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屬黨項政權(quán)首領(lǐng)李元昊脫宋自立,自稱皇帝,去宋封號,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宋仁宗寶元元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寫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們承認這一事實.可是宋朝大多數(shù)官員主張立刻出兵討伐西夏,興師問罪.于是宋仁宗于當年六月下詔削去元昊官爵,并懸賞捉拿.從此,長達三年之久的宋夏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編輯本段]三川口之戰(zhàn)
北宋寶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進攻宋朝.元昊一面率軍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陜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給宋朝延州(今陜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與宋和談,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卻信以為真,立即上書朝廷,對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軍包圍了延州.宋朝大將劉平、石元孫奉命增援.當他們到了三川口(今陜西延安西北)時,遭到西夏軍隊偷襲,遇到西夏軍隊重重包圍.劉、石二人率軍與夏軍苦戰(zhàn),西夏軍隊損失十分慘重.但是因為寡不敵眾,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軍隊.元昊多次寫信勸降劉平,但劉平寧死不屈. 最后,西夏軍隊猛攻宋軍駐守的山坡.由于宋軍人數(shù)太少,劉平、石元孫被俘.后來由于宋將許德懷偷襲元昊得手,西夏軍隊才被迫撤離宋朝境內(nèi),延州之圍才得以緩解. 三川口之戰(zhàn)中,雖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軍隊的入侵,但是損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陜青寧邊境的防御也處于被動地位.
[編輯本段]好水川之戰(zhàn)
三川口之戰(zhàn)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強盛,下令封夏竦為陜西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迎戰(zhàn)西夏的事務(wù).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領(lǐng)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懷遠(今寧夏西吉東部),聲稱要攻打渭州(今甘肅平?jīng)觯?誘宋軍深入.但由于當時宋朝有足智多謀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軍隊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韓琦不聽范仲淹勸阻,固執(zhí)己見,派環(huán)慶副都署任福率軍五萬余人,自鎮(zhèn)戎軍(今寧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寧夏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后,伺機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著他們.任福率軍到達懷遠城,正遇上鎮(zhèn)戎軍西路巡檢常鼎與西夏軍隊戰(zhàn)于張義堡南,殺死幾千西夏軍隊,西夏也不斷增援.任福軍趕到當?shù)刂г?于是夏軍佯敗,任福中計,隨尾追擊.宋軍由于長途追擊,糧草不繼,人困馬乏,已是十分疲憊.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軍隊主力伏擊,宋軍潰敗,任福等大將戰(zhàn)死,幾乎全軍覆滅. 好水川之戰(zhàn),宋朝再度失敗.宋仁宗聞知后震怒,貶韓琦、范仲淹.從此,由于沒有范仲淹,西夏進攻宋朝就比較輕松了.
[編輯本段]定川寨之戰(zhàn)
范仲淹等人被貶謫以后,西夏又開始商議攻宋大計.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李元昊謀臣張元向景宗皇帝獻計.張元認為,宋朝的精兵良將全部都聚集在宋夏邊境地區(qū),而宋朝關(guān)中地區(qū)的軍事力量卻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軍牽制宋朝邊境地區(qū)的軍隊,使宋朝無暇估計關(guān)中地區(qū),然后即可派一支勁旅乘機直搗關(guān)中平原,攻占長安(今陜西西安).元昊采納了張元的建議,派遣10萬大軍兵分兩路大規(guī)模進攻宋朝.一路從劉燔堡(今寧夏隆德)出擊,一路從彭陽城(今寧夏固原東南部)出發(fā)向渭州發(fā)動攻擊.宋將王沿聞知急忙派葛懷敏等人率軍增援劉燔堡,宋軍在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軍隊的重圍,宋軍大敗,葛懷敏等15員將領(lǐng)戰(zhàn)死,宋軍九千余人近全軍覆滅.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甘肅鎮(zhèn)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全軍覆滅.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搗關(guān)中的美夢就此破滅.
[編輯本段]宋夏慶歷和議
北宋與西夏之間發(fā)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雖宋在屢敗之余揚言要重整決戰(zhàn),但實際上想與西夏握手言和.西夏雖屢勝,但所掠奪所獲卻抵償不住戰(zhàn)爭中的消耗,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宋夏民間貿(mào)易所的的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此外,由于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處征戰(zhàn),國庫空空如也、民間貿(mào)易中斷后,西夏貨幣上漲,百姓十分困苦,四處怨聲載道以及西夏與遼國出現(xiàn)矛盾等各種主觀原因,使西夏不得不與宋和談,因此,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貴前往宋朝京城東京議和,宋仁宗表示愿意接受西夏議和建議,并將談判的全權(quán)交給太師龐籍.雙方自第二年開始進行正式談判.
[編輯本段]達成協(xié)議
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協(xié)議.和約規(guī)定:西夏向宋稱臣,元昊接受宋的封號;宋夏戰(zhàn)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從此以后,如雙方邊境的人逃往對方領(lǐng)土,都不能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宋夏戰(zhàn)爭中西夏所占領(lǐng)的宋朝領(lǐng)土以及其他邊境蕃漢居住地全部歸屬宋朝,雙方可在本國領(lǐng)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每年還要在各種節(jié)日賜給西夏銀2.2萬兩,絹2.3萬匹,茶1萬斤.宋仁宗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于是宋夏正式達成和議,史稱“慶歷和議”.這次平等和議換得了宋夏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編輯本段]總結(jié)
后來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統(tǒng)治時期,宋夏之間又爆發(fā)戰(zhàn)爭.但是總的來說,慶歷和議對維護宋夏之間的和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北宋與西夏議和的主要原因
北宋與西夏議和的主要原因
其他人氣:908 ℃時間:2020-02-06 01:35:3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關(guān)于靖康之變正確的是:1北宋與遼議和的事件2北宋被金滅亡的事件3北宋與西夏議和的事件4南宋與金議和的事
- 北宋和遼、西夏為什么要議和?
- 北宋和西夏之間后來議和的內(nèi)容是什么?
- 遼、北宋、西夏議和的內(nèi)容、影響
- 西夏為什么要進攻北宋?西夏和北宋達成議和的原因是什么?
- 把自然數(shù)1.2.3.按下表的規(guī)律排成5列,請問1000出現(xiàn)在第幾列?
- 一根繩子,第一次剪去全長的8分之三,第二次剪去7.5,這時剪去的與剩下的米數(shù)比為7比5,第一次剪去多少
- 在水平面內(nèi)用5N的水平力拉著一重10N的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 小明與小華郵票張數(shù)的比是5:6,小明給小華10張郵票后,小明與小華郵票張數(shù)的比是4:5.小明原有郵票多少張?
- 各項都是正數(shù)的等比數(shù)列{an},公比q≠1,a5,a7,a8成等差數(shù)列,則公比q=_.
- 認真閱讀《仙人球》一文,
- 孫悟空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寫一段話介紹一下
猜你喜歡
- 1【(12/5-2.4)*2010+8.7*587】/5
- 2當a大于0,則|a減根號下9a的平方|等于多少?
- 3《魯迅漂流記》簡要的,主要內(nèi)容?
- 4英漢互譯 No one will make a deeision to run a maratho
- 5一座雕塑的基座是圓形的,半徑是15cm,在它的周圍植上5m寬的環(huán)形草坪,草坪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植1平方米草坪的成本為20元,那么植這塊草坪的成本至少是多少元?
- 6英語翻譯
- 7在△ABC中,∠A-∠B=35°,∠C=55°,則∠B等于( ?。?A.50° B.55° C.45° D.40°
- 8若平面內(nèi)有一正方形ABCD,M是該平面內(nèi)任意點,則MA+MC/MB+MD的最小值為_.
- 9冪函數(shù)f(x)的圖像點(3,根號27),則f(4)的值是?
- 10虛擬語氣練習題求解
- 11已知圓的面積S是半徑r的函數(shù)S=πr^2,用定義求S在r=5處的導數(shù),并解釋S‘(5)的意義
- 12再問下,題目是照樣子寫詞語,列子是濃濃的,我不懂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