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在悠久的發(fā)展歷史中,積淀和形成了自己獨特而偉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現(xiàn)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崇尚禮儀等等特征.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
?。?) 和合的字源和理念
“和”、“合”二字均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詞義本身而言,“和”,指和諧、和平、祥和;“合”是結(jié)合、合作、融合.“和合”是實現(xiàn)“和諧”的途徑,“和諧”是“和合”的理想實現(xiàn),也是人類古往今來孜孜以求的自然、社會、人際、身心、文明中諸多元素之間的理想關系狀態(tài).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貴和持中的和諧意識,表現(xiàn)于兩個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二是“中庸”,指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天人和一”旨在承認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性、反對將它們割裂開來.“中庸”則強調(diào)對待事物關系要把握一個度,以避免對立和沖突.提倡“貴和”、“持中”的和諧意識,有利于處理現(xiàn)代社會各種矛盾,以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
在中國,以廣泛深厚的和合文化為基礎的追求社會和諧的思想源遠流長.老子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 子》第四十二章),認為道蘊涵陰陽兩個相反方面,萬物都包含著陰陽,陰陽相互作用而構(gòu)成和.這是宇宙萬物的本質(zhì)以及天地萬物生存的基礎.《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把和作為處事、行禮的最高境界.其他人如墨子、管子、荀子等先秦諸子也多有關于“和”或“和合”的論述.“和合”概念在先秦時期基本形成.隨著“和合”概念的形成,中國的原創(chuàng)文化也經(jīng)過“百家爭鳴”,逐漸“和合”形成儒、道兩大顯學,并且在兩漢之際“和合”地接納了由印度原創(chuàng)的崇尚“因緣和合”“圓融無礙”的佛教文化.因緣和合論成為佛教的重要理論,在歷史上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從此,“和合”概念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儒道佛所通用,并成為其概括本身宗旨的核心概念,同時也被其他文化流派的思想家普遍接受并廣泛運用.西漢董仲舒為適應“大一統(tǒng)”杜會發(fā)展的需要,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思想,實則以儒家思想為本位,兼取道、法、陰陽五行說等各家思想,主張把禮治與法治相結(jié)合,明顯受到燕齊文化的影響.
錢穆先生說:中國人常抱著一個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覺得外面一切異樣的新鮮的所見所值,都可融會協(xié)調(diào),和凝為一.這是中國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個特性:文化中發(fā)生沖突,只是一時之變,要求調(diào)和,乃是萬世之常.認為西方文化似乎沖突性更大,而中國文化則調(diào)和力量更強,中國文化 的偉大之處,乃在最能調(diào)和,使沖突之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處,相互調(diào)濟.西方人好分,是近他的性之所欲,中國人好合,亦是近他的性之所欲.注重和合,是中國文化乃至中國人的特性.
(2)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國人處理自然界和精神界關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從自然規(guī)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則與自然規(guī)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諧調(diào).在古代中國人看來,自然過程、歷史過程、人生過程、思維過程在本質(zhì)上是同一的.這一思想特征貫穿了“天人合一”觀念源起與演變的基本過程,貫穿于古代的哲學、科學和藝術(shù)中.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認為宇宙間有四大,人居其一,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從一個側(cè)面確立了人與天的相互關聯(lián).莊子提倡“與天為一”,《莊子•達生》云:“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拋棄世事,忘懷生命,使形體健全,精神飽滿,從而達到與天合為一體的自然無為境界.《周易•文言》明確提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時,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兇吉,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的順應自然的“與天地合德”的思想.漢代董仲舒甚至以“人副天數(shù)”的觀念為基礎建立起天人感應的讖緯神學體系.《春秋繁露•陰陽義》即云:“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在宋代理學中,“天人合一”思想更趨成熟、精致、完善.張載直接提出“天人合一”命題;《正蒙•誠明》云:“儒者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可以成圣”.
中國醫(yī)學的經(jīng)典著作《黃帝內(nèi)經(jīng)》則提出“天人相應”的命題,強調(diào)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與天地如一.天人同構(gòu),人體的小宇宙與天地的大宇宙相對應.書中列舉了諸如“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等等 .
在美學上,和諧化詩意關聯(lián)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漬了中國古代審美境界論,使得古代中國人特別強調(diào)人生境界與審美境界的合一.其次,“和合”文化中和諧化辯證法的普遍運用,使得中國美學智慧特別注意以對應性、相融性、辯證性、和諧性來理解和處理一系列審美范疇的展開與構(gòu)架.有人指出,縱觀中國古代美學基本特征(如強調(diào)真善統(tǒng)一、情理統(tǒng)一、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認知與直覺的統(tǒng)一等)和中國古代審美理想(如儒家對“和”、道家對“妙”、佛禪對“圓”的追求),無不是“和合”文化在審美層面的詩性展開和邏輯延伸.這表明,中國詩性智慧和審美意識與“和合”文化有著一種特殊的親和性和關聯(lián)性.“和合”文化,是中國古代詩性智慧之根.
?。?)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和合文化”在為人處世方面的具體準則,它在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被視作一種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標.
“中庸”最早見于《論語》.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他的“五美”之說實際上也是講中庸:“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何謂“中庸”?據(jù)宋儒說,不偏不倚謂之中,恒常不易為之庸.儒家文化的這種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國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國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維與行為方式,處事作風和人格境界.面對現(xiàn)實人生很多具體的兩極選擇,人們試圖有效地在對立的兩極之間找到了一個均衡的支點,并使對立雙方歸于統(tǒng)一.在生活實踐中,守中、不走極端,成為古代中國人固守的人生信條.在今日的語境下,“中庸”就是要正確把握度并協(xié)調(diào)好各種關系,以益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持續(xù)進步.中庸之道的真諦在于:堅守中正,尋求適度,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協(xié)和萬邦是和合文化的又一實踐.“以和為貴”、“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這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的傳統(tǒng)道德基礎.從中國先秦時期老子主張大國理應謙下(“大者宜為下”、“大國者下流”),到西漢董仲舒主張“洽四國”,唐代高祖李淵主張對周邊鄰國行“宏仁恕之道”,等等.和睦相處,消弭戰(zhàn)禍,“化干戈為玉帛”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美好愿望和實踐目標.在這種和合的文化下,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極少對外用兵.
和而不同是和合思想的一個特征.所謂“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指不同事物之間的搭配、融合、平衡達到最為圓滿程度的一種狀態(tài).例如音樂,五音的高低疾緩臻于完美,就稱為和;又如飲食,五味的多寡濃淡搭配得宜,也稱為和;又如身體,陰陽之氣平衡飽滿,也稱為和;又如德行,處事不剛不柔曰和,為古代五德之一.可見此種和的境界有三個特點.
第一,它是一種至善的狀態(tài);第二,它是由不同事物之間構(gòu)成的一種完美的關系;第三,這多種事物在和合的關系中保持著原有的個性,而不必舍棄個性,一刀切成一堆齊刷刷的火柴棍兒.和而不同,“和”異于“同”之處,就在于它保留了其中每一種事物的個別屬性.
中國文化精神的理解
中國文化精神的理解
語文人氣:137 ℃時間:2020-03-31 02:10:02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結(jié)合實際,談談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理解
- 胡曉明的《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的感想與理解!
- 有一個長方形鐵皮,長32厘米,寬16厘米,在這塊鐵皮的四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過折疊
- 已知向量OA⊥向量OB,且|OA|=|OB|=1,設OC=2OA+OB,OD=OA+4OB,OE=3OA+3OB
- 核舟記中有一句議論,找出來,說說其作用.
- 瞬間加熱器的加熱速度這么快?跟什么有關?請物理專家回答
- 一個含有字母的二次函數(shù)在某一區(qū)間內(nèi)有最值,求字母的值一般采用什么做法
- 5千克糖平均分給11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多少千克?小麗3小時可以折80只千紙鶴,她平均每小時折多少只千紙鶴?折一只千紙鶴平均要多少小時?某校六(1)班有學生48人,人人參加興趣小組,其中參加迎世博英語口語小組的有31人,參加文學欣賞小組
- i am a girl ,有人信嗎?
- what else is it about?請翻譯一下,
- 證明F(X)=10的x次方減去10的-x次方/10的x次方加10的-x次方的單調(diào)性
- 從cōng 組詞?
猜你喜歡
- 1兩導體的材料、長度相等,橫截面積之比為1:2,則其電阻之比為多少?為什么?
- 2科學家研究表明,10000平方米大森林在生長季節(jié)每周可吸收六點三噸二氧化碳.城北到森林公園有五萬平方米森林,今年八月份片森林一共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
- 3write a travel diary like jane on page 5use your notes in
- 4下列人類活動與季節(jié)選擇相宜的是:A 長江截流——夏季B 黃河調(diào)水沖沙——冬季C 珠江口補淡壓咸——冬季D 海河緊急泄洪——春季答案:C麻煩解釋一下每一個選項的錯誤處和C為什么正確,
- 5Whatever happened 和 what happened 有什么區(qū)別?
- 68月是夏天還是秋天
- 7甲每分鐘走80米,乙每分鐘走70米,丙每分鐘走60厘米,甲從A地,乙丙兩人從B地同時與甲相向,甲遇到乙3分鐘
- 8連詞成句 for ,buy ,to ,Halloween ,Nancy ,like ,masks ,would ,some (.)
- 9三角形ABC的三邊長度之比為3:5:7,與其相似的三角形A'B'C'的最大邊長為12,那么三角形A'B'C'的周長是
- 10某化學課外小組探究乙醇與鈉的反應
- 11a short tall 英語翻譯結(jié)果
- 12仿句: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是'春種一粒樹,秋收萬顆子"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