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么自己有錢以后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說:因為你有錢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著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
只有擁抱著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現(xiàn)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說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盡是銅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里都是窮光蛋,說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采納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yè),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于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y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zhàn)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quán)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評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語出《論語·顏淵》.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這是儒家的信條之一,以此作為文章的標題,略嫌“迂腐”,倒也無可厚非.
話題內(nèi)容不正是“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嗎?
何其相似乃爾!無論是擬題還是立論,這位考生都顯示了比較豐富的文史知識.文中列舉了孟子、齊威王、唐太宗、魏征、唐明皇、陳世美等歷史人物的行跡,不僅充實了論點,而且使文章?lián)u曳多姿,充滿趣味性.不惟如此,作者還十分關注生活和時事.文中如“醫(yī)療事故”、“虐待戰(zhàn)俘”、“難民問題”、“動物保護”等等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都被一一提及,體現(xiàn)出當代學子的廣闊視野和強烈的人文情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話題的高中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話題的高中作文
一個人開車趕夜路,對面來了一輛車,他將遠光燈改為近光燈,而對面的車卻毫不留情的打著遠光燈行駛過去,刺痛了這個人的眼睛,這個人非常的生氣,于是他有打著遠光燈趕路,在下一輛到來時也許是他良心發(fā)現(xiàn),他將遠光燈改為近光燈,而對面的車在這是也改為遠光燈,這時是在趕夜路的兩個人的心里最溫暖的時刻
一個人開車趕夜路,對面來了一輛車,他將遠光燈改為近光燈,而對面的車卻毫不留情的打著遠光燈行駛過去,刺痛了這個人的眼睛,這個人非常的生氣,于是他有打著遠光燈趕路,在下一輛到來時也許是他良心發(fā)現(xiàn),他將遠光燈改為近光燈,而對面的車在這是也改為遠光燈,這時是在趕夜路的兩個人的心里最溫暖的時刻
語文人氣:756 ℃時間:2020-03-28 23:49:34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猜你喜歡
- 1自天然藥物提取液中識別生物堿是否存在的主要反應及其試劑有哪些
- 2已知函數(shù)f ( x )等于(cos x)的四次方減去2sin xcos x減去(sin x)的四次方.1)求f ( x ) 的最小正周期;...
- 3在9 8 7 6 5 4 3 2 1=20添上加減乘除使等式成立
- 4用“攛掇”“絮叨”“怠慢”造句
- 5△ABC中,B>90° a=2x-5 b=x+1 c=4 求 x的取值范圍.
- 6Experience more than sufficiently teaches that men govern nothing with more difficult than their tongues.問govern sth wit
- 7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8為什么高中化學先學的離子反應再學氧化還原反應 離子反應里面有好多寫的時候要用到氧化還原的知識的啊
- 9已知:關于x的方程kx^2-(4k+1)x+3k+3=0
- 10語文作文:如何審題?如何理解話題?
- 11先生的讀音,生是讀一聲還是輕聲
- 12額定電壓220V、容量100L、電阻24.2Ω的電熱水器,它的電功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