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人生與仕宦人生是極端對立的兩種人生態(tài)度,官場生活與詩人本性,從根本上來說,是格格不入的:一個是戴著面具的政客,一個是赤子之心的詩人,一個極端需要官場應(yīng)酬的虛偽,一個必須是肝膽相照、表里澄徹.蘇軾的人生是一種典型的審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學藝術(shù)的讀書寫作,賞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節(jié)奏與和諧為人生愉悅.”在拜讀了木師對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定義后,我深深有感,不光欽佩于木師對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豁達寫照,還感嘆于木師相教前人的一些評價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也使得我們這些弟子們有了新的內(nèi)容.我在這里寫的無非也只是簡單的轉(zhuǎn)述一下蘇軾的生平來表達我隊木師觀點的贊嘆,以及粗淺的談?wù)勌K軾人生觀的.
蘇軾具有以儒學體系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滿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釋、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內(nèi)道的作風,具體則表現(xiàn)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首先,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賦予他深刻的儒家思想.一生的仕途生涯是其實現(xiàn)經(jīng)世濟民思想的重要過程.蘇軾出生在一個富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祖父蘇序好讀書,善作詩.父親蘇洵是古文名家,曾對蘇軾和其弟蘇轍悉心指導(dǎo).母親程氏有知識且深明大義,曾為幼年的蘇軾講述《后漢書?范滂傳》,以古代志士的事跡勉勵獨生子砥勵名節(jié).當蘇軾21歲離蜀進京時,他的學識修養(yǎng)已經(jīng)相當成熟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想象,這時候的蘇軾,是懷著大用于天下的雄心壯志的.在此以后的仕途生涯,恰恰是他實現(xiàn)儒家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理想的重要過程.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他22歲中進士,26歲又中制科優(yōu)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奮厲有用士之志.他為人坦蕩,講究風節(jié),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進言,而且注重政策的實際效果.為此,在王安石新法之初他上書反對,結(jié)果被謫至密州.密州之遷是他在仕途上的第一次挫折.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蘇軾是如何對待的呢?我們可以從他在當時寫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略窺一斑.
其次,坎坷的任途生涯又令蘇軾的思想充滿著出世與入世的矛盾.自22歲進士以來,蘇軾一直在宦海中沉浮.神宗熙寧年間新法實施,蘇軾雖然有志于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狀況,但不主張遽變,反對“求之過急”,于是接連上書反對,自請外任,先后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處地方官.后因作詩被指為“謗訕”朝廷,在湖州被捕入獄.又于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被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哲宗元佑年間,保守派執(zhí)政,又因反對盡廢新法而再度外調(diào).紹圣初年,新黨上臺,被遠貶惠州(今廣東省惠陽縣)、儋州(今海南島),與黎族人民一起過著艱苦的生活.后遇赦北歸,病死在常州.可以說蘇軾的一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在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蘇軾去世前自題畫像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這雖然是其對政治事業(yè)的自嘲,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坎坷的仕途生涯.這樣的經(jīng)歷使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重重矛盾.例如我們熟悉的《水調(diào)歌頭》,此詞比較突出地體現(xiàn)出了蘇軾當時的心情,充滿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長期以來對佛老思想的濡染使他難以對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出選擇,是繼續(xù)汲汲于仕途還是激流勇退.既向往“瓊樓玉宇”的純潔又嫌其寒冷,既憎惡現(xiàn)實社會的惡濁又留戀人世的溫暖,在詞里我們可以感知這一層深切的矛盾,激流勇退是好事,如“瓊樓玉宇”般,但卻是“高處不勝寒”.只能以月下起舞為勝境,千里嬋娟為祝愿.從少年時就飽受濡染的儒學入世思想站了上風,不可能放棄長久以來的政治理想,于是傾向了“人間”,選擇了仕途,只是在這當中又加強了自身的修養(yǎng),即在個人生活中以佛老思想為主,采取一種寵辱不驚,名利身外的態(tài)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對當前情狀的無奈,也是一種勸慰.至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則是一筆蕩開,又用狀似淺淡無意的祝福對未來作了規(guī)劃.上闕中入世思想戰(zhàn)勝了出世思想,下闕是理智與情感的交戰(zhàn),理智又戰(zhàn)勝了情感.這也正是儒家思想與佛道思想的在蘇軾內(nèi)心猛烈的交鋒.
第三,浸染釋、道的思想又令蘇軾形成外儒內(nèi)道的作風 .并非蘇軾對苦難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他是在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zhì)環(huán)境的超載態(tài)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這種以儒學體系為根本而浸染釋、道的思想是蘇軾人生觀的哲學基礎(chǔ),這跟他讀書的過程有莫大關(guān)系.蘇轍記述蘇軾的讀書過程是:“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在幾次大起大落的仕宦經(jīng)歷中,蘇軾卻最終以“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將其統(tǒng)一起來.
第四,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是其人生觀的最終表現(xiàn)形式.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tài)度,這在蘇詩也中有充分的體現(xiàn).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如在黃州作的《寒食雨二首》,寫“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的生活困境和“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的心態(tài),語極沉痛.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xiàn)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黃州這座山環(huán)水繞的荒城在他筆下是“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多石崎嶇的坡路則被寫成“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東坡》).嶺南荒遠,古人莫不視為畏途.韓愈貶至潮州,柳宗元貶至柳州,作詩多為凄苦之音.然而當蘇軾被貶至惠州時,卻作詩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之二)及貶儋州,又說:“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這種樂觀曠達的核心是堅毅的人生態(tài)度和不向厄運屈服的斗爭精神,所以蘇軾在逆境中的詩作依然是筆勢飛騰,辭采壯麗,并無衷疲頹唐之病.
總體看來,蘇軾以儒學體系為根本的人生思想與木師提出的蘇軾的審美人生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是在其人生的坎坷中慢慢的積累并最終形成的.他一生中幾乎絕對離于仕宦人生,沉浸和陶醉在他自己的審美人生中,一生游歷于千古風流人物之間,讓我們后人世代仰望.
怎樣看待蘇軾的人生觀
怎樣看待蘇軾的人生觀
其他人氣:114 ℃時間:2020-09-10 15:27:08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如何看待《赤壁賦》中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 蘇軾在身處逆境時,用“ ”來表達他積極豁達的人生觀
- 細讀蘇軾《定風波》一詞,談?wù)勀愕娜松^
- 從蘇軾詩詞看其人生觀,哪位大俠能給我列個提綱參考下?
- 陳蕃的“蕃”在這里的讀音是什么?
- But the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who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events,were asleep as usual that
- 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和葉綠體的光合磷酸化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 一個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能否分割成2個全等的三角形
- 設(shè)f(x)=√x,g(x)=-x+a(a>0,a∈R),若不等式▏{f(x)+a[g(x)-2a]}/f(x)▕ ≤1對x∈[1,4]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圍.小弟拜謝!
- 熱帶魚最適合的溫度是幾度?
- 有關(guān)圓周率的知識
- f(x)=|x²+3x|,關(guān)于x的方程f(x)-a|x-1|=0恰有4個互異的實根,則a的取值范圍
猜你喜歡
- 1用120個邊長是1cm的正方形,可以擺出 種面積是120平方厘米的長方形.
- 2m為何值時,方程組y=x+my2?4x?2y+1=0 (1)有兩組不相等的實數(shù)解; (2)有相同的兩組實數(shù)解; (3)無實數(shù)解.
- 3初一語文(下)主要復(fù)習什么?
- 4腦筋急轉(zhuǎn)彎:.How can you make a rope shorter without cutting or winding it?
- 5一根跳繩長五分之四米,這根跳繩的四分之三有多長?怎么算?
- 6人們在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fā),有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
- 7為什么before后面加being given而不是giving
- 8不要把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英文怎么說
- 9兩個同體積的容器一個裝HCl氣體另一裝H2和CL2的混合氣體同溫同壓下,一定相同的是.
- 10五星村共有小麥的320公頃,玉米地比小麥地多1/4,這個村的玉米地比小麥地多多少公頃?玉米地有多少公頃?
- 11老外口中的的she average是什么意思
- 12大什么大什么,要成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