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
作者:僧志安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按】《宋詩紀(jì)事》作僧志南詩
【短篷】有篷小舟
【藜】草名,莖至堅,可為杖
杏花盛開時節(jié),細(xì)雨蒙蒙,衣衫漸沾漸濕,雜著杏花的芬芳;楊柳吐青,天氣轉(zhuǎn)暖,春風(fēng)拂面,醉人宜人,伴著楊柳的清香.剪剪輕風(fēng)細(xì)細(xì)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愜意.
雨,冠以杏花;風(fēng),冠以楊柳.雨,是杏花浸濕過的雨,似乎更純凈;風(fēng),是楊柳篩濾過的風(fēng),似乎更清爽.杏花雨,楊柳風(fēng),把風(fēng)雨花木糅在了一起,使春意的色彩渲染得更加濃重.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進(jìn)楊柳風(fēng).
宋·僧志南《絕句》
[今譯] 細(xì)蒙蒙沾在身上、似有若無的,是杏花盛開時的雨;輕飄飄拂面而過、略無寒意的,是楊柳枝下的風(fēng).
[賞析]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開時,春雨頻仍,故名;韋莊有句曰:“霏微紅雨杏花天”(《廣群芳譜·杏花》).“楊柳風(fēng)”,楊柳新綠,其嫩絲青芽多作隨風(fēng)搖曳之態(tài),故用以指春日和風(fēng);如湯顯祖《天臺縣書所見》句云:“池暖風(fēng)絲著柳芽”.作者漫步在這杏雨柳風(fēng)交織的迷蒙春色中,心中洋溢著乘興尋游的怡然之樂和醉春之情,整個世界仿佛都融化在斜風(fēng)細(xì)雨的煙靄中了;此際,他所清醒意識到其存在的,只是朦朧在衣服上的“杏花雨”和從臉上輕柔地拂過的“楊柳風(fēng)”……以主觀體驗:“沾衣欲濕”、“吹面不寒”,說客觀事物;用對象的一般特征,來表現(xiàn)其作景風(fēng)貌,平平道來,似不著力,而情意自遠(yuǎn),使人感覺到親切、熟悉的春之氣息,是這兩句詩的特點.元人郭麟孫《三月三日重游虎丘》的“細(xì)雨霏霏不濕衣,山前山后亂鶯飛”,同這二句有相似處,其意味則終覺略遜一籌.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出自哪一首詩?作者是誰?詩意是什么?道理是什么?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出自哪一首詩?作者是誰?詩意是什么?道理是什么?
其他人氣:720 ℃時間:2020-02-05 23:57:07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是哪首詩里的,作者是誰 整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的作者是誰是哪代的全詩是什么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是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哪個朝代人的人?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是誰寫什么詩句?
- 急!幫忙翻譯下列文字~
- 次氯酸不穩(wěn)定,見光易分解生成鹽酸并放出氧氣.寫出該反應(yīng)化學(xué)式
-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第1小時行了全程的25%,第2小時行了50千米,兩個小時一共行了全程的45%相距多
- are not的縮寫形式怎么寫?
- 已知函數(shù)fx=2cos(wx+π/4)(w>0)的圖像與函數(shù)gx=2sin(2x+α)+1的圖像的對稱軸完全相同.求fx單調(diào)遞增區(qū)間
- 其鄰人之父亦云的云今義是什么意思
- 導(dǎo)體為0.10mm的銅絲,請問截面積怎么算啊?公式是什么?
猜你喜歡
- 1(1)九分之二的分子加4,要使分?jǐn)?shù)大小不變,分母應(yīng)().
- 2They'll stay for five days in Harbin.(對劃線部分提問) ------------
- 3悲憫惻隱之心 義無反顧
- 4一道初中乘方題
- 5將下列句子中的直接引語變?yōu)殚g接引語
- 6it was frist time...that誰能用這個句型造2個句子
- 7三角洲的形成有什么因素
- 81、He read the letter to all his friend【改被動語態(tài)】
- 9在角ABC中,AB=AC AD垂直BC于D角ABC周長的為36,角ABD的周長為30.請你求出AD的長
- 10一個數(shù)與4.85的和是14 1/2,求這個數(shù)《方程式》
- 11一項工程,甲,乙兩個工程隊合作,6天可以完工,現(xiàn)在甲先做4天,乙又接著做8天正好完工.乙每天完%B
- 12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