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中華:寫在身心上(讀后感)
一次次打動我、令我回味不已的,是那些看似淺顯仿佛隨手寫就的文字.譬如談到我國唐朝的弱點,用這樣的比喻來解釋:“就像我們看人,一個處處強大、無懈可擊的人,與一個快樂天真、卻也常常閃失的人相比,哪個更可愛?”譬如在論述司馬遷的文章中有這么一段議論:“人的低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真正的屈服,一種是正在試練著扛起泰山的姿態(tài),但看起來也像是屈服.”譬如評論偉大詩人屈原:“他讓很多中國人把人生的疆場搬移到內(nèi)心,漸漸領(lǐng)悟那里才有真正的詩和文學”.
這些是我從余秋雨先生新著《尋覓中華》中摘得的句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所討論的是多半為人們熟悉,或者自以為熟悉的歷史片段,但是,他總能給出許許多多“熟悉”之外的東西,讓人感嘆原來自己所謂的“熟悉”,不過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點表象知識.而最吸引我的是他思考問題的角度,看任何一個歷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必定有一個角度的思考,能夠直擊人心.這方面除前文所引述的幾段外,我還想舉個例子:書的總序中,余秋雨說他的一個學生,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祖母的照片,那是一個靚麗前衛(wèi)的女郎,實在和自己謹慎、儉樸的父母反差太大.學生好奇,便開始調(diào)查,結(jié)果謎團沒解開,反而更迷惑了.對此,余秋雨先生說:“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麗的基因.”在大段的記述后,結(jié)語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我初初的反映是愣怔,繼而釋然,真的,還有比這句更精辟的點撥嗎?
余秋雨先生此次一并推出兩本著作,另一本《摩挲大地》,精選自《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并新增幾篇關(guān)于少數(shù)民族生態(tài)的文章.而《尋覓中華》除一篇外,均系未出版過的新作.
作文 《 尋覓中華》 讀后感
作文 《 尋覓中華》 讀后感
給我提供一篇五六百字的!
給我提供一篇五六百字的!
語文人氣:598 ℃時間:2020-02-06 06:38:41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猜你喜歡
- 1地球上重1千克的物體到月球上重0.167千克,在月球上中12.5千克的物體,在地球上中多少千克?(保留整數(shù))
- 2一個圓柱形容器,底面半徑是10cm,將一個物體浸入容器內(nèi),水面上升1.5cm,物體體積是?
- 3“染色體”是什么?為什么叫 染色體?
- 41/15÷3.25+8/13× 4/15+4/13÷3.75
- 5形容舍不得離開的成語
- 6電阻在電路中有何作用?
- 7巴蜀英才
- 8將質(zhì)量為1.15gNa用刺了孔的鋁箔包裹后放入水中,共收集到1.232L{標況}氣體.
- 9語文反義詞(成語)
- 10如圖,已知∠AOB=40°,點P關(guān)于OA、OB的對稱點分別為C、D,CD交OA、OB于M、N兩點,則∠MPN的度數(shù)是?
- 11若關(guān)于x的方程x2-(a2+b2-6b)x+a2+b2+2a-4b+1=0的兩個實數(shù)根x1,x2滿足x1≤0≤x2≤1,則a2+b2+4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 ?。?A.12和5+45 B.-72和5+45 C.-72和12 D.-12
- 12一道數(shù)學三角函數(shù)幾何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