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過不少勸學詩,從詩歌欣賞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藝術性,但在老百姓中流傳很廣,所有的讀書人,童年時都學過這樣的詩句.譬如《神通詩》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當然,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從前成人教子,在這些詩句中各取所需,讓孩子背誦.我小時候,就在日記本上抄過其中的句子.
后來讀古詩多了,發(fā)現(xiàn)一些更有趣的勸學詩.勸學詩中,韓愈的《勸學詩》很有名:“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短短二十個字,講了很多讀書的道理,書要多讀,還要多思,要真正明白書中的道理,讀書不能滿足,要學以致用,要重實踐.說到讀書的境界,不得不提到朱熹的兩首《觀書有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書讀到這樣的境界,當然是智者,是大學問家了.
和勸學詩相類的,有不少提倡惜時的詩,譬如大書法家顏真卿寫過一首《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詩,比空講道理的規(guī)勸有意思.陶淵明也寫過一首勸人珍惜時間的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說到惜時詩,很自然想起古人的《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這三首詩,出現(xiàn)在不同的時代,但如出一轍,都是用大白話,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
《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yè)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三首詩,現(xiàn)在讀來,依然覺得生動曉暢,道理也講得通俗貼切,可以引起今人共鳴.
唐 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 韓愈《勸學詩》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宋太宗《勤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宋 劉過《書院》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
明 楊繼盛《言志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猜你喜歡
- 1寒冷的冬天呼出氣體后,會看到白霧,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2空氣對我們很重要的英語作文
- 3張阿姨用112元去買窗簾布,由于窗簾布每米降價1元,因此張阿姨所帶的錢可以比原來多買2米,原來每米多少元?
- 4什么叫電能 作用
- 5什么時候用I were 什么時候用I was
- 6描述人生最經(jīng)典的一句話是什么~
- 7用同樣的2臺抽水機,3小時可以澆地1.2公頃,4臺抽水機1小時可以澆地多少公頃?
- 8若x²+2(a+1)x=16是完全平方式,求a²-2a+1的值
- 9已知I={X|-1≤X≤3},M={X|-1
- 10figure sth.out和figure out sth.的區(qū)別?
- 11高粱桿可以吃嗎
- 12誰可以給我說說I 與U I與R 以及伏安法測電阻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分別是什么,最好把實驗寫下 t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