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shù)弥⒆拥母赣H不在時,孔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③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聯(lián)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lián)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zhuǎn)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現(xiàn)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
讀了楊氏之子懂得了什么道理
讀了楊氏之子懂得了什么道理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好像是什么要學會隨機應變什么的
再具體點
作業(yè)本上有三四排呢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好像是什么要學會隨機應變什么的
再具體點
作業(yè)本上有三四排呢
語文人氣:286 ℃時間:2019-09-13 19:22:56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讀了楊氏之子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讀楊氏之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 楊氏之子讓我們懂得什么?
- 閱讀可以使我們懂得道理;閱讀,();閱讀()
- 從《楊氏之子》著首古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現(xiàn)有一瓶澄清溶液,可能含有K+ ,Na+,Ba2+,Mg2+,Fe3+,Cl-,CO3 2-,SO4 2- .去該溶液進行以下實驗:
- 埃及金字塔的特點 意義 價值
- 若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南北半球的晝夜情況怎么樣?
- 學校操場邊上100米直跑道旁,每5米插一面紅旗,現(xiàn)在改為每6米插一面紅旗,有幾面可以不移動?
- 幼兒園阿姨給小朋友分糖,如果每個小朋友分6顆,還多28顆糖,如果每個小朋友分9顆,就差8顆
- 初中讀書筆記《水滸傳》,培根隨筆,《傅雷家書》,一共16篇,不用太長,每篇300字就可以.
- 什么叫做計算負荷
猜你喜歡
- 1爵是什么意思
- 2甲乙兩地鐵路長約165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地出發(fā),以每小時79千米的速度行19小時后,離乙地大約還有多少厘米
- 3已知關于x,y的方程組3x+y=5,4ax+5by=-22與2x-3y+4=0,ax-by-8=0有相同的解,求a,b
- 4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
- 5根據(jù)答句寫出相應問句A:_____ _____ _____ you arrive here?B:I'l arrive here in 20 minutes.
- 6一個工程甲隊單獨完成要8天,乙隊要6天,如果乙隊和甲隊同時干要幾天?
- 7求無錫三日游英文作文
- 8高中英語作文開頭
- 9物體振動產(chǎn)生聲音,那么雷聲是怎樣產(chǎn)生的?那振源是什么?
- 10孔子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與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處世態(tài)度是否矛盾?
- 11a=(√3sinx,m+cosx) b=(cosx,﹣m+cosx) f(x)=a*b
- 12求關于三角形以及多邊形內(nèi)費馬點唯一性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