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永久 码,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center id="usuqs"></center>
  • 
    
  • 論述青藏高原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論述青藏高原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其他人氣:712 ℃時間:2020-03-25 06:35:25
    優(yōu)質解答
    一、對氣溫的影響
    1.機械阻擋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大、矗立在29°?D40°N間,南北約跨10個緯度,東西約跨35個經度,有相當大的面積,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過7000?D8000m,占據(jù)對流層中低部,猶如大氣海洋中的一個巨大島嶼,對于冬季層結穩(wěn)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氣是一個較難越過的障礙.從西伯利亞西部侵入我國的寒潮一般都是通過準噶爾盆地,經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而直下東部平原,這就導致我國東部熱帶、副熱帶地區(qū)的冬季氣溫遠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島北部為低.表6?10中A、C、E三站位于印度半島北部,其冬季各月平均氣溫皆分別比同緯度、同高度的B、D、F三站為高,其中尤以C、D兩站的差異最大.這是由于D站沅陵正位于高原以東的平原上,寒潮暢通無阻,而C站德里又位于高原以南的正中地位,屏障效應十分顯著的緣故.
    冬季西風氣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別沿高原繞行.從冬季北半球700hPa與500hPa月平均氣溫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側暖于東北側,高原南半部,則東南側暖于西南側,這顯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響所致.因西風在高原西側發(fā)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側為暖平流,西南側為冷平流,繞過高原之后,氣流輻合,東北側為冷平流,東南側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對南來暖濕氣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擋作用,不過暖濕氣流一般具有不穩(wěn)定層結,比冷空氣易于爬越山地.從夏季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東北部阿薩姆兩個地區(qū)總是有兩個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濕氣流越過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這是形成雅魯藏布江谷地由東向西伸展的暖區(qū)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滯作用對氣溫的影響,不僅出現(xiàn)在對流層低層,并且波及到對流層中層.根據(jù)我國衢縣與同緯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氣溫的比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層的氣溫皆是衢縣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異更大.
    2.熱力作用
    將青藏高原地面的氣溫與同高度的自由大氣相比,冬季高原氣溫偏低,夏季則偏高.根據(jù)觀測資料分析計算表明,高原地-氣系統(tǒng)逐月向四周大氣輸送的熱量如表6?11所示.從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氣向高原地-氣系統(tǒng)提供熱量,這時青藏高原是個冷源,其強度以12月、1月份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氣吸收熱量600多J/cm2d.春夏季青藏高原是個強大的熱源,其強度以6、7月份為最大,向四周大氣提供熱量850J/cm2d以上.就全年平均而論,青藏高原地-氣系統(tǒng)是一個熱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區(qū)偏于高原的西部.夏季的暖區(qū)范圍很廣,整個對流層的溫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再往高層暖區(qū)范圍擴大,到了100hPa層上,溫度分布出現(xiàn)高緯暖、低緯冷的現(xiàn)象.
    從青藏高原的地面氣溫看來,具有如下特點:
    (1)地球的第三極地: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特別低,它雖位于副熱帶、暖溫帶的緯度上,但在高原主體北部祁連山以及巴顏喀拉山東部1月平均地面氣溫出現(xiàn)-16?D-18℃的閉合等溫線,盛夏7月尚有大片面積平均氣溫<8℃,冬夏皆比同緯度東部平原平均氣溫低18?D20℃.
    (2)氣溫日、年較差大:青藏高原上地面氣溫日較差比同緯度東部平原地區(qū)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氣更大,氣溫年較差亦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氣為大,但因海拔高聳,比同緯度東部平原則稍小.
    (3)氣溫季節(jié)變化急,春溫高于秋溫:青藏高原上春季升溫強度大,特別是當積雪消融之后,雨季未到之前,高原因受強烈的日射,增溫甚快,秋季降溫速度亦快,春溫高于秋溫,例如高原上的班戈4?D10月氣溫差為2.8℃,而漢口同時期溫差為-1.4℃.
    以上這些情況都說明高原氣溫具有大陸性氣候的特征.
    二、高原季風
    在青藏高原由于它與四周自由大氣的熱力差異,所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風系,稱為高原季風.冬季高原上出現(xiàn)冷高壓,冬季出現(xiàn)熱低壓,其水平范圍低層大,高層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風的季節(jié)變化,一般是高原北側開始最早,高原上次之,高原東側再次,高原南部最遲.
    高原季風對環(huán)流和氣候影響很大,首先它使我國冬夏對流層低層的季風厚度增大.我國西南地區(qū)冬夏季分別處在青藏冷高壓環(huán)流和熱低壓環(huán)流的東南方,應分別盛行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這與由海陸熱力差異所形成的低層季風方向完全一致,兩者疊加起來,遂使我國西南部地區(qū)季風的厚度特別大.
    高原季風的更大影響還在于它破壞了對流層中部的行星氣壓帶和行星環(huán)流.由于高原冬季冷高壓和夏季熱低壓相當強大,冬季厚度可達5km,夏季可達5?D7km,因此從海平面至5?D7km高度,冬季空氣由高原向外輻散,夏季向高原輻合,加之高原大地形的強迫作用,造成高原上深厚氣層的升降運動,形成強的季風經圈環(huán)流.冬季出現(xiàn)與哈德萊環(huán)流圈相似的環(huán)流.夏季則出現(xiàn)與哈德萊環(huán)流圈相反的環(huán)流,空氣在高原上升,到了高空流向低緯,下沉,到達地面后折向較高緯度流去,這對南北半球間空氣質量的調整亦有很大的作用.
    三、對降水的影響
    一、對周邊地區(qū)的影響
    青藏高原對亞洲降水分布影響范圍極廣,據(jù)最新氣候模式研究結果:如果沒有青藏高原存在,夏季的西南季風只能到達印度洋的南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偏西風和西北風,受下沉氣流控制.因此大陸將是水汽很少的干燥氣候,即使印度和緬甸,也不會有現(xiàn)在這樣的充沛雨量.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對大規(guī)模氣流的影響,首先誘使熱帶西南季風向印度、緬甸侵襲,造成高原雨季,同時西南季風的一部分長驅深入,到達我國東部形成江南雨區(qū).如果沒有青藏高原,那我國西部的干旱將更為嚴重,東部也將屬于干旱氣候.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大約距今幾千萬年以前,從我國北方到長江流域都是廣闊的干旱氣候帶.
    二、高原本身的降水分布
    在夏季在青藏高原南坡正當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量特豐,最著名的如乞拉朋齊其年平均降水量超過11000mm,最多年降水量高達26461.2mm,其中7月份的降水量就有9300mm.西南季風到達高原上空時,水分已經大大減少,因此高原夏季雨量不大.例如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主峰北麓的定日,海拔約為4300m,年降水量僅為318.5mm,[再跨過高原,降水量更少于100mm.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請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瀏覽器瀏覽本站點,以保證最佳閱讀效果。本頁提供作業(yè)小助手,一起搜作業(yè)以及作業(yè)好幫手最新版!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業(yè)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