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①,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問渠那得清如許③?
為有源頭活水④來.
觀書有感(其二)
【譯文】
?。ㄆ湟唬?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的晃動.問那方塘的水怎么會這樣清澈?因為有永不干枯的水從源頭不斷流出來,從而成了活水【注釋】
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 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鑒:鏡.古人以銅為境,包以鏡袱,用時打開.5源頭活水":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學習運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谶@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會.清如許:這樣清澈.
?、荇眶荆阂沧鳌棒繘_”,是古代的一種戰(zhàn)船.(這里指大船)一毛輕: 輕如一根羽毛.在水中飄蕩.
作品賞析
(其一)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shù)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fā),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shù)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shù)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nèi)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lǐng)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nèi)心的不竭藝術(shù)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shù)靈感才是書法藝術(shù)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本質(zhì).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④.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二) 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氣力,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順漂.
?。ㄆ涠?br/> 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guān)的道理.詩中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當春水猛漲,即使艨艟巨艦也如羽毛般輕,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強調(diào)藝術(shù)靈感的勃發(fā),足以使得藝術(shù)創(chuàng)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chuàng)作藝術(shù)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jīng)過學習忽然有了心得后寫下來的.
從以‘巨艦大船’作比喻,可能是朱熹所品評的是榜書大字的創(chuàng)作.此詩的寓意也很深,以水漲船高則能夠行駛自在,形象地比喻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一旦靈感勃發(fā),則能夠使書寫一下子變得流暢自如,這不僅僅是書法藝術(shù)的一個本質(zhì)過程,也是一般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重要本質(zhì).當然,該詩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即朱熹看見書法作品的技藝精煉且生動流暢,品味出熟能生巧的藝術(shù)道理.
有人以為詩是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所以只宜于寫景抒情而不宜于說理.這有幾分道理,但不能絕對化.因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xiàn)出來,從而使得它 與景和情同樣富于吸引力.同時,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勝的.(枚乘《七發(fā)》正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古今詩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詩.朱熹是劉子翚學生,他父親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許由于父、師的影響,他 在道學中對文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也寫出過一些富于生活氣息的好詩.如 這兩首當然是說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斷有所發(fā)展提高才能活躍,免得停滯和僵化.后一首寫人的修養(yǎng)往往有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階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這兩首詩以鮮明的形象表達自己在學習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啟發(fā)性,也 并不缺乏詩味,所以陳衍評為“寓物說理而不腐”.
《觀書有感》二詩所蘊含的道理屬于美學原理范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chuàng)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例如:如果讀者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對象,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nèi)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y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nèi)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xiàn)文學藝術(shù)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fā)”等等
問宋朝【朱熹】的詩{觀書有感}
問宋朝【朱熹】的詩{觀書有感}
語文人氣:718 ℃時間:2019-09-21 06:13:40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宋朝學者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有一句關(guān)于讀書積累的名句“_____________"
- 《觀書有感》是宋朝理學家朱熹寫的一首()詩T^T
- 誰知道朱熹的觀書有感是什么意思(全詩)?
- 《觀書有感》朱熹 全詩詩意
- 朱熹的中的最后兩句詩的理解?
- 初二物理用天平和量筒測某種液體的密度
- 用雖然……可是……而且造句,
- 你認為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動物的數(shù)量能不能無限增長?為什么?
- 線性代數(shù)里矩陣在左還是在右的問題
- 數(shù)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對數(shù)
- 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于高分別為3.2分米和1.它的面積與一個梯形的面積相等,如果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分別為2.4分米和3.6分米,那么它的高是幾?
- 他爸爸愛好烹飪 翻譯His father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歡
- 1氯化鎂是一種鹽,.
- 2設(shè)x為正實數(shù),則函數(shù)y=x^2-x+1/x的最小值是 2.函數(shù)y=-x-9/x+18(x>0)的最大值是
- 3小紅付出200元,買了X本練習本,每本12.5元應(yīng)該找回()元.當X=10時,應(yīng)該找回()元.
- 4盒子里裝有15個球,分別寫著1~15各數(shù).如果摸到的是2的倍數(shù),則小剛贏,如果摸到的不是2的倍數(shù),則小強贏. (1)這樣約定公平嗎?為什么? (2)小剛一定會輸嗎?你能設(shè)計一個公平
- 5四個相同的蘋果隨機放入三個不同的盤子,有且只有一個盤子中蘋果數(shù)為2的概率是多少?
- 6有126本書,有3個書架,有6層,平均每層放幾本?
- 7850+250*(x-1)=x /2*400+x/2*200
- 8小馬虎解方程3/(2x-1)=2/(x+a)-1,去分母時,方程右邊的-1忘記乘6,因而求得的解為x=4,求a與x的值
- 9He is a man with _ eyes and _ shoulders.a.wide;wide b.broad;broad c.broad;wide d.wide;broad
- 10Sunflower,you are my constant belief.
- 11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積是31.4m2,高是1.2m,用這堆沙在10m寬的公路上鋪2cm厚的路面,能鋪多少米?
- 12his height is the same as mine.(改為同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