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曲子的題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國文壇古老的傳統(tǒng).自屈原的《離騷》起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樂記》中說:“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內(nèi)心的情意活動起來.那又是什么東西能讓外物動起來呢?《詩品》云:“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他認(rèn)為,這種能讓物動,從而引起你內(nèi)心感動的是‘氣’.那氣又是什么呢?古人認(rèn)為,宇宙間有陰陽二氣,是它們的運行才產(chǎn)生了天地萬物和四時晨昏.譬如:夏天陽氣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極點就開始衰落,陰氣漸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際陰氣最重,因而草木衰敗.陰到極點又轉(zhuǎn)為陽,陽生而萬物長,所以春天就會百花齊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內(nèi)心也就隨著這些變化而感動.春天草木的萌發(fā)讓人聯(lián)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歡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讓人聯(lián)想到生命的衰老與終結(jié).因此會讓人感到憂愁和悲傷.《離騷》中屈原嘆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宋玉在《九辯》里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陸機(jī)《文賦》云:“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他們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黃昏,一天快要結(jié)束.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凄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jīng)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fēng)在吹著它走向風(fēng)燭殘年.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斷腸呢.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詳,那么靜謚.又是那么溫馨.而我的家鄉(xiāng)、親人卻又離我那么遠(yuǎn).哦,他們還好嗎?天氣漸漸變冷,他們加了衣服嗎?買了被子嗎?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讓人牽掛.既然那么讓人牽腸掛肚,我為什么不早點回去呢?為了所謂的前程嗎?為了那所謂的功名嗎?那功名離我近嗎?遠(yuǎn)嗎?京城的路還有多長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這樣的黃昏中,在這樣的古道上.又是這樣蕭瑟的季節(jié).我是繼續(xù)去追求功名呢?還是會去服侍那年老的雙親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滿懷愁緒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蕭瑟的景色讓人滿目凄涼,又加上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凄瀝.寫景之妙盡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覺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經(jīng)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讓人泣不成聲也.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猜你喜歡
- 1鋅銅原電池,硫酸電解質(zhì)組成的原電池中,為啥鋅和硫酸不直接反應(yīng),而要到銅級得電子?
- 2碳酸鈣是一種難溶于水的強(qiáng)電解質(zhì),在常溫下它的溶解度是10^(-3)g.那么常溫時CA2CO3溶液最大的質(zhì)量分?jǐn)?shù)是_________;最大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________.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和鹽類水解的特點 ,對于一般難溶鹽_____(需要或不需要
- 3初中英語語法 名詞講解及練習(xí)
- 4一個農(nóng)場共養(yǎng)雞、鴨、鵝2464只,其中雞的只數(shù)是鴨的4倍,鴨的只數(shù)是鵝的3倍,三種家禽各幾只?
- 5一本書,已看頁數(shù)與未看頁數(shù)的比是1:4,如果再看80頁,已看頁數(shù)與未看頁數(shù)的比是1:2,這本書有多少頁?如
- 6反意疑問句,如果前面說 you look very beautiful,后面應(yīng)是什么?
- 75-6分之5等于多少 (分?jǐn)?shù))
- 8a big trip,going on,my friend,i am造句
- 9英語翻譯
- 10l get up at 9 o'clock.l play with my sister.l watch tv in the afternoon.l go to bed at 10 o'clock.
- 11即使是配角 也想保護(hù)著不讓你受委屈 用英語怎么說
- 12如同的近義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