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出老子《道德經(jīng)》.
且看韓非子是怎么解釋“
道可道非常道”的:
“凡理者,方圓短長粗靡堅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故定理
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
者,不可謂常.唯夫與天與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
衰者謂常.者而常,無攸易,無定理.無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
道也.圣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然而可論.故曰:‘
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這段解釋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這個“道”是作為“字”“論”
第二,這句話在當時的版本是“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后來才簡略成了“道可道非常道”.按照原來的版本,根本就不存在
什么“斷句”“多義”的問題,是后人的簡略才把問題變復雜,而使
得有些人可以自作聰明地隨意解釋、發(fā)揮.要托古改制、隨意發(fā)揮自
然可以,但如果要知道老子的本意,恐怕還是先要把“解老”“喻老”
讀一讀吧.韓非子屬法家,法家講刑名,源自黃老之學,其對老子的
理解,值得后人重視.
把“可道”之“道”解釋為“依從”,在邏輯上也講不通.老子
這一章開章明義講的是認識論,所以“道”與“名”、“觀”等語都
屬認識用語,當解為“說”,如果解為“遵”,那就成為講方法論了,
等于開頭莫名其妙來一句方法論,然后拋開大談認識論,老子作文,
有此妙法乎?
用大家都熟悉的辯證法的語匯,這句話說的是:真理是可以認識
的,但是認識的都不是絕對真理.為什么呢?韓子在解釋這句話時說
得明明白白,因為天地萬物都是在變化著的,“定理有存亡,有死生,
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謂常.”
只有那些與天地同在,不死不衰的事物才可謂“常”,但是這樣的東
西“無定理”,而且“非在于常所”,超出了人類的認識范圍,所以
“不可道也”.但是雖然“常道”不可“道”,卻也并不排除有“觀
其妙”“觀其微”的可能,所以老子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
欲以觀其微”,觀了之后是否能“道”出其妙、其微,是兩碼事.所
以韓子解釋說:“圣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然而可論.”
道本無名,只不過為了論述的方便,勉強把它叫作“道”而已.
從道家的根本思想來看,“道不可說”乃是道家的一個基本思想.
老子自己就說這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惚兮恍兮”
“恍兮惚兮”,玄得很.魏何宴也說“夫道之而無語,名之而名,視
之而無形,聽之而無聲,則道之全焉.”正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說
明.晉葛洪更把這種思想推到了極端,不僅道不可言,而且言得越多,
離道越遠:“強名為道,已失其真,況復乃千割百判,億分萬析,使
其姓號至于無垠,去道遼遼,不亦遠哉?”
猜你喜歡
- 1自天然藥物提取液中識別生物堿是否存在的主要反應及其試劑有哪些
- 2已知函數(shù)f ( x )等于(cos x)的四次方減去2sin xcos x減去(sin x)的四次方.1)求f ( x ) 的最小正周期;...
- 3在9 8 7 6 5 4 3 2 1=20添上加減乘除使等式成立
- 4用“攛掇”“絮叨”“怠慢”造句
- 5△ABC中,B>90° a=2x-5 b=x+1 c=4 求 x的取值范圍.
- 6Experience more than sufficiently teaches that men govern nothing with more difficult than their tongues.問govern sth wit
- 7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8為什么高中化學先學的離子反應再學氧化還原反應 離子反應里面有好多寫的時候要用到氧化還原的知識的啊
- 9已知:關于x的方程kx^2-(4k+1)x+3k+3=0
- 10語文作文:如何審題?如何理解話題?
- 11先生的讀音,生是讀一聲還是輕聲
- 12額定電壓220V、容量100L、電阻24.2Ω的電熱水器,它的電功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