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永久 码,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center id="usuqs"></center>
  • 
    
  • 植樹節(jié)簡介

    植樹節(jié)簡介
    植樹節(jié)由來
    中國的植樹節(jié)
    其他各國植樹節(jié)
    植樹節(jié)相關
    語文人氣:420 ℃時間:2020-01-31 09:03:10
    優(yōu)質解答
    “植樹節(jié)”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jié)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jié).通過這種活動,激發(fā)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 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guī)定的節(jié)日.中國曾于1915年由政府頒令規(guī)定清明節(jié)為植樹節(jié)即3月12日.后來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國政府頒布了植樹令:以后舊歷清明植樹節(jié)應改為總理逝世幾年植樹式.”民國政府之所以頒布這道令,是因為孫先生幼年就對“樹藝牧畜”十分熱愛的緣故.他在海外留學時,經常利用假期回故鄉(xiāng)種植桑樹.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jié),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huán)境,造福子孫后代.
    [編輯本段]植樹節(jié)由來
    近代植樹節(jié)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fā)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guī)定植樹節(jié),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yè)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guī)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jié).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guī)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jié),并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jié)是一個州定節(jié)日,沒有全國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jié)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guī)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jié),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jié)日期.每當植樹節(jié)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jù)統(tǒng)計.美國有1/3的地區(qū)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jié)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fā)展林業(yè)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zhàn)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jù)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jié).
    [編輯本段]中國的植樹節(jié)
    義務植樹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guī)定植樹節(jié)日則是現(xiàn)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chuàng)辦人斐義理先生,曾將美國植樹節(jié)的推行辦法,建議當時的農林部希望中國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guī)定每年農歷清明節(jié)時為植樹節(jié),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后來因故沒有正式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于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jié),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guī)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中國的植樹節(jié)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yè)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tǒng)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yè)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guī)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jié).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jù)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jié)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yè)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jié),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xiàn)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xiàn)并且要實現(xiàn)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陜西等地發(fā)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jù)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fā)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jié),鄧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參與人數(shù)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xù)開展了26年.全民義務植樹26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tǒng)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shù)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tài)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xiàn)森林資源的持續(xù)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儲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來,中國全民義務植樹累計超過350億株.中國正在實施“ 三北 ”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qū)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yè)重點工程.至2000年底,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達16.55%,城市建城區(qū)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
    [編輯本段]其他各國植樹節(jié)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jié)氣候、促進經濟發(fā)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yè)資源,美化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jù)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jié),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jié);朝鮮每年3月2日為植樹節(jié);泰國把國慶節(jié)定為植樹節(jié);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jié);意大利每年1月21日為植樹節(jié);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jié),但由于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tǒng)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jié);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jié);薩爾瓦多植樹節(jié)和教師節(jié)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舉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jié)……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jié)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由內布拉斯加州一新聞記者發(fā)起美國第一個植樹節(jié).當天,內布拉斯加州全境種樹超過100萬棵.
    巴西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內,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以上.盡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樹造林.巴西政府對森林資源采取合理開發(fā)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2006年11月8日在內羅畢發(fā)起“為地球植樹:10億棵樹運動”.這一運動計劃2007年在全球種植最少10億棵樹.
    隨著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jié).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jié)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jié)”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jié)”;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會有國家歡度植樹節(jié):
    約旦的植樹節(jié)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樹節(jié)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樹節(jié)是3月6日;
    法國于1977年規(guī)定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日本于1922年規(guī)定每年 4月1~7日為綠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祭日)為植樹節(jié);4月29日是該國的綠之日,也可以被當作該國植樹節(jié)
    朝鮮的植樹節(jié)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jié)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jié);
    芬蘭的植樹節(jié)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guī)定,植樹節(jié)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
    印度的植樹節(jié)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jié)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jié)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jié);
    泰國的植樹節(jié)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
    古巴的植樹節(jié)是10月10 日;
    英國的植樹節(jié)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jié);
    敘利亞的植樹節(jié)是12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xù)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jié)最長的國家.
    斯里蘭卡:從1977年開始,每年的9月17日為植樹節(jié);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樹節(jié);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jié);
    美國: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jié),但由于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tǒng)一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jié);
    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jié);
    薩爾瓦多:植樹節(jié)和教師節(jié)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舉行;
    瑞典:每年3月舉行森林周活動.
    當然,中國的植樹節(jié)是3月12日.
    [編輯本段]植樹節(jié)相關
    一棵樹的生態(tài)價值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yè)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tài)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涵養(yǎng)水源價值37,500美元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chuàng)值約196,000美元.
    植樹趣聞
    日本鹿兒島等一些地區(qū)也有新婚夫婦要植樹的規(guī)定,樹旁立碑寫明姓名和婚期,植后50年方能砍伐,屆時植樹夫婦可舉行結婚50周年慶?;顒?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法令條文規(guī)定,第一次結婚要種樹2棵,離婚的要種5棵;第二次結婚必須種樹3棵,否則不予登記.
    添車種樹,在日本有一項特殊的規(guī)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輛汽車,必須植一棵樹.這是因為,每輛汽車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氫化合物,還要發(fā)出噪音,而樹木則是天然的“消毒員”和“除音器”,所以必須種樹.
    添丁種樹,在非洲坦桑尼亞的許多地方,有一種“添丁植樹”的風俗,即誰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盤埋在門外的土地里,并在那里種上一棵樹,表示希望孩子像樹一樣茁壯成長.
    家庭樹,波蘭的一些地方規(guī)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樹3株,稱之為“家庭樹”.
    樹木銀行,為了防止建筑工程毀壞樹木,日本開辦了“樹木銀行”.凡施工單位,必須把清理場地挖出來的帶根樹木及時存入“樹木銀行”,在工程結束后,該單位必須及時把樹木取出來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綠化面積.
    求愛樹,在德國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樹季節(jié),小伙子要送給姑娘一棵精心挑選的白樺樹苗,親手把它栽好,以表達愛慕之情,人們稱之為“求愛樹”.
    國務院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為了切實貫徹執(zhí)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特制定如下實施辦法.
    一、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均應成立綠化委員會,統(tǒng)一領導本地區(qū)的義務植樹運動和整個造林綠化工作.各級綠化委員會由當?shù)卣闹饕I導 同志,以及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的負責同志組成.委員會的辦公室設在同級政府的主管部門,不另增加編制. 個別地方,由于氣候、土地等條件限制確實難以開展植樹運動的,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綠化委員會批準,可以不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不成立綠化委員會.
    二、各級綠化委員會應當組織和推動本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通過各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和本實施 辦法,宣傳全民植樹、綠化祖國的重大意義,認真做好思想動員,提高認識,造成聲勢,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要努力做好調 查研究、規(guī)劃安排、苗木培育、技術訓練等準備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植樹運動,要扎扎實實,講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和“一刀切 ”.
    三、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十一歲至六十歲,女十一歲至五十五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各單位要將人數(shù)據(jù) 實統(tǒng)計上報當?shù)鼐G化委員會,作為分配具體任務的依據(jù).
    縣級綠化委員會在分配義務植樹任務時,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樹三至五棵的要求,確定具體指標,因地制宜地進行靈活多樣的安排.可以按 單位劃分責任地段,承擔整地、育苗、栽植和管護任務;也可以按相應勞動量,分配承擔造林綠化的某一單項任務.此項任務,可以一年 一定,也可以一定幾年.
    對十一歲至十七歲的青少年,應當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就近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
    四、此項義務勞動,限于用在本縣、本市所轄范圍,營造國有林和集體林.義務植樹的地段或參加綠化勞動的項目,城市要優(yōu)先搞好風景游覽 區(qū)、名勝古跡和主要街道等公共場所的綠化.農村要盡快搞好“四旁”綠化和農田防護林建設.機關、團體、企業(yè)、學校等單位和居民區(qū) ,都要大力植樹、種草、栽花、美化環(huán)境.
    五、使用義務勞動,在國有土地上栽植的樹木,林權歸現(xiàn)在經營管理這些土地的單位所有;沒有明確經營管理單位的,由當?shù)卣付ǖ牟块T 、單位所有.在集體土地上義務栽植的樹木,林權歸集體單位所有.如果情況特殊,另有協(xié)議或合同,按協(xié)議或合同的規(guī)定辦理.對林權 所有單位,縣以上人民政府要發(fā)給證書,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
    六、為確保義務植樹所需苗木,各地應當努力辦好現(xiàn)有的國營苗圃和集體苗圃,并按排必需數(shù)量的土地和專業(yè)人員,擴建和新建苗木基地,培 育良種壯苗.凡是有條件的單位,都要積極自辦苗圃.提倡城鎮(zhèn)家庭和農村社員開展營養(yǎng)缽育苗.
    七、對義務植樹的樹木和現(xiàn)有的林木,必須大力加強培育管護,確保成活成林,不受破壞.林木所有的單位或承擔管護義務的單位,應當根據(jù) 情況組織林場、專業(yè)隊或確定專人負貢管護.耍嚴肅法制和紀律,建立愛林護林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采伐更新,必須按照森林法的規(guī)定,經過林 業(yè)或園林部門批準.城市綠地要嚴加保護,不得侵占破壞.違者要給予經濟處罰或法律制裁.
    八、植樹綠化,要講究科學,注重實效.要培訓技術骨干,加強技術指導,普及植樹綠化的技術知識,嚴格按照技術規(guī)程辦事,保證質量.
    九、對義務植樹,各單位每年都要進行檢查,并將完成情況據(jù)實上報.綠化委員會應當定期組織評比,成績優(yōu)異的,要給予表揚和獎勵;年滿十 八歲的成年公民無故不履行此項義務的,所在單位要進行批評敦育,責令限期補栽,或者給予經濟處罰.整個單位沒有完成任務的,要追 究領導責任,并由當?shù)鼐G化委員會收繳一定數(shù)額的綠化費.
    十、各級林業(yè)和園林部門,應當在綠化委員會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努力搞好規(guī)劃設計和苗木培育等各項具體工作.基層機構不健全的,應 當充實和加強.
    十一、義務植樹所需的苗木費、管護費,應當根據(jù)自力更生勤儉節(jié)約的原則,一般由林權所有單位負責解決.有的單位因綠化任務大,資金困 難,確實無力承擔全部費用的,按單位隸屬關系,由各級財政酌情解決.參加義務植樹的單位和個人所需交通等費用,由參加單位自理.
    十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是促進整個造林綠化的一個重大措施.各地在開展此項運動時,必須同加快整個造林綠化工作結合起來,在苗木 、經費、技術力量的使用和林木管護等方面進行統(tǒng)籌安排,既要搞好義務植樹,又要完成年度造林綠化計劃.對于一個地方來說,完成 了義務植樹任務,但整個造林綠化工作沒有做好,不能給予表揚和獎勵.
    十三、根據(jù)《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和本實施辦法的規(guī)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參加營區(qū)外義務植樹的辦法,按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軍隊參加營區(qū)外義務植樹的指示》(〔l982]3號)的規(guī)定執(zhí)行 ,營區(qū)內植樹辦法,由解放軍總部另定.但各地人民政府必須密切合作,合理規(guī)劃,幫助軍隊解決應解決的實際同題.
    適齡公民:您履行植樹義務了嗎?
    如果要以一種獨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種單純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樹,進入樹的世界就像進入美與神秘的境地.進入2006年的3月12日,已經是中國開展的第28個植樹節(jié),而始于1982年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也已經度過了第25個年頭.
    說起植樹節(jié)以及全民義務植樹,熟悉的人們自然忘不了1978年發(fā)生在四川省的那場特大洪水.洪水過后,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指出洪水肆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長江流域森林植被的減少.于是,在小平同志的倡議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做出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2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就是在這一年的春天,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倡導者鄧小平同志率家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上義務植樹.從此,每年4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都會在北京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斗轉星移,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力倡導和積極參與下,全國億萬民眾積極參加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據(jù)統(tǒng)計,截止至2002年,參加全民義務植樹的人數(shù)達到了82.8億人次,累計義務植樹398.4億株.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錢能志作了一個測算,398.4億株樹,如果按1米的距離排列,這些樹足以繞地球994圈;如果按每畝150株的密度排列,這些樹可以覆蓋整個貴州省、兩個江蘇省.錢能志說,不僅如此,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推動下,中國的綠色迅速擴展,全國人工林保有面積達到7億畝,居世界首位,中國的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16.55%,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27.44%. 而到今年,這個數(shù)字也在增加.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中明確規(guī)定:“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全國人大出臺了這一決議后,義務植樹實際上成為了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律義務.
    然而就是這樣一項法律義務,人們的履行情況卻還不能令人滿意.據(jù)介紹,廣東省每年大約有30%的18歲以上的適齡公民未履行植樹義務,即每年將近有1460萬適齡公民沒有參加義務植樹,按照這一人數(shù)計算,廣東全省每年要少植樹五千八百多萬株,折合面積將近2.4萬公頃.再以北京市為例,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曾透露說,北京市符合義務植樹條件的公民約有600萬人,但每年約有一半人未履行植樹義務.
    其實,每一個人只要看一看自己、家人、周圍的人,再想一想是不是每年都完成了義務植樹的法律義務,就不難看出,到底有多少人沒有履行義務植樹的法律義務.每年因未履行義務植樹法律義務全國會少種多少樹?如果精確算一下,這一定是個驚人的數(shù)字,在數(shù)字的背后,不僅法律的規(guī)定被大大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大大影響了祖國綠化事業(yè)的進程.
    歷代詩人吟植樹
    25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記載有中國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人們植樹的情況;如《定之方中》就寫有“樹之榛粟,椅桐梓漆.”說的是衛(wèi)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宮室,就種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時人們植樹既是美化環(huán)境,更是使用方便.當時在黃河流域規(guī)模較大的果園里有種桃、李、棗等果樹的,也有植桑樹的.先人把桑與梓栽在墻旁宅邊,以供養(yǎng)蠶,維持生活;并作為遺產留給子孫,促進了當時桑業(yè)的發(fā)展.《魏風·十畝之間》記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兮兮,行與子還兮……”因此,后人對這些樹看得很重要,至今人們還常用桑梓來比喻自己的故鄉(xiāng).后魏《齊民要術》記載三國時一個叫李衡的人,在五陵郡龍陽蓋了所住房,種千棵柑橘,臨終前告訴兒子:“我家鄉(xiāng)的住宅有千頭‘木奴’,不向你要吃、要穿,每年只納一匹絹的稅,而它們生產的東西就夠你用的了.”他兒子后來每年果然收益不少.
    古人勤于植樹,樹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發(fā)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如東晉陶淵明不久喜菊蘭,還愛植柳.他歸隱后就專門在房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他愛柳、植柳的傳世詩有“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等.
    唐代詩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都喜歡植樹.杜甫雖嗜酒,但更愛桃、竹,他住處附近的景色是“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平生憩息地,必種數(shù)桿竹.”據(jù)史料,他因戰(zhàn)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就是生動寫照.素有“柳癡”稱呼的柳宗元,他被貶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種了很多柳樹,故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不僅植柳,還帶頭“手種黃柑二百株”,厲行“列樹表道”“庇蔭行旅”的環(huán)保美化策略和綠化方針.他的《種柳戲題詩》留有美譽,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對指導植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白居易在任忠州刺史時,常把植樹造林當大事與發(fā)展遠景來實施,他詩詠道:但愿“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游蜂逐不去,好鳥亦來棲.”他常偕部屬與百姓一道揮鋤、培土、修渠、灌溉;為世人留下佳話.
    宋代詩人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期間,曾主持筑起至今聞名的西湖長堤——蘇堤,“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圖畫”,使西湖平添了“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的美妙景象.他謫居黃州后,在南門外筑東坡雪堂,并在它周圍種滿竹、棗、栗以及黃桑、細柳等樹木,并寫有“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麻三百尺”的詩句.
    崇尚植樹造林趣聞佳話
    治病種杏
    三國東吳名醫(yī)董奉,醫(y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 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后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從此,“杏林”成了醫(yī)學界的代名詞.
    思鄉(xiāng)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于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xiāng)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xiàn)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寫詩護樹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株”.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并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廣東省中山市翠杏村,是中國新民主主義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家鄉(xiāng).在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還生長著一棵百年以上樹齡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17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并親手栽種在這里的.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
    189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他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guī)模進行植樹造林的計劃,規(guī)劃著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遠景.1924年,他在廣州的一次講演中強調:"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guī)模的森林."此后,在他的許多著作和講演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節(jié)為植樹節(jié)的規(guī)定,自此中國有了植樹節(jié).后因清明節(jié)對中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jié)太遲,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又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jié).
    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jié),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中國幅員遼闊,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盡一致,所以,許多省市還規(guī)定了自己的植樹日.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請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瀏覽器瀏覽本站點,以保證最佳閱讀效果。本頁提供作業(yè)小助手,一起搜作業(yè)以及作業(yè)好幫手最新版!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業(yè)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