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永久 码,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center id="usuqs"></center>
  • 
    
  • 有關(guān)寓言的成語的文言文有那些?(至少三個)

    有關(guān)寓言的成語的文言文有那些?(至少三個)
    語文人氣:723 ℃時間:2019-09-17 07:40:47
    優(yōu)質(zhì)解答
      【葉公好龍】
      語出《莊子·逸文》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仆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jīng),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這個成語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葉(今河南葉縣)的葉公子高很喜歡龍,家里到處都畫著龍.天上的龍知道了,就來到他家,龍從窗戶上向里看.葉公一看見龍,嚇得面無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們就諷刺那些只是口頭上說喜歡,言行卻不一致的人為“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掩耳盜鈴】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只鐘,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鐘太大,沒法背.于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鐘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鐘,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請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瀏覽器瀏覽本站點,以保證最佳閱讀效果。本頁提供作業(yè)小助手,一起搜作業(yè)以及作業(yè)好幫手最新版!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業(yè)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