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今解
論語序說
《論語》一書名的含義為:主要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許多言論論纂起來,其次還包括記錄他們不少的社會實踐活動.
《論語》共分二十篇,每篇的篇名大都由該篇第一章的前幾個字附加順序數(shù)來構成,每篇由若干章組成,從表面上看似篇與篇、章與章并不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但實質(zhì)上卻為渾然一體.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孔子的思想就被確定為至尊的地位.孔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極其深遠廣大,他的思想幾乎滲透到了中國歷史的每一個領域.
我國自漢朝以來,由孔子創(chuàng)造的儒家學說就成為一直是在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儒家學說對于我國社會的鞏固、發(fā)展和延續(xù)起到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深深地滲透并影響于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哲學、文學、史學、藝術、民俗等等文化思想領域,它規(guī)定了我國文化的特質(zhì),造就了我們民族的風骨,塑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面貌.
孔子思想及儒家學說經(jīng)歷了“打倒孔家店”、“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無情摧殘,之后又經(jīng)受了傾一國家與執(zhí)政黨之力在全國范圍內(nèi)專門對其展開批判的“批林批孔”運動的蹂躪.從世界歷史看,沒有哪一種個人的思想及文化形態(tài)能夠經(jīng)得住這樣巨大的打擊和破壞,但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學說并未因此而消亡.從世界歷史看,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和執(zhí)政黨會對其祖國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采取如此卑鄙無恥的態(tài)度,但是,前中國共產(chǎn)黨這樣做了.
今天的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孔子思想為其變?yōu)楝F(xiàn)實提供了唯一的寶貴價值系統(tǒng),即“小康”社會、“和諧”社會|“誠信”社會等等.換言之,只有孔子思想提供的這些寶貴的價值系統(tǒng)才有可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別無它途.
我國和世界的無數(shù)事實證明,孔子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就是在遙遠的未來,必定還會如此.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如能認真學習世界上最偉大人物孔子的思想,幸能得到其一二、二三之體會,定會獲益匪淺、受用終生,何樂不為呢?
我作“《論語》今解”,目的有二.其一、更好地弘揚孔子思想.其二、讓更多的人能夠更好的學習和理解孔子思想,讓他們自己并通過他們自己讓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
我才疏學淺,作“《論語》今解”定會有誤,在此還望明士指教.
“《論語》今解”正文如下: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在此章講了三個問題.1、學習問題.2、朋友問題.3、君子問題.表面上看似沒有聯(lián)系,實質(zhì)上為一體.
關于“習”的一.
習的繁體字是其上部分是一個羽字,下部分是一個白字,結(jié)合起來有白羽的意思.我們的習慣是稱鴿子為羽,從這個意義上說,白羽有鴿子的意思.
有過飼養(yǎng)鴿子的經(jīng)歷或曾仔細觀察過鴿子生活習性的人都會曉得,雛鴿子在學習飛行之前首先是一邊兒密切關注其他鴿子的飛行狀態(tài),一邊兒不停地煽動自己的翅膀,久而久之,雛鴿就會展翅藍天了.
其實,觀察和研究雛鴿學習飛行的整個過程,就是對于孔子創(chuàng)造的學習方法的最好的詮釋.雛鴿子在觀察其他鴿子的飛行狀態(tài)時便可稱其為學;雛鴿子不斷煽動自己的翅膀時便可稱其為習.
《論語》學而第一的開頭一段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我看過許多人對這段話的解釋和翻譯,基本上都是錯誤的.這種錯誤還不止是今人的錯誤,就是在 古代一些著名的學者如孔穎達,朱熹等的解釋也都是錯誤的.錯誤的很大的原因與我們中國 的傳統(tǒng)解經(jīng)法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有嚴重的關聯(lián)-----它就是把一句話在一段中分開解釋,結(jié)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那么導致的結(jié)論肯定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段話是孔子本人講的.他通常是給來上課的弟子進入教授知識前說的一句類似于開場白.還可以肯定的是,這段話他給他的弟子們講過很多次.而這一點也正是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這既符合一個教學程式的確定,也符合把他放在第一章的原由.他說明了一個事實,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把人從天上拉回到人間,而孔子則把知識從上層官府社會的專有物拉回到民間.因此,他打破了當時“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
那么,怎樣解釋孔子的這段話呢?或還原他本來的真面目呢?看了上面的說明,估計大家心理已經(jīng)明白十之八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在古代并不是今天的學習的意思,這個字起源于“斅”.《說文》中,就把學字作斅字.它具有教的意思.也 就是說,古字的學具有二重意義,即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所區(qū)別的是,學對于老師來說叫做教,而對于學生來說就叫做學習的學.這里的學也不指任何其中的一種的意思,而是教與學的相統(tǒng)一.時---指按時,指到了一定場合的一定的時間,并不是常常的意思.習---有的人把他解釋為復習或練習的意思,這是錯誤的.這里的習是指一種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踐履”.字源意義來自于初生的鳥拍打著翅膀試飛.之---指老師教你的東西或知識和你(學生,弟子)學到的東西或知識.說---即悅,愉快.有的人把“不亦說乎”解釋為是一個問句,或反問句式也是錯誤的.乎---的解釋是一種肯定式的贊嘆詞.他與前面的“不”字形成了對稱,使整個句式邏輯的肯定性意義更加突出.“不亦”是一種當時的方言發(fā)語詞,是以否定的形式來反襯肯定.他如同今天的“甭”字的口語一樣.因此,這里的“亦”不做“也”字解釋,而是一種語氣助詞.
合起來正確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
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如果把學解釋為學習,把習又解釋為復習的意思,那么后面的“說”字意義就是一個空洞的,虛浮的意義.人們長久以來都是根據(jù)這樣的解釋實際上已經(jīng)形成一種文化上和認識傳統(tǒng)繼承上的惡習.而且在很多地方都違背語法和邏輯.他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讀書人和學生的學習是被強制性的,老師教的東西就是真理,學生必須無條件地遵從老師和老師的觀點.這實際上就是維護思想和統(tǒng)治地位的合法性.我們中國人因此被那些不肖子孫鼓弄了2000多年.這本身就是違背孔子本意的.我們看一看整本〈論語〉就知道,眾所周知,〈論語〉不是孔子所寫,而是他的弟子們根據(jù)回憶或記錄整理的.而且其中的孔子的本身言論有些被后人篡改過.在〈論語〉中,真正孔子的言論事實上并不很多.更多的應該是他的弟子們的言論.這存在著二種可能性和說明:1,弟子們自己說過的話和提過的問題肯定記憶相對深刻一些.2,說明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高知識的能力的培養(yǎng).這點與漢以后一直到今天的中國教育完全相反.一些人反對孔子,反對儒學,實際上都是在胡謅.因為,人們根本沒有真正的認識過孔子.
同理,把其他的字解釋成其他 的意義不是違背邏輯,就是違背語法,違背語句的整體意義.為什么古代的學字既具有教的意思,也具有學的含義呢?這個問題十分簡單.因為雖然學只一個字,但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表面上是一個同時的一個過程,一件事情,而教的內(nèi)容和學的內(nèi)容實質(zhì)上在現(xiàn)實中是不相等的,而且永遠存在差異.孔子對此認識相當深刻,因此,知識的東西要“時習之”.如果把這個“習”看作是復習或練習文本,死板讀書,坐時習也,立時習也,那可絕對是一塊臭豆腐.
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jīng)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的,會自然產(chǎn)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看了這句話,我有時越看越想笑,越笑越覺得我們中國人的悲哀和可憐!朋--字被當作是同類的解釋,被看成是朋友的意思.這的確是歷史上最大最荒誕無稽的笑話.人們之所以把它當作朋友來解釋,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下文中有曾子說“與朋友交”的字樣相當有關系.因為當作朋友解釋,我們永遠無法聯(lián)系上上一句的意義.難道孔子就是這樣傻呼呼的,冷不丁地猛然拋出一句話就成了真理?有朋友從遠方趕來,難道不快樂嗎?哈哈!其他的不說,既然[說]是快樂的意思,后面緊接的[樂]也是快樂的意思.孔子有病呀!還是整理的作者有病?十分明顯,這是違背常識的.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朋]古代同[鵬].鵬即鵬鳥,鵬鳥的鵬字古代也寫做[鳳]字.那么,鵬鳥即鳳鳥,[朋]即鳳鳥.朋友的朋字最早也是來源于鳳鳥.其字型就象鳥的羽毛.遠古時期的鳳與凰總是比翼兼飛的.后來,朋字就有了這種同類的含義.鳳也是古代人的一種圖騰和崇拜的吉祥物.[樂]不是指快樂的意思,而是指[音樂],[奏樂],禮樂之樂.古代人有[鳳凰來儀],[有鳳來儀]的傳說.傳說禹時夔行樂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禹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凰來翔.見[史記],[山海經(jīng)][楚辭]也有相關記載.他說明了一個國家的興盛和平的年代.史記就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那么,孔子的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復禮樂的思想在這里也就暴露無遺.正確翻譯為:有鳳鳥自很遠的地方飛來,應當奏樂相和慶祝明德之世呀!這里也表現(xiàn)出了孔子對自己的信念的肯定,言外之意,這樣的社會一定會實現(xiàn)的.因此,他要求弟子們要”學而時習之“,不僅要學習知識,同時也要包括學習{奏樂}的能力和實踐”禮”的本事.“學而優(yōu)則士”,創(chuàng)造美好的社會,恢復曾經(jīng)令他一生向往的周禮和盛世.
因此,學而時習之的目的就是學而優(yōu)則士,學而優(yōu)則士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這句話的解釋,除此之外,都是錯誤的解釋.
在這里我們還發(fā)現(xiàn)同莊子的很有趣的比較.論語的開頭以[朋]即[鵬]來比喻對明德和諧社會的美好理想追求.而莊子的開頭逍遙游中卻也以[鵬]來比喻自己所向往逍遙夢境.儒和道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這里也顯示出界限的分明.決定了我們中國2000多年來傳統(tǒng)深刻的文化和社會結(jié)構的穩(wěn)定性.
猜你喜歡
- 1鋅銅原電池,硫酸電解質(zhì)組成的原電池中,為啥鋅和硫酸不直接反應,而要到銅級得電子?
- 2碳酸鈣是一種難溶于水的強電解質(zhì),在常溫下它的溶解度是10^(-3)g.那么常溫時CA2CO3溶液最大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____;最大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________.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和鹽類水解的特點 ,對于一般難溶鹽_____(需要或不需要
- 3初中英語語法 名詞講解及練習
- 4一個農(nóng)場共養(yǎng)雞、鴨、鵝2464只,其中雞的只數(shù)是鴨的4倍,鴨的只數(shù)是鵝的3倍,三種家禽各幾只?
- 5一本書,已看頁數(shù)與未看頁數(shù)的比是1:4,如果再看80頁,已看頁數(shù)與未看頁數(shù)的比是1:2,這本書有多少頁?如
- 6反意疑問句,如果前面說 you look very beautiful,后面應是什么?
- 75-6分之5等于多少 (分數(shù))
- 8a big trip,going on,my friend,i am造句
- 9英語翻譯
- 10l get up at 9 o'clock.l play with my sister.l watch tv in the afternoon.l go to bed at 10 o'clock.
- 11即使是配角 也想保護著不讓你受委屈 用英語怎么說
- 12如同的近義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