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前二句寫景色
第二句寫哲理
第一句“飛來峰上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是極言塔高.第二句“聞說雞鳴見日升”的“聞說”,就是“聽說”.作者說: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第三、四句寫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層,站得高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余,不怕浮云把視線遮住.“自緣身在最高層”的“緣”,當“因為”、“由于”講.人們不要小看這首登高游覽的小詩,它體現(xiàn)了詩人的理想和抱負.
雞鳴看日出是很壯麗的景致.在北宋仁宗時候,國家表面上平安無事,實際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銳起來了.王安石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他懷著要求變革現(xiàn)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嶺塔頂,就聯(lián)想到雞鳴日出時光明燦爛的奇景,通過對這種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對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這句看去很淺近,其實是用了典故.西漢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蒙蔽(陸賈;《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寫過兩句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見《登金陵鳳凰臺》)意思說自己離開長安是由于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云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這是多么有氣魄的豪邁聲音!后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做了宰相,任憑舊黨怎么反對,他始終堅持貫徹執(zhí)行新法.他這種堅決果斷的意志,早在這首詩里就流露出來了.這首詩和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1]
登飛來峰前兩句描寫什么,后兩句寫什么?
登飛來峰前兩句描寫什么,后兩句寫什么?
語文人氣:529 ℃時間:2020-08-23 16:56:05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
- 登飛來峰的后兩句~~
- 《登飛來峰》作者是()朝().詩的前兩句用()兩字描寫了飛來峰塔的高大;后兩句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 登飛來峰后兩句啟示我們什么
- 《登飛來峰》中的前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 把自然數(shù)1.2.3.按下表的規(guī)律排成5列,請問1000出現(xiàn)在第幾列?
- 一根繩子,第一次剪去全長的8分之三,第二次剪去7.5,這時剪去的與剩下的米數(shù)比為7比5,第一次剪去多少
- 在水平面內用5N的水平力拉著一重10N的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 小明與小華郵票張數(shù)的比是5:6,小明給小華10張郵票后,小明與小華郵票張數(shù)的比是4:5.小明原有郵票多少張?
- 各項都是正數(shù)的等比數(shù)列{an},公比q≠1,a5,a7,a8成等差數(shù)列,則公比q=_.
- 認真閱讀《仙人球》一文,
- 孫悟空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寫一段話介紹一下
猜你喜歡
- 1【(12/5-2.4)*2010+8.7*587】/5
- 2當a大于0,則|a減根號下9a的平方|等于多少?
- 3《魯迅漂流記》簡要的,主要內容?
- 4英漢互譯 No one will make a deeision to run a maratho
- 5一座雕塑的基座是圓形的,半徑是15cm,在它的周圍植上5m寬的環(huán)形草坪,草坪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植1平方米草坪的成本為20元,那么植這塊草坪的成本至少是多少元?
- 6英語翻譯
- 7在△ABC中,∠A-∠B=35°,∠C=55°,則∠B等于( ) A.50° B.55° C.45° D.40°
- 8若平面內有一正方形ABCD,M是該平面內任意點,則MA+MC/MB+MD的最小值為_.
- 9冪函數(shù)f(x)的圖像點(3,根號27),則f(4)的值是?
- 10虛擬語氣練習題求解
- 11已知圓的面積S是半徑r的函數(shù)S=πr^2,用定義求S在r=5處的導數(shù),并解釋S‘(5)的意義
- 12再問下,題目是照樣子寫詞語,列子是濃濃的,我不懂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