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來歷和起源 .(200字左右)!
漢字的來歷和起源 .(200字左右)!
歷史人氣:706 ℃時間:2019-08-31 14:35:44
優(yōu)質(zhì)解答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于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jié)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還有來歷!漢字形成為系統(tǒng)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紀的商朝??脊抛C實,在商朝早期,中國文明已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現(xiàn)。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國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時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經(jīng)過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凈,接著鋸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內(nèi)面或獸骨的反面用刀具鉆鑿凹缺。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師,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問的問題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燒甲骨上的凹缺。這些凹缺受熱出現(xiàn)的裂紋就稱為“兆”。巫師對這些裂紋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結(jié)果,并把占卜是否應驗也刻到甲骨上。經(jīng)過占卜應驗之后,這些刻有卜辭的甲骨就成為一種官方檔案保存下來。 目前,考古學者共發(fā)掘甲骨16萬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碎塊。據(jù)統(tǒng)計,所有這些甲骨上的各種文字總計為四千多個,其中經(jīng)過學者們考證研究的約有三千個,在三千余字里面,學者們釋讀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釋讀,或者學者們分歧嚴重。盡管如此,通過這一千多字,人們已經(jīng)可以大致了解有關商朝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了。甲骨文是一種成熟而系統(tǒng)的文字,為后世的漢字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此后,漢字又經(jīng)歷了銅銘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漢字字形字體逐步規(guī)范化、穩(wěn)定化的過程。小篆使每個字的筆畫數(shù)固定下來;隸書構(gòu)成了新的筆形系統(tǒng),字形漸成扁方形;楷書誕生以后,漢字的字形字體就穩(wěn)定下來:確定了“橫、豎、撇、點、捺、挑、折”的基本筆畫,筆形得到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各個字的筆畫數(shù)和筆順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 漢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體系,總數(shù)約有一萬個,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個左右。這三千余個漢字可以組成無窮多的詞組,進而組成各種各樣的句子。 漢字產(chǎn)生以后,對周邊國家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日本、越南、朝鮮等國家的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漢字的來歷和起源【20個字】
- 清明節(jié)的由來200字
- 漢字的來歷200字
- 漢字的來歷起源
- 漢字的來歷和起源
- 不同質(zhì)量~密度的物體漂浮在水上,浮力是否一樣
- 某次數(shù)學考試五道題,全班52人參加,共做對181道,已知每人至少做對1道題,做對1道的有7人,5道全對的有6人,做對2道和3道的人數(shù)一樣多,那么做對4道的人數(shù)有多少人?
- 修一條公路,已修的是剩下的2倍,還剩3.8千米沒修,這條公路長多少千米?
- 英語翻譯
- 襯衣用英語怎么寫
- 客車和轎車同時從相距455千米的A.B兩個相向開出,轎車每小時行65千米,客車每小時行56千米,當橋車到達A地時,客車離B地還有多少千米?
- 英語take怎么讀
猜你喜歡
- 1(1)學校買籃球,每個要a元,每個足球比籃球少5元 a-5表示_______________ 5a表示_________________
- 2測量食用油的密度:
- 3解方程(x²/9)+(16/x²)=(-10/3)(x/3-4/x)
- 4短時記憶的時間是?
- 5Ther was ____time ____Ihated to go to school.
- 6地球與宇宙怎么比?
- 7將鐵粉和銅粉置于硝酸銀和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待反應完畢后,所得金屬中一定有( ) A.鋅 B.鐵和銀 C.銀 D.銀和銅
- 8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56,約分后是七分之一,原來這個分數(shù)是幾分之幾?
- 9新初一北師大版數(shù)學書196頁~197頁題
- 10將下面的句子換成成語
- 11-- can you tell me --- to travel to dalian? -- about two hour by plane
- 121 有兩筐同樣重的桔子,如果從第一筐中取出 15 千克放入第二筐,這時第一筐桔子的重量是第二筐的3/5.原來每筐桔子重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