度是23.4米/秒.如果現(xiàn)在一只羚羊在一只獵豹前39米處開始逃跑,那么這只獵豹經過多長時間可以追上這只羚羊?(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 1013和7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多少?
- 11心事沉重,吃不下飯用什么詞語表示
- 12據(jù)測算,每10平方米的樹林明年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40克,某市計劃營造一條35000平方米的林帶,造成一年可以吸收多少千克有害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