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有許多工作.樂:幸福,快樂.讀了本文后,我覺得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
最苦與最樂 (閱讀題)急!正在做作業(yè)! 梁啟超
最苦與最樂 (閱讀題)急!正在做作業(yè)! 梁啟超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時事新報·學燈》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困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這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jié).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1.閱讀本文前,你怎樣看待人生的苦與樂?讀了本文后,你的認識有了怎樣的變化?
2.本文中引用了哪些名言?這些名言分別論證了什么觀點?
給個準確點的答案!謝謝了!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時事新報·學燈》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困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這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jié).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1.閱讀本文前,你怎樣看待人生的苦與樂?讀了本文后,你的認識有了怎樣的變化?
2.本文中引用了哪些名言?這些名言分別論證了什么觀點?
給個準確點的答案!謝謝了!
語文人氣:708 ℃時間:2020-06-28 07:17:22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猜你喜歡
- 1鋅銅原電池,硫酸電解質(zhì)組成的原電池中,為啥鋅和硫酸不直接反應,而要到銅級得電子?
- 2碳酸鈣是一種難溶于水的強電解質(zhì),在常溫下它的溶解度是10^(-3)g.那么常溫時CA2CO3溶液最大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____;最大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________.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和鹽類水解的特點 ,對于一般難溶鹽_____(需要或不需要
- 3初中英語語法 名詞講解及練習
- 4一個農(nóng)場共養(yǎng)雞、鴨、鵝2464只,其中雞的只數(shù)是鴨的4倍,鴨的只數(shù)是鵝的3倍,三種家禽各幾只?
- 5一本書,已看頁數(shù)與未看頁數(shù)的比是1:4,如果再看80頁,已看頁數(shù)與未看頁數(shù)的比是1:2,這本書有多少頁?如
- 6反意疑問句,如果前面說 you look very beautiful,后面應是什么?
- 75-6分之5等于多少 (分數(shù))
- 8a big trip,going on,my friend,i am造句
- 9英語翻譯
- 10l get up at 9 o'clock.l play with my sister.l watch tv in the afternoon.l go to bed at 10 o'clock.
- 11即使是配角 也想保護著不讓你受委屈 用英語怎么說
- 12如同的近義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