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出自 荀子 《勸學》
《荀子》節(jié)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jié)選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guī),即使又曬干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 我曾經(jīng)整日思索,卻不如學習片刻收獲大;我曾經(jīng)踮起腳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登高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但聽的人會聽得清楚;借助車馬的人,不是腳走得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土成山,風雨就從那里興起;水流匯成深淵,蛟龍就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備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集細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東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是因為它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只大夾,然而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因為它心浮躁的緣故.
節(jié)選評析
這篇文章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勉勵人們努力學習. 全文分四段.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這句話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學習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說對待學習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第2段,論述學習的意義.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說明客觀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過程,可以有所發(fā)展、有所提高.直木"以為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jīng)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根據(jù)同樣的道理推論,人只有經(jīng)過"博學"(廣泛地學習)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學習對改造人的品性也起決定作用.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斷學習改造獲得的.木要改造成為"中規(guī)"的輪,要用"";金要利,就要"就礪",人要改造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要"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第3段,論述學習的作用.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能夠彌補不足.先用"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來說明學習的作用.接著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情況組成四組比喻: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這些都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種效果的獲得,并非人的本身固有條件有什么不同: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而是因為登高、順風、假輿馬、假舟楫的緣故,也就是"善假于物",憑借外界條件的幫助才取得的.根據(jù)這個道理可以推論,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君子善于利用學習的幫助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第4段,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作者用了十個比喻論證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要專心致志.先從正面設喻:積土成山,可以興風雨;積水成淵,可以生蛟龍.所以有這樣的功效,全賴于"積".同樣,人如果能積善成德,就能達到"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的境界.接著從反面設喻,說明不積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正反對照,說明"積"與"不積",效果完全不同.人們掌握知識、培養(yǎng)品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fā)展、由不知到知、由少到多、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其次,從"舍"與"不舍"來論述學習貴在堅持不懈的道理.先用騏驥與駑馬對比,騏驥本身條件雖好,如果止于一躍,還達不到十步.駑馬本身條件雖差,如果能前進"不舍",也可以跑得很遠.接著用朽木與金石對比,說明"不折"與"可鏤"的關鍵在于"舍"與"不舍".人們學習,如果一暴十寒,時學時輟,再簡單的知識也學不會;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艱深的知識也可學會.荀子認為"積"必須是日積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堅持不懈.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進行對比,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勸學
勸學
語文人氣:968 ℃時間:2020-09-14 20:48:4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中,有幾個詞類活用現(xiàn)象?請找出并說明什么作什么
- 木直中繩,揉以為輪,
-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闡明的是什么道理?
-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意...
- 翻譯“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 把四張紙牌背面朝上放在桌子上,洗勻后,隨機從中摸取一張,看完牌后,放回去洗勻,再摸,1:統(tǒng)計了100次結(jié)果,摸到老K共25次,請你估計老K有多少張?2:根據(jù)1的數(shù)據(jù),求出兩次都沒摸到老K的概率
- 停車場客車的輛數(shù)是貨車的1.5倍,客車開走42輛后,剩下的客車和貨車的輛數(shù)相等,原來客車和貨車各有多少輛?
- I m___ all the clothes together myself
- 曲線x=根號2cosθ,y=sinθ(θ為參數(shù))上的點到直線x=(根號2)*t,y=-1+t(t為參數(shù))的距離的最大值為
- Man ___ without air.
- 1.已知a.b兩個不共線的向量,且a=(cosα,sinα),b=(cosβ,sinβ) (1),
- As soon as she gets home,she ___ (turn) on the TV
猜你喜歡
- 1公式U=Ed中各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 2一根方鋼長5米,橫截面是一個邊長為分米的正方形,這根方鋼的橫截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 3把2008年汶川地震中發(fā)生的事寫成一句比喻句,排比句,還有擬人句.快,明天要交.
- 4燕子從天空中掠過(擴句,至少擴2處)
- 5同時存在四離子濃度均為0.1mol/L 溶度積常數(shù):Mg(OH)2 1.2乘10-11 Fe(OH)2 1.6乘10-14 Mn(OH)2 4乘10-...
- 6如何區(qū)分公蟹與母蟹
- 7孝順父母長輩的成語
- 8春雨,染綠了世界,而自己卻無聲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師,您就是我~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 9He didn't have breakfast ,___ he got up late.A.because B.since C.as D.for
- 10小明每分鐘騎車行0.4km,小剛騎車行1km用了3分鐘.誰騎車的速度快一些?
- 11英語翻譯
- 1210的a次方等于20,10的b次方等于5的-1次方 求3的2a次方÷9的b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