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道可道:第二個"道",作動詞用,描述、稱說、表達之意.第一個"道",是老子哲學(xué)的專用名詞和中心范疇,它在《老子》一書中頻頻出現(xiàn),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涵義,主要有三種意思:一是指形而上的實存者,即構(gòu)成宇宙萬物的最初本原;二是指宇宙萬物發(fā)生、存在、發(fā)展、運動的規(guī)律;三是指人類社會的一種準則、標準.這里的"道"是第一種涵義,即指宇宙萬物的本始.它是一種形而上的永恒的存在,可感而不可見,無形無象卻又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它產(chǎn)生了宇宙萬物,決定了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但它本身卻是永恒不變的.在這個意義上,"道"有點類似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或"太一"的概念.
(2)非常道:非.不是;常,恒常、永遠.("道"如果是可以表述的,)那么就不是永恒的"道".這句話以否定句形式說明了作為宇宙萬物本原的"道"是不可描述的."常",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帛書《老子》(以下簡稱帛書本或帛書甲、乙本)作"恒",以避諱漢文帝名字,下旬"非常名"亦然.
(3)名可名:第二個"名"為動詞,稱呼、稱謂的意思.第一個"名",也是老子哲學(xué)的專用名詞,它指對"道"的具體稱呼,含有概念的意思,但比概念更高,具有名稱與內(nèi)容相統(tǒng)一的意義.
(4)非常名:(如果"名"可以根據(jù)實物的內(nèi)容而加以命名,)就不是永恒的“名”.由于“道”是一個無形無象的形而上實存體,因此是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概念對它進行命名、稱呼的,任何名稱一旦確定,能指和所指的關(guān)系就確定了,也就是說,對象的物質(zhì)體的特性也就確定了;譬如我們用“地球”這個概念指稱地球,那么“地球”二字的范圍也就被規(guī)定了,月球、太陽等就不能再用“地球”來指稱.“道”是一個永恒的、不可限定的存在,所以不能用一個具體概念去指稱.
(5)無,名天地之始:名,動詞,命名、稱呼.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開端.用"無"來稱呼天地形成的開端.這句話說的是天地形成之際的一種狀態(tài)--無.這個"無"并非空無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萬物過程中混沌一片、無以名狀的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
(6)有,名萬物之母:有,可以叫做萬物的根源.母,根本、根源.有,指天地形成以后,萬物競相生成的狀況.古代中國人認為,先有天地的分化,然后才有萬物的出現(xiàn)."有"和"無",是老子提出的兩個重要概念,是對"道"的具體稱呼,表明"道"生成宇宙萬物的過程,即"道"由無形質(zhì)向有形質(zhì)轉(zhuǎn)換的過程.這兩個"名"字,也有這樣讀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相同.
(7)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所以經(jīng)常在對"無"的體味中觀照"道"的奧妙.
(8)做(jiǎo):邊界.
(9)玄:老子學(xué)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幽昧深遠的意思.老子研究的是"道","道"的形而上性質(zhì)決定了它的神秘幽昧、深不可測.
(10)眾妙之門:一切變化的總門,也就是關(guān)于宇宙本原的門徑.
【譯文】
可以用語言說出來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詞說出來,不是永恒的“名”’,“無”是天地的本始,“有”是萬物的根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經(jīng)常從“有”中去認識“道”的端倪.“無”和“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稱.它們都可以說是很幽深的;極遠極深,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英語翻譯
英語翻譯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語文人氣:393 ℃時間:2020-03-15 00:51:1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猜你喜歡
- 1二次函數(shù)公式 頂點式和一般式的對稱軸,頂點坐標,X和Y的關(guān)系,最大值
- 2溫室效應(yīng)的產(chǎn)生與影響 研究目的
- 3以'"驚喜"為話題的優(yōu)秀作文
- 4造成空氣污染的有害物質(zhì)可分為( )和( )兩大類,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暫定為( )( )( )
- 5Nor的用法
- 6化學(xué)肥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類.含氮量最高的化肥是______,復(fù)合肥料是______(填化學(xué)式).
- 7已知a2+2ab+b2-4(a+b-1)=0,求a+b-3的值.
- 8電位和電壓有什么異同?
- 91、2位和3、4位是反義詞的成語
- 10大道之行也中是謂大同中大同的今義
- 11Fe與稀硝酸反應(yīng)分哪兩種情況?
- 12平衡計分卡的指標體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