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勉旃堅亡友財》原文]蔡璘,字勉旃,吳縣人.重諾責,敦風義.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 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 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 ?且父未嘗 語 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 而 翁知我, 故 不語郎君.” 卒輦而致之 .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故 不語郎君 故:_____________
?、谇腋肝磭L 語 我也 語:_____________
③ 亡 何,其人亡 亡:_____________
?、?而 翁知我 而: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谧漭偠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現(xiàn)了蔡勉旃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所以
②告訴
?、弁ā盁o”,沒有
?、苣?你的
2.①哪有寄存一千兩白銀卻沒有憑據(jù)的?
?、冢ú堂沆梗┳罱K用車子運著(白銀)送還給了他.
3.“重諾責,敦風義”或者“誠實守信”.(意對即可)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文中"積水空明"四字描寫的內容表現(xiàn)了景物的哪些特點?
2.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句便勾畫出一幅動人的夜景,你能用簡潔的語言分析一下它的高超之處嗎?
3.最后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蘇軾在文中寫竹子與柏樹的用意何在?
5.揣摩文章最后一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6.請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并以其中一句為前.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答案:
1.表現(xiàn)了月光的清澈透明.
2.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結尾抒懷,更出意境!結尾“閑人”二字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表達了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難言的感情
4.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處”句點明了這一真諦.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樂觀進取精神的緣由.
5.表達了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難言的感情
6.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懷民亦未寢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賞趣味相同
相與步于中庭. 理由:關系親密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運相同
[《濫竽充數(shù)》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請解釋“宣王說之”中的“說”的含義,并寫出《論語十則》中用法相同的句子.
2.成語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
答案
1:高興,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2:濫竽充數(shù),比喻沒本事卻混在有本事得人群中
[《陳太丘與友期行》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客人問元方的父親在不在家時,元方直接回答“已去”行不行?為什么還要加上“待君久不至”這一句?
2.你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作為依據(jù).
答案:
1、不行,因為文章要體現(xiàn)人物的誠信.
2、陳太丘守時誠信、友人知錯就改、元方率真、聰明.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文中哪一個詞語能統(tǒng)領全篇?
2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仙則靈,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3陋室外是什么顏色?景色有何特點?
4 品忻“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中上與入的秒用.
5“談笑有鴻儒”中的”鴻儒”,可否換成”群儒”?請說說理由
答案: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類比斯是陋室;有仙則靈,有龍則靈 暗喻 惟吾德馨.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生動形象的描寫了外部環(huán)境的美.
5.不能,鴻儒乃大儒,群儒一詞中不乏包含了一些腐儒.
[《愛蓮說》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
①可愛者甚蕃 () ②亭亭凈植()
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br/> A.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 B.香遠益清清榮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鮮有聞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答案:
1.①多②樹立或立
2.D
3.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好人該是很多了.
[《高山流水》原文]伯牙子鼓琴,其友鐘子期聽之,方鼓而志在①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②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復曰:“善哉乎鼓琴,湯湯③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以接④之,賢者奚由5 盡忠哉!驥6不自至千里者,待伯樂而后至也.
1、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方:
志:
少選:
若:
巍巍:
洋洋:
破琴絕弦:
2、從哪里看出伯牙與鐘子期是“知音”?
答案:
1方:正當
志:想到
少選:不久
若:像
巍?。荷礁叽蟮臉幼?br/>洋洋:水大的樣子
破琴絕弦:把琴摔破,剪斷琴弦
2答:從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看出伯牙與鐘子期是“知音”.
[《刻舟求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有涉江者 “涉”.
2.求劍若此 “求”.
3.翻譯: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答案
1過
2找
3、船已經(jīng)在前行了,但劍是不會前進的,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4、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馬說》原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1.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名馬:
(2)厲王使玉人相之. 相:
2、通過“識馬”、“相玉”,兩文表達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3.《馬說》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為和氏獻璞的結局,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1.(1)名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馬.
(2)相:鑒別
2、《馬說》通過千里馬被埋沒的普遍現(xiàn)實,《卞和泣玉》通過和氏璞兩度被指斥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論述的都是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英才志士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現(xiàn)實.
3.答:《馬說》中,面對“天下無馬”這種壓制人才的謬論,文章只能發(fā)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雖然兩度被斥為普通的石頭,但終遇文王,經(jīng)雕刻加工顯示出天下至寶的本色.《馬說》更多地是讓人感到憤懣不平與無奈,而《卞和泣玉》卻能讓人看到一些希望.
[《聞雞起舞》原文]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1光復: 俱:寢:
2《聞雞起舞》給了我們什么道理?
答案:
1光復:恢復 2俱:一起3寢:睡覺
2道理:想要成就事業(yè),就要努力.不經(jīng)過努力奮斗,不能成就事業(yè).
【注:本答案全部摘自百度知道,若看到某些雷同,請不必驚訝.】
猜你喜歡
- 1正6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誰知道說一下,
- 2入射角和反射角不相等的原因?在什么情況下,入射角不等于發(fā)射角?
- 3鋁鐵在濃硝酸中鈍化表面所形成的氧化物薄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質構成的,其結構是怎樣的?
- 4蘇軾評價
- 5英語翻譯
- 6兩小無猜,具體怎么解釋
- 7誰給我一份原子團化合價表
- 8英語中什么叫“懸垂修飾語”?
- 9(1)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天津到北京的距離是4.8厘米.天津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 10初一3個班為小學捐書,
- 11x²+1<ax+a分之x a不等于 解不等式
- 12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大約是0.65公頃,相當于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的5倍.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列方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