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書讀活 閱讀答案
將書讀活 閱讀答案
將書讀活
□ 吳泰昌
郭沫若說:“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老的這幾句話,道出了讀書活動的這個特點.讀書,就是人要將死書讀活,讀者與活書做朋友,交流對話,從中了解作者所描寫、記載的事件和意義,體驗作者所傳遞的思想和感情……進而使自己增長智慧、知識,增添快樂和力量,收“開卷有益”之效.
許多前輩早悟到了讀書的這種奧秘,一再以各種表述提醒讀者.茅盾說:“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想才行.”歌德說:“經(jīng)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而高爾基則說得更具體、形象:“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閱讀是極具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過程.作者和讀者均是獨特的“這一個”,作者通過書面發(fā)出交流信號,讀者接收了信號后,經(jīng)過思考、領悟,其所得可能吻合或基本吻合作者原意,也可能不吻合或基本不吻合作者的原意,有所增補,甚或讀者會有超出作者所預想的發(fā)現(xiàn)和聯(lián)想.讀者尋找作者的空間自由度是很大的.有修養(yǎng)、有經(jīng)驗的讀書人,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比一般讀者會有更多的收獲.文學作品許多人愛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比之學術等著作留給讀者閱讀的想象、聯(lián)想、創(chuàng)造的空間更大.“說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xiàn)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界呢!這里可得到豐富的經(jīng)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多種多樣的人,經(jīng)常在這里‘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著名作家楊絳如是談論自己的讀書.
生命有限,知識無涯.目前圖書出版事業(yè)空前發(fā)達,中外古今舊書新著浩繁,人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社會交際活動俱增,即便是一個迷戀讀書的人,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也很有限,面對這種狀況,讀書人要學會更用心地去挑選對自己身心有益、適用的好書來讀.世界各國都有悠久的讀書傳統(tǒng),前人積累了豐富的讀書經(jīng)驗,先賢哲人們介紹了自己的種種讀書方法,推薦列舉過數(shù)不勝數(shù)的好書篇目.凡此,對我們今天的讀書人都有寶貴的借鑒意義.達·芬奇說:“在經(jīng)驗的指導下讀書,價值要大得多,因為經(jīng)驗是他們老師的導師.”好書,經(jīng)幾代檢驗、歲月淘汰后的數(shù)量還是繁多,一個人一輩子是讀不完的.著名學者季羨林說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讀書,而像他這樣的飽學之士也坦承,在他家藏的大量圖書中“我只看過極少極少的一部分.”讀書,讀者與書的作者在相互自由地尋求和選擇.在“讀書樂”,是長久流傳的一句佳話.“樂”從何來?讀書本是花時間、傷腦子的苦事,而從書中獲取的多方面充實感,則是苦事成樂事的根由.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只有會讀書的人,將書讀活的人,才能盡情享受這無窮無盡的讀書之樂.
3上一篇 下一篇4
將書讀活
□ 吳泰昌
郭沫若說:“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老的這幾句話,道出了讀書活動的這個特點.讀書,就是人要將死書讀活,讀者與活書做朋友,交流對話,從中了解作者所描寫、記載的事件和意義,體驗作者所傳遞的思想和感情……進而使自己增長智慧、知識,增添快樂和力量,收“開卷有益”之效.
許多前輩早悟到了讀書的這種奧秘,一再以各種表述提醒讀者.茅盾說:“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想才行.”歌德說:“經(jīng)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而高爾基則說得更具體、形象:“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閱讀是極具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過程.作者和讀者均是獨特的“這一個”,作者通過書面發(fā)出交流信號,讀者接收了信號后,經(jīng)過思考、領悟,其所得可能吻合或基本吻合作者原意,也可能不吻合或基本不吻合作者的原意,有所增補,甚或讀者會有超出作者所預想的發(fā)現(xiàn)和聯(lián)想.讀者尋找作者的空間自由度是很大的.有修養(yǎng)、有經(jīng)驗的讀書人,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比一般讀者會有更多的收獲.文學作品許多人愛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比之學術等著作留給讀者閱讀的想象、聯(lián)想、創(chuàng)造的空間更大.“說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xiàn)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界呢!這里可得到豐富的經(jīng)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多種多樣的人,經(jīng)常在這里‘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著名作家楊絳如是談論自己的讀書.
生命有限,知識無涯.目前圖書出版事業(yè)空前發(fā)達,中外古今舊書新著浩繁,人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社會交際活動俱增,即便是一個迷戀讀書的人,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也很有限,面對這種狀況,讀書人要學會更用心地去挑選對自己身心有益、適用的好書來讀.世界各國都有悠久的讀書傳統(tǒng),前人積累了豐富的讀書經(jīng)驗,先賢哲人們介紹了自己的種種讀書方法,推薦列舉過數(shù)不勝數(shù)的好書篇目.凡此,對我們今天的讀書人都有寶貴的借鑒意義.達·芬奇說:“在經(jīng)驗的指導下讀書,價值要大得多,因為經(jīng)驗是他們老師的導師.”好書,經(jīng)幾代檢驗、歲月淘汰后的數(shù)量還是繁多,一個人一輩子是讀不完的.著名學者季羨林說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讀書,而像他這樣的飽學之士也坦承,在他家藏的大量圖書中“我只看過極少極少的一部分.”讀書,讀者與書的作者在相互自由地尋求和選擇.在“讀書樂”,是長久流傳的一句佳話.“樂”從何來?讀書本是花時間、傷腦子的苦事,而從書中獲取的多方面充實感,則是苦事成樂事的根由.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只有會讀書的人,將書讀活的人,才能盡情享受這無窮無盡的讀書之樂.
3上一篇 下一篇4
語文人氣:476 ℃時間:2020-02-03 01:03:13
優(yōu)質解答
(一)第8題“作者認為將死書讀活的關鍵是什么?”參考答案是將原原本本的第3自然段全部文字復制下來:在閱讀心理過程中,讀者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意向交織運行,是將死書讀活的關鍵所在.只有用思想、情感去感知、去理解、...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讀死書與讀活書
- 《書》閱讀答案
- 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的意思?
- 以書為利 閱讀答案
- 神奇的書閱讀答案
- 英語翻譯
- 1.買3千克茶葉和5千克糖一共用去420元買2千克同樣的茶葉比5千克糖貴130元,每千克茶葉和每千克糖各多少元
- 九點前給答案:某車間要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小時加工零件28個,可以比原計劃提前10小時完成.
- 甲、乙兩人在相距100米的跑道上來回跑步,甲每秒3米,乙每秒2米.如果他們在分別在跑道的兩端點出發(fā)
- 甲乙兩人相距六千米,兩人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一小時相遇;同時出發(fā)同向而行,甲三小時追上乙,
- 練習本沒本0.6元,小明拿了15元錢買了若干本,還找回4.2元.問:小明買了幾本練習冊?設未知數(shù)x列出方程.
- M的絕對值等于=-1,M=?
猜你喜歡
- 1黃銅圓棒的重量 直徑是 13毫米 長度是19毫米 請問多少克
- 2比例尺是1:60000,實際距離12cm圖上距離是多少?
- 3字母R的正確讀音(用音標寫出來)
- 4某晚,美軍在伊拉克進行的軍事行動中動用了空降兵。美機在200m高處超低空水平飛行,美兵離開飛機后先自由下落,運動一段時間后立即打開降落傘,展傘后美兵以14m/平方秒的平均加速度勻減速下降,為了安全要求,美兵落地的速度不能超過4m/秒(g=1
- 5要使函數(shù)y=(m-3)x的n-2次方+n是關于x的一次函數(shù),則m= n=
- 6蒸發(fā)結晶實驗的步驟
- 7問題和結尾處都出現(xiàn)了"我真的聞到了花香",請講其作用和含義寫在下面
- 8如圖,同一直線上有A、B、C、D四點,已知DB=2/3AD,AC=5/2CB,CD=4cm,求AB的長.
- 9閱讀冰心詩歌,回答下列問題
- 10氫氧化鐵膠體中含有FeCl3雜質,用什么方法可以提純此分散系
- 11已知二次函數(shù)y=(m^2-2)x^2-4mx=n的圖像的對稱軸為X=2,且它的頂點在y=1\2x+1上,求這個函數(shù)解析式.
- 12并列結構 英文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