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用)憑……身份.
①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用)
②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用)憑……身份.)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①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
②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五人墓碑記》)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顧炎武〈〈復庵記〉〉)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祭妹文》)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卒以吾郡這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zhàn)》)
②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③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
7.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
①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
②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率領"、"帶領")
③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2002年高考〈〈李廣傳〉"率領"、"帶領"〉)
(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
③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
2.表示承接關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②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3.表示目的關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
①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
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4.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③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三)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圍)(〈〈張衡傳〉〉)
2.作語助,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四)動詞
1.以為,認為.
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①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經(jīng).
①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②日以盡矣.(《荊軻刺秦王》)
2.通“已”,止.
①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于】
(一)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是動詞、形容詞,表多種組合關系.
1.在,從,到
①乃設九賓禮于庭.(在)《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指南錄〉后序》)
③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前一個“于”:從)(《勸學》)
④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到)《廉頗藺相如列傳》
2.“在……方面”“從……中”
①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輸〉〉在.方面)
②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
3.由于
①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解》)
4.向,對,對于.
①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
②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赤壁之戰(zhàn)》)
③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5.被.(放在動詞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
①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6.與,跟,同.
①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隆中對〉〉)
②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莫若遣腹心自結(jié)于東,以共濟世業(yè).《赤壁之戰(zhàn)》
7.“比”.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后一個“于”:比)(《勸學》)
③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④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可不譯.
①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五人墓碑記》)
【之】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一般作賓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有時也可代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
例如:
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代人)
至則無用,放之山下.(《黔之驢》,代物“驢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代事理)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代人“我”)
(二)可以作兼語.所謂兼語,是指“之”既是它上面動詞的賓語,又好象是它下面述說詞(動詞或形容詞,又稱謂詞)的主語.
例如:鞣使之然也.(《勸學》)
吏護之還鄉(xiāng).(《童區(qū)寄傳》)
(三)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此”,通常作復指性定語.
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之二蟲又何知? (《逍遙游》)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例如: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病梅館記》)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jié)構(gòu)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
例如: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三)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例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
{四}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用在被后置的定語之前,可譯為“的”.
例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五)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
例如: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
(七) 音節(jié)組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
例如: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頃之,煙炎張?zhí)?(《赤壁之戰(zhàn)》)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毛遂自薦》) -
⒊“之”字有時放在不及物動詞下,形式像賓語,卻不是賓語.一則不及物動詞本不應有賓語,二則那不及物動詞既不是意動用法,也不是使動用法,也不會有賓語.這“之”字毫無必要用它,用它只是多一音節(jié)罷了.例如: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孟子》)
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左傳》)
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經(jīng)》)
4.由“之”結(jié)合的復音詞有“之類”“之屬”“之徒”“之流”等.這類詞基本同義,“之”似有“這”之義,可根據(jù)上下文翻譯為“這一類”“這一批”“這一群”等.
例如: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六國論》)
5.“之”字也有實詞用法.如它常用作動詞,譯為“到……去”.
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 (《為學》)
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記》
其
①代詞:
1、復前行,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這
2、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這
3、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他們
4、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記》他
5、太守既遣人隨其往 他
6、其兩膝相比者 他們 指蘇東坡和魯直
7、而豎其左膝 代佛印
8、其人視端容寂 他們
9、其船背稍夷 這
10、則題名其上船
11、其色墨它
12、其色丹它
13、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刻舟記》 它
14、故人不獨親其親自己的
15、不獨子其子自己的
16、貨惡其棄于地也它
17、力惡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它
18、其間千二百里這
19、飛速其間《山峽》它
20、方其遠出海門 《觀潮》 指
21、問其姓氏《湖心廳看雪》他
22、及其日中則如探揚,《倆小兒辯日》 它
23、屠乃奔其下 《狼》 代詞,指柴草堆
24、一狼洞其中這
25、意將遂入以政其作也他
26、帝感其誠愚公
27、屠自后斷其股 《狼》 狼
28、并自為其名《傷仲永》自己
29、其文理皆有可觀者詩
30、稍稍賓客其父代詞,他的
31、文利其然也以此為
32、其受之天也代詞,方仲永
33、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代詞,方仲永
34、彼其受之天也代詞,方仲永
35、如此其賢也代詞,方仲永
36、其夫囈語《口技》她的
37、親舊知其如此 《五柳先生傳》 他,代五柳先生
38、食馬者不其能千里也 《馬說》它,代指千里馬
39、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代指千里馬
40、策之不以其道它,代指千里馬
41、食之不能盡其材 它,代指千里馬
4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它,代指千里馬
43、門人弟子填其空 他,代先達
44、或遇其 他,代先達
45、俟其欣悅他,代先達
46、余則溫袍敞衣處其間他們
47、其岸勢犬牙差互《小石潭記》它 代小石潭
48、不可知其源它 代小石潭
49、以其境過清它 代小石潭
50、增其舊制 《岳陽樓記》 它,代岳陽樓
51、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它,代岳陽樓
52、其西南諸峰它代徐洲城
53、醉能同其樂 《醉翁亭記》 代詞代賓客
54、百姓多聞其賢《陳涉世家》代扶蘇
55、未知其死也 《陳涉世家》 代扶蘇
56、卜者知其指意 《陳涉世家》 代吳廣
57、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他的
58、皆刑其長吏 《陳涉世家》當?shù)氐?br/>59、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 代他們
60、以彰其咎 代他們
61、舍其文軒《魚我所欲也》 他
62、舍其錦繡 他
63、必先苦其心志 他
64、此之謂失其本心 他的
65、請循其本 它的
66、其鄉(xiāng)人曰 《曹劌論戰(zhàn)》他的,指曹劌
67、下視其轍 齊師
68、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他,代古仁人
69、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他,代古仁人
70、其必曰 他
71、吾視其轍亂 齊師
72、望其旗靡 齊師
73、謂其妻曰《鄒忌諷齊王納諫》 他的,指鄒忌
74、而復問其妾曰 他的,指鄒忌
75、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 他的,指愚公
76、懼其不已也 愚公
②其中
1、不能指其一端 其中
2、不能名其一處也 其中
3、公問其故 其中
4、其一犬坐于前 《狼》其中
③副詞,表語氣
1、其言茲荇人之儔乎 難道
2、其真無馬耶 難道
3、其真不知馬也恐怕
4、其喜洋洋者矣大概
5、安陵君其許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加重語氣的助詞
6、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
文言文 一詞多義
文言文 一詞多義
以 其 之 于,翻譯,出處,且都是初一課文中學過的
一定要把在文章中的位置標注,是初一課文學過的
以 其 之 于,翻譯,出處,且都是初一課文中學過的
一定要把在文章中的位置標注,是初一課文學過的
語文人氣:803 ℃時間:2019-10-01 09:25:58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文言文中“以”的一詞多義
- 初中文言文中“之”的一詞多義
- 古文中的一詞多義“為”
- 高中文言文一詞多義
- 乃 在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
- can you point out the country___ the map of the world?
- 1·買三種水果30千克,共用去80元,其中蘋果每千克4元,橘子每千克3元,梨每千克2元,問三種水果各買多少
- 三棵樹上停著24只鳥,從第一棵飛4只到第二棵,再從第二棵飛5只到第三棵,則三棵樹的鳥都相等.
- 英語高中定語從句 Nobody knows the reason that Matt refused to go to the party
- 如圖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90度,AB=BC,三角形的頂點在相互平行的三條直線L1、L2、L3上,且L1、L2間距離為2,L2、L3間距離為3,側(cè)三角形ABC的面積為/
- 誰能教我一些關于比例尺的填空題,
- he has s____ some p____ to his friends .
猜你喜歡
- 1已知關于x,y的方程5x的3m+7次方-3y的2n-3次方等于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 2設A=1/2^10+1/(2^10+1)+1/(2^10+2)+...+1/(2^11+1),則A與1的大小關系為?
- 3尊嚴(節(jié)選) 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瘦骨如柴的年輕人.當鎮(zhèn)長杰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
- 4三峽三期圍堰爆破拆除成功后,三峽大壩全線擋水,一代偉人_在幾十年前曾經(jīng)描繪的景觀"_"終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 5How long win the meeting last ,
- 6x等于七x(xy為非零自然數(shù)),那么x,y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最小公倍數(shù)?
- 7為什么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為什么要強調(diào)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又是怎樣?到底是怎么回事?
- 8要使10分之x是真分數(shù),9分之x是假分數(shù),x應為( )?
- 9一筆錢,只買文具盒可買200個,只買圓珠筆600個,每人1個文具盒,2個圓珠筆,可買多少文具盒
- 10寫出一個滿足下列條件的函數(shù):(1)它的圖像是經(jīng)過原點的一條直線(2)y隨x的增大而增大
- 11有哪些關于形容成績好的詞匯?
- 12一個長方體玻璃魚缸長4分米,寬3分米,魚缸內(nèi)有水,水面離缸口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