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董文炳,字彥明,是董俊的長子.董文炳的父親死時他才十六歲,帶著幾個弟弟侍奉母親李夫人.季夫人有賢德,治家嚴格,教子有方.董文炳把母親當成先生對待,他聰明機靈,善于記憶和背誦,小的時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樣.乙未年,他憑父親的職務(wù)接任藁城縣令.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親時的人,他們輕視董文炳年輕,連小官吏都不怕他.董文炳兼聽明斷,以恩義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沒過多久,與他同列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干事,小官吏拿著文書讓他簽署時,也不敢抬頭看他,鄉(xiāng)里的人都很佩服他.縣里很貧窮,又遇到旱災(zāi)、蝗災(zāi),但賦稅日益增多,民不聊生.董文炳用自己家中數(shù)千石谷子代交賦稅,官府才得以放過老百姓.前任縣令因征集軍需向私人借貸,而貸款的那家收取利息逐年加倍,官府拿百姓的蠶和麥子去償還.董文炳說:“百姓都很困苦.我作為縣令,不忍心看到這樣的事,我應(yīng)當替百姓償還.”于是他把自家的田地作價還給放貸的人,又登記縣里的閑置田地分給貧民耕種.于是流散在外的人漸漸回來,幾年時間后老百姓都比較富裕了.朝廷起初統(tǒng)計人口,下詔說有敢于隱瞞實情的將被處死,并抄沒家產(chǎn).董文炳讓老百姓聚在一起居住,戶數(shù)便減少了.縣府里很多人都認為這樣不妥.董文炳說:“為了老百姓而被定罪,我是心甘情愿的.”老百姓也有不愿這樣做的,董文炳說:“以后他們會感激我的.”于是賦稅大大減少,人們都很富裕并保全下來.鄰近縣中有告狀得不到伸張的,都來拜見董文炳,求他裁決.董文炳曾經(jīng)拜見上級官員,鄰縣的人都聚在那兒觀看,說:“我曾多次聽說董縣令(的神明),董縣令看起來也是人啊,為什么他這樣明斷如神!”當時官府不停地搜刮百姓,董文炳壓著官文不予執(zhí)行.有人向州府說他壞話,州府中也有人想誣蔑陷害他,董文炳說:“我最終也不可能剝奪老百姓來給自己謀私利.”于是棄官而去
猜你喜歡
- 1六年級上冊第八作文
- 2一個數(shù)既是36的因數(shù),又是2的倍數(shù),這樣的數(shù)是( )
- 3唐詩宋詞元曲和現(xiàn)代詩300首哪里有?
- 4已知x,y滿足x-y+5>=0,x+y>=0,x
- 5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時4千米速度步行上學,沿途發(fā)現(xiàn)每隔9分鐘有一輛公共汽車從后面超過她,每隔7分鐘遇到一輛迎面而來的公共汽車,若汽車發(fā)車的間隔時間相同,而且汽車的速度相同,
- 615公分的灰土兩步 請問一步灰土 用白灰?guī)坠謣
- 7英語翻譯
- 8小剛的書是小亮的2倍,如果小剛給小亮6本書的話他們兩的書的數(shù)量就一樣多,問小剛和小亮各有幾本書?
- 9調(diào)查問卷的回收率怎么算
- 10若不等式組x-m≥o,3-2x>-1有3個整數(shù)解,m的取值范圍是
- 11There are many students playing games on the playground 改為同義句
- 12請問能告訴我一下每立方米瀝青混凝土,石子的用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