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是人類在其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總結、積累下來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帶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那么,這種民族文化的精華部分,便是此種文化的主流.這種文化主流的精髓,便集中地表現(xiàn)在這個民族歷史的哲學觀點方面.
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受中華文化歷史熏陶而形成的中華民族具有勤勞、智慧、團結、勇敢的精神,就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一種極其古老的哲學思想——道學.這種哲學的最基本特點是一元論,而以陰陽形象地表述一事物中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辨證統(tǒng)一關系,以陰陽同性相斥、異性相引、消長、平衡推動事物變化而論述其客觀規(guī)律.中國古典哲學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辨證法和相對論.
由于中國古典哲學是產生在尚無文字為載體以行表述和傳承的上古時代,為著教授人們學習,就畫出了一事物之中存在陰陽兩勢消長變動的“太極圖”表示,再以陰陽符號組成象征天、地、人、時,且陰陽不能形成靜止性平衡的八卦圖,進行傳授.這就是伏犧時代創(chuàng)八卦的歷史記載.
此后,當中國的歷史上有了文字以后,人們就會很自然地給這種傳授哲學的專用圖案畫注以文字,以幫助記憶.對于這種有了文字的哲學經(jīng)典,就不能再以卦畫相稱,而須稱之以書了.書名就依此書是專講事物變易、所用的方法簡易、而其所講的哲學道理千古不易這三方面的意義,定書名曰《易》.
中國哲學由于產生在以畜牧狩獵為主要經(jīng)濟生產特點的時代,其時,在人們的思想認識上,是以山地為獲得資源的生存根本,這就很自然地將代表山的《艮》卦置于六十四卦之首;在中國社會發(fā)展進入以農耕為主要經(jīng)濟生產后,人們的認識觀念自然也要產生變化,認為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這時候的人們又將代表大地的《坤》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為了區(qū)分這兩種不同的版本,就將以《艮》卦為首卦的《易》經(jīng),按首卦上山、下山、山山相連之象,稱作《連山》;而對以《坤》卦作首卦的版本,就依“大地生發(fā)萬物,而萬物又莫不歸藏于大地之中”的象征性意義,定書名為《歸藏》;商末周初,周文王父子刪改哲學經(jīng)典,用作卜筮,為其貫徹“神道設教”、愚民以治方略服務的,就是今還保存且流傳于世的通行本《周易》.
中國哲學不僅產生極早,而且,其學習、運用、傳播和傳承,從其一開始就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重視.正由于如此,中國哲學就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上古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語言、文字等各個方面.
如稱道學理論為“道理”;將一定的思想、方法、規(guī)律、法則都統(tǒng)稱之為“道”.討論問題謂之“論道”,用心體會哲理并融會貫通命之曰“悟道”,學道而有所心得便謂之以“得道”,得道者符合哲學思想的行為體現(xiàn),就謂之曰“道德”,將以法治國者稱作“執(zhí)道者”,評論治國者的政績,論之以“有道”或“無道”……至于中國古典哲學名詞、術語中的許多專用字,也都是按著哲學原理和學哲學、用哲學的當時實際情況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
例如,學習的“學”字,在甲骨文中,是依“雙手”弄“爻”于“屋”中之形而為字.在稍后的金文中,又于“屋”中增添了一個學子的“子”字.這個字直到漢字簡化前的繁體“學”字,字形還一直保持著原樣而未改變;教學的“教”字,是畫一只“手”,持以教“鞭”,指著“爻”給學“子”看的簡明圖形而成字.“教”字的字形至今基本未變;道學的“道”,道德的“德”等中國古典哲學名詞、術語及與其有關的文字之造,莫不如此.在上古時代,正是由于學者們都學哲學、用哲學于自己的職業(yè)或學術研究之中,這就使得中國的古典哲學思想深深地滲透到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法律、禮儀、教育、天文、地理、音樂、建筑、書法、繪畫等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同時也產生了充滿哲理的成語典故,這就是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的歷史根源.
一個人,如果思想上重唯物,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最基本道理,他就會在行動上表現(xiàn)出勤于實踐、熱愛勞動、奮發(fā)有為的精神.思想上不僅重唯物,而且講辨證,就不會死搬教條,就懂得變通,就聰明智慧.
既勤奮而又智慧的人,其辦事情成功的機率就比較大,這就是勇于實踐,敢于斗爭,以及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根源.
中國古典哲學是天、地、人、時四維一縶的哲學思想體系,它認為研究和解決任何問題,都必須從全局出發(fā),作為社會問題,就要注意從國家、社會、家庭等總體觀念上研究和進行處理,這是中國古典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根本不同之處.所以,受這種哲學熏陶的人就表現(xiàn)出愛國、愛家,懂得關愛他人,懂得團結和凝聚力量對于保家衛(wèi)國、維護社會和平、安定的重要性,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深刻道理.一個個人是如此,一個民族也同樣是如此.中華民族之所以勤勞、智慧、勇敢,之所以表現(xiàn)出民族團結的精神,數(shù)千年以來一直具有極其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保持著國家的統(tǒng)一,就是因為在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下,形成了一種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并在此種文化長期的歷史熏陶之下而所致.
我們說中華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是就總體上、主流上比較而言,是相對于其它歷史文化而言.并非說中華文化之中就沒有糟粕.任何事物從其產生之后,都是不斷變化的.其變化雖然紛紜復雜,但不外于兩種傾向:一種是發(fā)展,提高,完善;一種是嬗變,蛻化,衰落.
中國的古典哲學思想,自夏禹建立父傳子、家天下的君主獨裁政治體制以后,統(tǒng)治者先是“神道設教”,對它極力神化、歪曲,以為其鼓吹君權神授、禍福天定等唯心思想,而達到愚民以治的目的服務.
接著,商末周初,周文王父子就以篡改哲學經(jīng)典作卜筮用,使中國古典哲學理論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春秋之際,管仲以中國古典哲學為指導而闡述治國之道;孔子極力闡發(fā)、宣傳《易》經(jīng)的哲學思想,雖然,其間有老子抄襲并竭力歪曲《黃帝經(jīng)·道原經(jīng)》而成其《道德經(jīng)》,以為統(tǒng)治者的愚民之治服務,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百家爭鳴也并沒有從根本上撥亂反正,使中國古老的哲學經(jīng)典恢復其本來面目.但是,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又曾有過一定程度上的恢復.
“百家爭鳴”之中,學者們以哲學思想為指導,研究、探討、闡述治國觀點者多,談神弄鬼者較少.但至秦漢以后,隨著封建君主獨裁統(tǒng)治制度的鞏固、董仲舒神學思想理論的炮制與宣傳,中國古典哲學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便逐漸含垢蒙塵,失去了光彩,不為世人所知了.而宋明雖然又有“理氣”哲學的興起,但終歸去中國古典哲學博大精深較遠,影響不是很大.同時,這些宋、明之際的“理氣”之說者,對封建綱常倒是發(fā)揮到了極致的程度;此后,隨著中國的日趨落后、外國列強的入侵、西學東漸的影響,有的人甚至認為中國歷史上無哲學,事實上到了談中華歷史文化竟不知其本為何的地步.
作為一個人,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或改變,是由其接受教育、環(huán)境影響等多方面的客觀因素造成的,這種形成或改變,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但是,一個人的思想觀念一經(jīng)形成或改變,就將對其社會行為產生長久、乃至一生的深刻影響,或禍或福;而對于一個民族、一國的國民來說,也同樣如此.只不過,一種民族性、社會性的思想精神形成或改變,是受歷史上社會政治制度、思想道德教育、民族和國家興衰等更為復雜的因素所造成,所經(jīng)歷的時間要更長一些罷了.但一種民族思想一經(jīng)形成或改變,就將對這個民族或國家產生更加深遠的歷史影響,或走向興旺發(fā)達,或漸趨衰落乃至滅亡.
所以,縱觀歷史,一部中國四維一縶唯物辨證哲學的發(fā)生、發(fā)展、嬗變史,所引起的結果,就是中華民族的興衰史:
中國上古,由于中華先民繁衍發(fā)展主要地域的地形變化、氣候變化、自然條件變化,并因此而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不得不隨之發(fā)生變革的客觀情況,引起了中華先民對自然規(guī)律的高度重視,并進行研究探索,不斷總結,產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唯物辨證哲學——道學.
道學的產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文明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文明發(fā)達最早的國家之一.
五帝時期,又以中國古典哲學為指導思想,指導國家政治、經(jīng)濟、科研、法律、道德等各方面的文化建設,使中華民族從其立國之始,就形成了一個具有民主與法制雛型的社會.孔子稱其為中國歷史上的“大同”時代;現(xiàn)代史學家郭沫若先生評論為“我國實行共產主義之最初的歷史”.其時,社會經(jīng)濟已經(jīng)相當發(fā)展,醫(yī)學、音樂、天文、歷法等各方面科學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黃帝歷》、《顓頊歷》都已經(jīng)是“四分歷”.天文觀察方面,能夠知道太陽經(jīng)過四象四仲中星的準確時間,使歷法中的二十四個農時節(jié)令準確無誤.正由于有了這樣一個好的基礎,就是到了商、周時代,雖然迷信思想充斥了整個社會,但在天文觀察方面仍然居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公元前614年7月發(fā)現(xiàn)并詳細記載的“哈雷彗星”,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于1682年發(fā)現(xiàn)它和命名早2294年.自從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敬事鬼神、董仲舒炮制封建神學愚民理論以來,中華民族就不斷在科學技術方面走向落后,至明代開始受到倭寇之擾,清代西方列強入侵,這是一個不能不承認的客觀歷史事實.
中華民族由原來的科技發(fā)展居于世界遙遙領先地位,轉變?yōu)楸晃樟酥袊l(fā)明創(chuàng)造出的科技成果、而后來居上的外國列強所欺,這不能不引起愛國志士們的思考與探索,紛紛從歷史上、文化上尋找原因.但是,研究的觀點,探索的方法各有不同,其結論也自然相異:有的以后世中國的落后,去機械地推論古代歷史,認為史書所記載的中國古代文明進步、科技發(fā)展歷史“不可靠”,“是傳說”,“是神話”.這就是疑古思潮出現(xiàn)并風靡一時的原因;有的,又以中國古代由于有重唯物求辯證的哲學思想影響,重歷史記載而神話傳說少的情況,以中國古代神話“不能和希臘各民族的神話媲美”而遺憾,于是就罵孔子,批評司馬遷,硬說他們“把神話歷史化”了,因此就要“理直氣壯”地將五帝時期、夏、商、周、秦、漢的許多史事,都要“還原”為神話;還有人以中國近代的落后,不分青紅皂白地批判中華文化,對其稱之為“陳腐的渣滓,時代的廢物,前進的負累”,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倫理、法律、學術、禮俗,無一非封建制度之遺”.
于是,全盤否定中華文化的口號便提了出來:“欲使中華民族成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的)妖言之漢字,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這就是后來為廢除中國漢字所采取一切行動的思想根源,更是提出使中華文化“全盤西化”的理論依據(jù);在討論到中國古代有無哲學的問題上,“西方專業(yè)哲學界不承認中國古代有哲學,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而我們中國的學者呢,即使是致力于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學者們,也只是將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之類視為哲學.到了現(xiàn)在,也是最早上溯到了老、莊,并不認為在此以前有哲學.這當然是很不準確的認識.
中華文化為什么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為什么博大精深
語文人氣:967 ℃時間:2019-12-09 01:19:49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中華文化為什么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 說說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的內容?
- 哪些方面能體現(xiàn)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有哪些
- 14和8的公倍數(shù)有
- Si elle n'est pas insister - nous jusqu'à la fin.這翻譯成中文什么意思?謝謝!
- 按例子將字組成詞,再將字拆開組成成語
- 冷組什么詞(常用的)
- 鄭振鐸 《貓》中的 體會下面語句的情感,并分析.1.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 2.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
- 小明用一個動滑輪將重600N的貨物勻速提高2m,如果不計動滑輪重及摩擦,小明所用的拉力大小是_N,實際上小明所用的拉力是375N,則機械效率是_.
- 身高1.6米的人以1米每秒的速度沿直線向路燈下走去,某一時刻,人影長1.8米,經(jīng)2秒,影長1.3米,路燈的高度是
猜你喜歡
- 1用一個滑輪組在6s內把90N的重物勻速提升4m,在繩的自由段端所加拉力為50N,自由段端通過距離為12m.有用功為____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拉力做功的功率為_____W.
- 2英語翻譯
- 3用方磚鋪地,每塊磚邊長0.5米,需要768塊.若改用每塊邊長0.4米的磚,需要多少塊?
- 4改病句這句話有什么錯
- 5高手幫我看看這幾句有沒有什么語法錯誤和用詞不當?shù)腻e誤!
- 6如圖在三角形abc中e是邊ac上的中點,且de平行bc,ef平行ab求證三角形ade全等于三角形efc
- 7什么情況下dollar加s,為什麼.那什麼情況下dollar又不用加s?
- 8求初中美文摘抄
- 9English is a language ______ in many countries.A.speaking B.spoken
- 10西歐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極其形成原因
- 11文以貫道同文以載道有什么區(qū)別?
- 121 (has) a party . 50. We are now (liv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