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以前的古書是沒有標點的.那時的文章斷句靠的是每句尾的文言虛詞判斷;駢文靠對仗斷句;詩詞格律靠韻腳和當時的曲譜斷句.大概在清代后期,教塾的先生為方便剛?cè)雽W(xué)的兒童斷句,便用毛筆頂端醮朱砂在斷句的地方印上類似“.”的印記.我家現(xiàn)在還有幾本我老爺爺讀私塾時的書,里有很多紅圈,當時不知道是什么,后來大人告訴后才知道的.
下面的是抄的:
古人寫作不用標點符號,標點是五四以后才有的.
古人寫文言文是沒有標點的,《道德經(jīng)》的原文自然也沒有標點,現(xiàn)在人們?yōu)榱烁玫乩斫馑?特意加上了標點.
1842年以前,傳教士在南洋地區(qū)出版中文報刊,其中《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 是第一份以華人為對象的刊物.其內(nèi)容主要為基督教教義,也有關(guān)於世界歷史、民俗風情、天文等方面的知識.
此外,《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亦將西方標點符號系統(tǒng)引入中文,不但有斷句,包括「、」「,」「.」和地名、人名專用號「求求」都已使用.
古人的書籍文章,雖然沒有標點符號,但是有“句讀”(jv dou),私塾老師教授學(xué)生時,用紅筆斷句,學(xué)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讀,就能夠通讀文章.一般有點文化的人,也逐漸適應(yīng)了這種讀法.就是這樣,也沒有影響古代文化的發(fā)展,但是不利于普及.
標點古書要遵循三個原則:
必須符合原文文意,必須符合當時的語言實際,必須符合當時社會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實際.
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覽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寫得是什么人、什么事,表現(xiàn)了什么內(nèi)容;第一遍沒讀懂,再讀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筆,一錯到底.第二步,由粗到細,根據(jù)文意,結(jié)合句子結(jié)構(gòu)、語氣與詞語得性質(zhì)和作用進行斷句,在斷句的基礎(chǔ)上加上恰當餓標點符號.第三步,反復(fù)詠誦,仔細推敲,在詠讀中檢查修正.
斷句時可抓住以下切入點:抓住話標志“曰”“云”“言”等;抓首尾語助詞,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數(shù)和結(jié)構(gòu),這可供我們斷句時參考;根據(jù)古漢語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等;根據(jù)古漢語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為”“唯……是……”“有以……”等;根據(jù)文體特點,如騷體,句尾多帶“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體詩、詞的韻腳、平仄、各句字數(shù)等都有固定要求.
古文中有標點嗎?
古文中有標點嗎?
我經(jīng)常在一些古代流傳的文獻中看到文字之間有標點,請問是當時就有還是后人加上去的,如果是后人加上的,那為什么元代以前就少了,并且這個工作量太大了吧.如果是當時就有,那最早的標點又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
我經(jīng)常在一些古代流傳的文獻中看到文字之間有標點,請問是當時就有還是后人加上去的,如果是后人加上的,那為什么元代以前就少了,并且這個工作量太大了吧.如果是當時就有,那最早的標點又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
語文人氣:239 ℃時間:2020-06-24 02:58:47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猜你喜歡
- 1文言文中的 敬稱 和 謙稱 敬詞 和 謙詞
- 2自我介紹的中文小短文 大約五十字 急用!
- 3科學(xué)...急 (8 19:25:12)
- 4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maximun speed in a stoop,or dive.3842
- 5在日歷上,用一個正方形任意圈出2*2個數(shù),他們的和是84,這4天分別是幾號
- 6若α為銳角且滿足tanα的平方-(1+根號3)tanα+根號3=0,求角α的度數(shù)
- 7介紹New Year's day 的六年級作文
- 8呂蒙字子明中呂蒙是什么樣的人意思
- 9一排蜂房編號如圖所示,左上角有一只小蜜蜂,只會向前爬行,它爬行到8號蜂房,共有多少種路線?
- 10已知實數(shù)X,Y,Z滿足條件X-Z-2的絕對值加3X-6Y-7的絕對值+(3Y+3Z-4)的平方=0,則X+3Y-Z=( )
- 11英語翻譯句子 講故事俱樂部讓我非常自信
- 122013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多少周年到幾年幾月幾日正好成立100周年拜托各位了 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