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湖陰先生壁
書湖陰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hù)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注釋]
1、湖陰先生:指楊德逢,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本題共兩首,這里選錄第一首.
2、護(hù)田:保護(hù)園田.據(jù)《漢書·西域傳序》記載,漢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領(lǐng)護(hù).將:攜帶.綠:指水色.
3、排闥:推開門.闥:宮中小門.據(jù)《漢書·樊噲傳》記載,漢高祖劉邦病臥禁中,下令不準(zhǔn)群臣進(jìn)見,但樊噲排闥直入,闖進(jìn)劉邦臥室.
[譯文]
茅草房庭院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hù)衛(wèi)著農(nóng)田,把綠色的田地環(huán)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解說]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前兩句寫他家的環(huán)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zhuǎn)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護(hù)田”與“排闥”兩個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xiàn)人的高潔.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yīng),句句關(guān)合,融化無痕.詩人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nèi)容,并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
[賞析]
這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時的鄰居和經(jīng)常往來的朋友.
首二句贊美楊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靜”即凈.怎樣寫凈呢?詩人摒絕一切平泛的描繪,而僅用“無苔”二字,舉重若輕,真可謂別具只眼.何以見得?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季節(jié),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而今庭院之內(nèi),連青苔也沒有,不正表明無處不凈、無時不凈嗎?在這里,平淡無奇的形象由于恰當(dāng)?shù)挠米謪s具有了異常豐富的表現(xiàn)力.“花木”是庭院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為品種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種.這樣,“成畦”二字就并非僅僅交代花圃的整齊,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豐美,既整齊又不單調(diào).
這清幽環(huán)境令人陶醉,所以當(dāng)詩人的目光從院內(nèi)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時,他的思致才會那樣悠遠(yuǎn)、飄逸,才會孕育出下面一聯(lián)的警句,“一水”“兩山”被轉(zhuǎn)化為富于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而為千古傳誦.但后二句所以廣泛傳誦,主要還在于這樣兩點(diǎn):一、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交融無間.“一水護(hù)田”加以“繞”字,正見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環(huán)繞著綠油油的農(nóng)田,這不恰像一位母親雙手護(hù)著小孩的情景嗎?著一“護(hù)”字,“繞”的神情明確顯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闥”二字,更是神來之筆.它既寫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撲向庭院而來!這種描寫給予讀者的美感極為新鮮、生動.它還表明山的距離不遠(yuǎn),就在楊家庭院的門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動人的,是寫出了山勢若奔,仿佛剛從遠(yuǎn)方匆匆來到,興奮而熱烈.所有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這種種描寫,又都和充分的擬人化結(jié)合起來那情調(diào)、那筆致,完全像在表現(xiàn)“有朋自遠(yuǎn)方來”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顧不得敲門就闖進(jìn)庭院送上禮物.二者融合無間,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經(jīng)錘煉又無斧鑿之痕,清新雋永,韻味深長.二、這兩句詩也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聯(lián)里,已可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所居僅為“茅檐”,他不僅“掃”,而且“長掃”(即常掃),以至于“靜無苔”;“花木成畦”,非賴他人,而是親“手自栽”.可見他清靜脫俗,樸實勤勞.這樣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間,當(dāng)然比別人更能欣賞到它們的美,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早已締結(jié)了深厚的交誼.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guān)合,處處照應(yīng),由此也可見出詩人思致的綿密.
此詩對于“一水”“兩山”的擬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為基礎(chǔ),又與具體的生活內(nèi)容相吻合,所以氣足神完,渾化無跡,成為古今傳誦的名句.
在修辭技巧上,三四兩句也堪作范例.“護(hù)田”和“排闥”的典故都出自《漢書》,是嚴(yán)格的“史對史”、“漢人語”對“漢人語”,可見詩律極為工細(xì)精嚴(yán).但讀來自然天成,全似未嘗著力準(zhǔn)確地說,由于詩人將典故融化在詩句中,我們只覺得他采用了擬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用事”而不使人覺,這正是其成功之處.這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時的鄰居和經(jīng)常往來的朋友. 首二句贊美楊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靜”即凈.怎樣寫凈呢?詩人摒絕一切平泛的描繪,而僅用“無苔”二字,舉重若輕,真可謂別具只眼.何以見得?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季節(jié),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而今庭院之內(nèi),連青苔也沒有,不正表明無處不凈、無時不凈嗎?在這里,平淡無奇的形象由于恰當(dāng)?shù)挠米謪s具有了異常豐富的表現(xiàn)力.“花木”是庭院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為品種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種.這樣,“成畦”二字就并非僅僅交代花圃的整齊,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豐美,既整齊又不單調(diào).
書湖陰先生壁
書湖陰先生壁
語文人氣:699 ℃時間:2020-02-01 07:14:37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書湖陰先生壁》文
- 誰有書湖陰先生壁的翻譯
- 書湖陰先生壁是什么啊
- 關(guān)于《書湖陰先生壁》
- 《書湖陰先生壁》的問題
- 把四張紙牌背面朝上放在桌子上,洗勻后,隨機(jī)從中摸取一張,看完牌后,放回去洗勻,再摸,1:統(tǒng)計了100次結(jié)果,摸到老K共25次,請你估計老K有多少張?2:根據(jù)1的數(shù)據(jù),求出兩次都沒摸到老K的概率
- 停車場客車的輛數(shù)是貨車的1.5倍,客車開走42輛后,剩下的客車和貨車的輛數(shù)相等,原來客車和貨車各有多少輛?
- I m___ all the clothes together myself
- 曲線x=根號2cosθ,y=sinθ(θ為參數(shù))上的點(diǎn)到直線x=(根號2)*t,y=-1+t(t為參數(shù))的距離的最大值為
- Man ___ without air.
- 1.已知a.b兩個不共線的向量,且a=(cosα,sinα),b=(cosβ,sinβ) (1),
- As soon as she gets home,she ___ (turn) on the TV
猜你喜歡
- 1公式U=Ed中各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 2一根方鋼長5米,橫截面是一個邊長為分米的正方形,這根方鋼的橫截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 3把2008年汶川地震中發(fā)生的事寫成一句比喻句,排比句,還有擬人句.快,明天要交.
- 4燕子從天空中掠過(擴(kuò)句,至少擴(kuò)2處)
- 5同時存在四離子濃度均為0.1mol/L 溶度積常數(shù):Mg(OH)2 1.2乘10-11 Fe(OH)2 1.6乘10-14 Mn(OH)2 4乘10-...
- 6如何區(qū)分公蟹與母蟹
- 7孝順父母長輩的成語
- 8春雨,染綠了世界,而自己卻無聲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師,您就是我~運(yùn)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 9He didn't have breakfast ,___ he got up late.A.because B.since C.as D.for
- 10小明每分鐘騎車行0.4km,小剛騎車行1km用了3分鐘.誰騎車的速度快一些?
- 11英語翻譯
- 1210的a次方等于20,10的b次方等于5的-1次方 求3的2a次方÷9的b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