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禪宗六祖慧能和尚的一首偈.
這首偈簡單說也就是見性證佛四字,悟與不悟,存乎一心.
某日,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正在開講涅盤經(jīng).忽然風(fēng)吹幡動.一僧說這是風(fēng)動,另一僧說這是幡動,舌綻蓮花,爭論不休.慧能挺身,“不是風(fēng)動,亦非幡動,只是心動!”也就是說,一切外物都是心靈在世界里的投影,所謂的魔也就是來自于你心里.這與王陽明先生的我思故我在,頗有異曲同共處.當(dāng)然慧能根本思想是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那個心,“我”,也是虛幻的,都是用來到達徹悟的途徑.強調(diào)頓悟成佛,明心見性.毋須苦行,只于瞬刻間尋那天人合一,無我無天,無花無月.
此偈對應(yīng)的是他的大師兄神秀的偈: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擦拭,莫使惹塵埃.
這是神秀勤修的境界總結(jié),屬于實證功夫,當(dāng)時師弟們一致稱好.實際上要做到也的確不易.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當(dāng)時慧能只算是個打雜的,自己也不識字,但是看到師兄的偈后,他找了個人幫他在墻上寫了這首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大家后來一看到都傻了,這個境界在語言上已經(jīng)難以突破了.
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上面所引用的風(fēng)幡之爭所謂仁者心動于此偈已有不同.本來無一物了,心還動個什么?所以這個心不只是心思, 與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唯心更是不同的(王陽明可不是這種觀念)由于修法觀念等的不同,慧能南下發(fā)展稱為頓宗(當(dāng)然他是得了五祖衣缽的,連夜離開.)神秀一支在北方稱為漸宗,(后來做了國師,也是很有成就的)
一般人對此感興趣的,看到這里也就為止了,以至于認為頓悟成佛,明心見性.毋須苦行.等等.其實哪里是這個樣子,六祖何人?當(dāng)初聽聞金剛經(jīng)就有所感,以至于出家,這是根器不同,所以他能頓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離開之后,他才真正開始了修行,一來五祖沒有說此偈就到家了.二來,重要的是,悟后起修,沒有實證,那個悟只是思想狀態(tài)的,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四大皆空,如果有人說他很明白這話,很有感悟,那么打他甚至只是罵他看看,他一定受不了,他就空不了.這種情況就叫口頭禪.
所以佛法和世間法也有相同的地方,會說不代表會做,要求的是理事雙融.
猜你喜歡
- 1氧化鐵還原成四氧化三鐵,為什么是還原反應(yīng)
- 22010至2011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xué)期中試卷蘇教版
- 3開卷有益的名人讀書故事
- 4函數(shù)圖象關(guān)于點M(a,0)和點N(b,0)對稱,則函數(shù)y=f(x)是周期函數(shù)嗎
- 5過濾除菌操作時,將菌液注入濾器過濾,時間不宜過長,壓力控制在多少為宜?
- 6“5、5、5、1”四個數(shù)字,利用加減乘除括號,計算出24
- 7鄭人買履80字感想 急
- 8兩道數(shù)學(xué)必修5等差數(shù)列的題
- 9先化簡,再求值:(X的平方-4x+4/x+8-2-x/1)÷x的平方-2x/x+3 其中x的平方-4=0
- 10在標(biāo)況下,如果1.6L氧氣含n個氧分子,則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為?
- 11已知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an=1/(4n²-1),若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Sn=7/15則n為多少
- 12如果三點A(a,2)、B(5,1)、C(-4,2a)在同一條直線上,求常數(shù)a的值.怎么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