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遷(1593~1657).祖籍汴梁(今開封),一說是浙江海寧棗林人.隨宋室南渡,定居于鹽官西南棗林村,后江沙坍落,遷至馬橋麻涇港西(今海寧馬橋).遠祖即生活在這種國破之時,自己也是生活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馬橋人.明諸生.明亡后改名為遷,字孺木,號觀若.改名“遷”,寄托了對歷史、對自己的一種境遇,當然也有可能是追尋大歷史家司馬遷的意思.當代就有一個外國研究中國歷史的人取漢名叫“史景遷”.(耶魯大學歷史學家喬納珊·D·斯本瑟).自幼刻苦好學,家貧,靠繕寫、代筆或作記室(秘書)維持生活.一生未曾做官,靠替人抄寫、代筆或作記室(秘書)來維護生活.用我現(xiàn)在的話說,是真正獻身學術的人,自學成才,然后私人寫史.不計報酬,不慕虛名,雖然貧寒一生,但卻是一個活的很有骨氣、很有節(jié)氣、很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史家.
南明弘光元年(1645)為閣臣高弘圖的記室,出謀劃策,力圖恢復.頗受高弘圖、張慎言等賞識.后擬薦為中書舍人及禮部司務.他感到"時事日非,不足與有為",堅辭不就,引退回家隱居.
談遷博鑒群書,善諸子百家,精研歷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編撰翔實可信的明史.從天啟元年(1621)27歲開始,歷時20余年,"六易其稿,匯至百卷",始完成這部編年體明史,全書500萬言,取名《國榷》.清順治四年(1647)手稿被竊,時已53歲,他發(fā)憤重寫,經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順治十年攜稿北上,在北京走訪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門客,搜集明朝逸聞,并實地考察歷史遺跡,加以補充、修訂.書成后,署名"江左遺民",以寄托亡國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陽(今臨汾)祭奠先師張慎言,病逝于客地.談遷祖籍汴梁(今開封),隨宋室南渡,定劇場于鹽官西南棗林村,后江沙坍落,遷至馬橋麻涇港西.著作另有《棗林集》、《棗林詩集》、《棗林雜俎》、《北游錄》、《西游錄》、《史論》、《海昌外志》等.
天啟元年(1621年),談遷28歲,談遷母親亡故,他守喪在家,讀了不少明代史書,覺得其中錯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編寫一部真實可信符合明代歷史事實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長年背著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處訪書借抄,饑梨渴棗,市閱戶錄,廣搜資料,終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陸續(xù)改訂,積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萬字的巨著《國榷》.豈料兩年后,清順治四年(1647)8月,書稿被小偷盜走,他滿懷悲痛,發(fā)憤重寫.經4年努力,終于完成新稿.順治十年(1653年),60歲的他,攜第二稿遠涉北京,在北京兩年半,走訪明遺臣、故舊,搜集明朝遺聞、遺文以及有關史實,并實地考察歷史遺跡,加以補充、修訂.書成后,署名“江左遺民”,以寄托亡國之痛,使這部嘔心瀝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這個小偷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恨的小偷!小偷無非是盜些金銀財寶,然而這個貧寒的家沒有給小偷喜悅,于是他順手偷走了談遷的書稿,算是發(fā)泄吧.這是一個“史學家”二十六年的心血啊,這個小偷,該死!如果我有歷史的審判權利,我就去捉了這個小偷,讓他償還談遷的“心血”,這是無價的心血啊!我們完全可以理解談遷在書稿被盜后的痛苦,一個貧寒一生,終其所能才完成書稿的53歲的老人,這個打擊無疑是巨大的!談遷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噫,吾力殫矣!”文人的堅韌這個時候起了作用,談遷迅速從沉淪終走出,說道:“吾手尚在,寧已乎!”
命運對這個老人,何其不公也!嗚呼!
這個小偷的“盜品”還不如縱橫江湖的大盜,那個小偷是卑劣的!何其卑劣的小偷啊!順治十四年,談遷逝世前不久,他應同鄉(xiāng)友人沈仲嘉之邀,和友人錢大球去山西平陽,路過山東聊城一帶,碰見兩個強盜持刀打劫.談遷鎮(zhèn)定自若說道:“我們都是讀書人,箱子里都是破書,那里來的錢財?”強盜見狀抱拳說“驚動”而去.
可見,這兩個強盜比起那個卑劣的小偷,可愛多了!
《國榷》以《明實錄》為本,參閱諸家史書,考證訂補,取材廣博,選擇謹嚴,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書中對滿清頗多貶責,當時無法流傳.直至建國后,里人張宗祥著手整理校訂,編為108卷,1958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附《清史稿》所載其傳如下:
談遷,字孺木,原名以訓,海寧人.初為諸生.南都立,以中書薦,召入史館,皆辭,曰:“余豈以國家之不幸博一官耶?”未幾,歸里.遷肆力經史百家言,尤注心於明朝典故.嘗謂:“史之所憑者,實錄耳.實錄見其表,其在里者,已不可見.況革除之事,楊文貞未免失實;泰陵之盛,焦泌陽又多丑正;神、熹之載筆者,皆逆奄之舍人.至於思陵十七年之憂勤惕厲,而太史遯荒,皇宬烈焰,國滅而史亦隨滅,普天心痛,莫甚於此!”乃汰十五朝實錄,正其是非.訪崇禎
十七年邸報,補其缺文,成書,名曰國榷.當是時,人士身經喪亂,多欲追敘緣因,以顯來世,而見聞窄狹,無所憑藉.
聞遷有是書,思欲竊之為己有.遷家貧,不見可欲者,夜有盜入其室,盡發(fā)藏橐以去.遷喟然曰:“吾手尚在,寧遂已乎?”從嘉善錢氏借書復成之.陽城張慎言目為奇士,折節(jié)下之.慎言卒,遷方北走昌平,哭思陵,復欲赴陽城哭慎言,
未至而卒,順治十二年冬十一月也.黃宗羲為表其墓.
談遷詩選 : 渡 江
大江駭浪限東南,當日降帆有舊慚.擊楫空聞多慷慨,投戈畢竟為沉酣.
龍?zhí)旌平兮殴滤?海岳書生別舊庵.聞道佛貍曾駐馬,豈因佳味有黃柑?
廣 陵
南朝舊事一蕪城,故國飄零百感生.柳影天涯隨去輦,楊花江上變浮萍.
遠山依舊橫新黛,斷岸還看散冷螢.今日廣陵思往事,十年前亦號承平.
《國榷》:
記載明代重要史實的編年體史書.談遷撰.談遷專長於史,鑒於明代歷朝實錄經史官垅斷,曲筆聚訟,多忌諱失實,而各家編年史書又多偽陋膚冗,艱辛尋訪各種資料,廣徵博采,力求徵信.天啟元年(1621)始編著,先后六易其稿,初稿六年完成.順治四年(1647)全稿被竊,又發(fā)奮重寫,以三十馀年編成《國榷》一書.該書記敘從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誕生,到順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權滅亡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間的歷史.書中敢於直書《明實錄》避而不談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實;對一些重要事件,常以個人和諸家的評論并列於后.其史實注意考訂精審,材料有相當的可靠性或參考價值.萬歷以后七十多年的歷史,以及建州女真的發(fā)展和后金同明的關系的記載,尤為他書所少見.根據邸報、方志和官吏遺民口述材料編補的崇禎朝十七年的史實,也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但書中敘事有的過於簡略,有的事件前后記敘重復且說法不一.另外,封建正統(tǒng)史觀、儒家天命論、佛道等迷信思想,在書中也有濃重反映.《國榷》原稿稱百卷,談遷死后僅有抄本傳世,后經浙江海寧張宗祥據蔣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抄本,及崇禎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補,加以標點,分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別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冊出版.
像司馬遷這樣的人在歷史上還有
像司馬遷這樣的人在歷史上還有
除了談遷...
除了談遷...
其他人氣:455 ℃時間:2020-03-24 04:59:15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司馬遷在中國歷史上有什么貢獻?
- 司馬遷對中國歷史的貢獻
- 司馬遷在歷史上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 形容司馬遷的經歷的成語
- 司馬遷寫史記的經歷
- a little love這首歌所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 拋物線y=x平方-3x-10與x軸相交于點A和B 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有一點P 設三角形ABP面積為S 則S最大值?
- they are all places of great interest.of great interest.為什么這么用,他在這里作什么作用.
- K為何值時,方程組
- 一種電腦,如果減少定價的百分之十出售,可盈利215元;如果減少定價的百分之二十,虧本125元.進價多少元
- 設函數f(x)=4sin(2x+1)-x,則f(x)的零點個數有幾個?
- 商場舉行促銷活動,某種洗衣機每臺按2400元出售獲利潤20%,如果按原來得標
猜你喜歡
- 1等我明白了什么是愛,你卻已離開(或者是 不在). 這句話翻譯成英文,優(yōu)美一點…
- 2歷史上除了諸葛亮外,還有誰“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3圓錐和圓柱半徑的比是3:2,體積的比是3:4,那么圓錐和圓柱高的比是_.
- 4長江起源于哪個省
- 5已知A={y/y=x的平方-4x+3,x∈R},B={y/y=x的平方-2x+2,x∈R},則A交集B等于( ).
- 6摩擦生熱的同時也起電了嗎?不是說摩擦生熱,也有摩擦起電嗎
- 7分子加5等于1/2,分母減3等于1/3求這個分數,要用二元二次方程
- 81_____is te second month of a year.2His b_____is october 3rd.空格應填什么?
- 9數列題:1/9,1,7,36下一個是什么?
- 10機械設計,現(xiàn)要設計一容器,容器中的溶劑,在工作時溫度保持在一定攝氏度
- 11衍射光柵中,如何將相鄰兩條光譜分的更開些
- 12小明學習了電學知識后,想知道家里有一臺電磁爐的電率,他利用了接在他家電路里的一個電能表來測量 除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