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yǎng)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xiāng)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為教養(yǎng)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論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沒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干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shù)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里承受到形體并且從陰和陽那里稟承到元氣,我存在于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哪里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于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內(nèi),不就像細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糧倉里嗎?號稱事物的數(shù)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于九州,糧食在這里生長,舟車在這里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xù)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于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君位而博取名聲,孔子以談說天下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莊子-秋水》賞析
道家文化與哲學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風骨、包羅萬象的廣闊胸懷而成為中華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堅實基礎.而在源遠流長的道家文化與哲學的歷史發(fā)展中,莊子的思想可稱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脈,并且莊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絢麗多姿的特色而被視為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奇葩.莊子的思想被輯錄成書,即為今天所見到的《莊子》.《莊子》一書其體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內(nèi)篇、外篇和雜篇.三大部分之間的關系,如果借用佛學用語,內(nèi)篇相當于正法,也就是莊子自己的心法,由此直接能窺見莊子本人的真實面目;外篇則相當于像法,是離莊子比較近的弟子所為,由于有的弟子曾得莊子親傳,故即使不能完全得莊學之妙,亦不遠也;而雜篇乃莊子的后學所作,相當于末法,離莊學之真義已遠,然其有旁通其余各家思想之功,亦不可廢也.就境界而言,內(nèi)篇最得道學真諦,得其精髓可入道德經(jīng)的境界;外篇乃就內(nèi)篇之精義鋪衍而成——其實莊子一書可以整個被理解為對老子的解說——可視為內(nèi)篇之輔佐;雜篇則以莊學攝其余諸家之學,且通于各家學問之中,不妨稱為莊學與其他學問之間的交叉學科.內(nèi)篇為君,外篇為臣,雜篇則為佐使,相輔相成,混成一體.
內(nèi)篇之義高矣,故不易說之;雜篇之義已遠矣,故不可說之;外篇正處于有意無意之間,正當發(fā)其本意以歸于內(nèi)篇,辨其真假以使統(tǒng)雜篇也,故我不自量力,擇外篇一文而說之.
外篇文亦多矣,擇何而言之乎?曰《秋水》也.為何如此?因為此篇最得莊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徑流之大,兩岸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于己”.
文章一開篇,直契入題,引眾人開始進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之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時值秋季,雨水連綿,乃逐漸成勢,由文本身而看,“川”當為支流,而“河”就是干流了,河水由支流而漸漸匯集到干流之中,互相增益,于是乎終于達到了“徑流之大,兩岸之間,不辨牛馬”的浩大場景,這就難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于己”了.應該說河伯的心態(tài)也是人之常情,試想,如果我們忽然間也擁有了一大筆財富,誰又不會象河伯一樣沾沾自喜呢?什么叫“自滿“?這就叫自滿,自以為滿,可憐(也可以說幸運)河伯不知道后面將有一個多么廣闊的世界展現(xiàn)在他面前!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見大海無邊無垠,水天一色,海天相接,乃望洋興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足以論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語至道者,束于教也“
等到河伯順流而到達大海之后,見到了大海的遼闊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滿是多么可笑——不過,河伯的可貴之處在于: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能夠及時自我反省,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自我批評的話“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意思大約是說:俗話說,自己知道一點東西就自以為了不起,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唉,這難道不是在說我嗎?看來河伯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于是就對海神說“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就是廣大廣闊的大海,佛學有時也稱佛為大方廣佛,極言其廣大無邊也.海神你老人家千萬別和我計較,我看到你如此廣闊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可笑了,可讓你老人家見笑了.海神聞聽之下,就順承著河伯的意思并啟發(fā)他逐步超越自己的局限“井蛙不足以論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語至道者,束于教也“.三句話意思相近而強調(diào)的重點有別,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論海,那是受空間的限制;夏蟲之所以不可以語冰,那是受時間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語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見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還排斥最高的真理.總之,人因為受到各種限制或束縛而無法聽聞大道,乃至于即使有機會聽聞大道也加以排斥,豈不聞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之語?一個人如果自己的偏見太深,你和他講道理,白費口舌,甚至還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罵,所以就連圣人也只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唉,難啊,難啊.你看,河伯作了自我批評,還是被海神罵了個一無是處.不過海神絕對是個很好的教育家,你不是自滿嗎,那我先打打你的囂張氣焰,狠狠的貶你一頓,等到你自己貢高我慢的壞毛病消除了,再告訴你真理,于是,下面海神話鋒一轉(zhuǎn),說道“今爾出于江河,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行,你能知錯就改,孺子可教.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承認自己的渺小正是開始超越局限,走向偉大的開始,看來我還是可以給你講一講大道理的.海神接下來講的什么大道理呢?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止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大海是天下萬水之源,之歸宿,雖然萬川歸之,并不見海水溢出,雖然尾閭不斷傾瀉,也不見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澇的變化也對大海沒有影響,為什么如此?很簡單,因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各位看到這里也許要問:剛說了河伯自滿,海神怎么又重蹈覆轍,在這里自吹自擂?借用包老三之言曰:非也非也.因為這幾句話只是一個引子,后面緊跟著的一句話表明海神有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自我認識“而吾未嘗以此自多也”,我從來就沒有覺得自己這樣有多么了不起,因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不似罍空之在大澤乎?中國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點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間簡直太渺小了.
大海如此謙虛,我們更不可驕傲.現(xiàn)代科學所認識的東西和茫茫的宇宙相比,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只能稱為管窺蠡測.現(xiàn)在自然科學所研究的宇宙范圍從層次上可分為渺觀,微觀,宏觀,宇觀和脹觀幾個層次,它們之間分別以夸克、布朗運動的顆粒、行星和總星系為界,分別屬于粒子物理學、量子力學、經(jīng)典科學、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研究的范圍,當然,渺觀之下還有無數(shù)更微小的層次,脹觀之上還有無數(shù)更高的層次存在.也許大家對介觀(介于微觀和宏觀之間的層次)比較熟悉,因為這個層次正是目前最前沿的納米技術所在的領域,所謂納米技術,從技術層面看,就是操縱單個分子或原子的技術.一納米有多大呢?我們知道,我們在中學學的參與化學反應的最基本的微?!肿邮呛苄〉?分子就是納米級的粒子.經(jīng)過簡單的計算,就知道,分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而原子的大小只有10-10m,是分子的十分之一,基本粒子更小,只有
猜你喜歡
- 1求一組蘊含人生哲理的排比句.句中兼用比喻或擬人手法,語言生動形象.
- 2請問,財務竣工決算審計和工程造價審計用英語如何翻譯?
- 3three mountains are covered with snow,tower over the land.
- 4you have to go to america by piane的同義句
- 5水溶液稱氯水,氯水存在的微粒,分析一下其中存在的分子有 ,離子有 ,
- 6找出古詩詞中詠荷的三句名句,并加以賞析.
- 7分析the doctor has decided what to do.麻煩幫我分析一下 在句子的成分 結(jié)果 什么從句
- 8誰能幫我把中文翻印成英文..就2句..
- 9作一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的角平分線,所夾的角是多少度?
- 10陳老師家四月份用水21噸,用電126度,共付水電費132元,其中水費相當于電費的7分之4
- 11以知下列關于x方程:4(x-3)+2a=負X+5和7x-3=a+x
- 12在實數(shù)單位內(nèi)化簡3-!1-根號下-x²!表示絕對值 今晚8:30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