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可分為光反應和碳反應(舊稱暗反應)兩個階段
2.1 光反應
條件:光照、光合色素、光反應酶.
場所: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色素)
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
水(原料)+二氧化碳 (原料) 光(條件)&葉綠體(場所)=氧氣(產(chǎn)物)+有機物(產(chǎn)物)
①水的光2H2O→4[H]+O2(在光和葉綠體中的色素的催化下).②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在光、酶和葉綠體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影響因素:光照強度、CO2濃度、水分供給、溫度、酸堿度、礦質(zhì)元素等.
意義:①光解水,產(chǎn)生氧氣.②將光能轉(zhuǎn)變成化學能,產(chǎn)生ATP,為碳反應提供能量.③利用水光解的產(chǎn)物氫離子,合成NADPH(還原型輔酶Ⅱ),為碳反應提供還原劑NADPH(還原型輔酶Ⅱ),NADPH(還原型輔酶Ⅱ)同樣可以為碳反應提供能量.
詳細過程如下:
系統(tǒng)由多種色素組成,如葉綠素a(Chlorophyll a)、葉綠素b(Chlorophyll b)、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s)等組成.既拓寬了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譜,其他的色素也能吸收過度的強光而產(chǎn)生所謂的光保護作用(Photoprotection).在此系統(tǒng)里,當光子打到系統(tǒng)里的色素分子時,會如圖片所示一般,電子會在分子之間移轉(zhuǎn),直到反應中心為止.反應中心有兩種,光系統(tǒng)一吸收光譜于700nm達到高峰,系統(tǒng)二則是680nm為高峰.反應中心是由葉綠素a及特定蛋白質(zhì)所組成(這邊的葉綠素a是因為位置而非結(jié)構(gòu)特殊),蛋白質(zhì)的種類決定了反應中心吸收之波長.反應中心吸收了特定波長的光線后,葉綠素a激發(fā)出了一個電子,而旁邊的酵素使水裂解成氫離子和氧原子,多余的電子去補葉綠素a分子上的缺.然后葉綠素a透過如圖所示的過程,生產(chǎn)ATP與NADPH(還原型輔酶)分子,過程稱之為電子傳遞鏈(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2.2 碳反應
碳反應的實質(zhì)是一系列的酶促反應.原稱暗反應,后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一概念并不準確.因為所謂的暗反應在暗中只能進行極短的時間,而在有光的條件下能連續(xù)不斷進行,并受到光的調(diào)節(jié).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次光合作用會議上,從事植物生理學研究的科學家一致同意,將暗反應改稱為碳反應.
條件:碳反應酶.
場所:葉綠體基質(zhì).
影響因素:溫度、CO2濃度、酸堿度等.
不同的植物,暗反應的過程不一樣,而且葉片的解剖結(jié)構(gòu)也不相同.這是植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的結(jié)果.暗反應可分為C3、C4和CAM三種類型.三種類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這一過程的不同而劃分的.對于最常見的C3的反應類型,植物通過氣孔將CO2由外界吸入細胞內(nèi),通過自由擴散進入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C5.起到將CO2固定成為C3的作用.C3再與NADPH在ATP供能的條件下反應,生成糖類(CH2O)并還原出C5.被還原出的C5繼續(xù)參與暗反應.
光合作用的實質(zhì)是把CO2和H2O轉(zhuǎn)變?yōu)橛袡C物(物質(zhì)變化)和把光能轉(zhuǎn)變成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再轉(zhuǎn)變成有機物中的穩(wěn)定的化學能(能量變化).
CO2+H2O( 光照、酶、 葉綠體)==(CH2O)+O2
(CH2O)表示糖類
猜你喜歡
- 1在等腰梯形ABCD中,AB平行于CD,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角ABD=30度,AC垂直于BC,AB=8,問三角形COD的面積
- 2Who is the best actor?
- 33^2011-3^2010-3^2009能否被15整除(過程詳細)
- 4轉(zhuǎn)運體是否一定有ATP酶結(jié)合位點?
- 5圓圈型數(shù)字推理
- 6Shall we go to school by__________?A.the bus B.a bike C.an aerplane D.car
- 7已知α,β為銳角,且3sin2α+2sin2β=1,3sin2α-2sin2β=0,試求cos(π/3+α+2β)的值.
- 8180xm=183xn,已知m.n是兩個相鄰的兩個自然數(shù).m.n各是多少?請祥細一點
- 9改英語句式
- 10英語翻譯
- 11日行一善的下一句
- 12檢驗氫氣的純度時,為什么要用手指堵住試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