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永久 码,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center id="usuqs"></center>
  • 
    
  • 當物質(zhì)的分子停止運動時會怎樣?

    當物質(zhì)的分子停止運動時會怎樣?
    物理人氣:184 ℃時間:2020-05-24 12:37:38
    優(yōu)質(zhì)解答
    絕對零度是指-273.15度,在這個溫度下的物體不包含熱量,氣體的體積將減小到零.在此溫度下,構(gòu)成物質(zhì)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tǒng),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zhì)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nèi)的低溫.若用分子運動論來解釋,理想氣體分子的平均平動動能由溫度T確定,則可將絕對零度與“理想氣體分子停止運動時的溫度”等同看待.事實上一切實際氣體在溫度接近-273.15℃時,早已變成液態(tài)或固態(tài),它的溫度趨于一個極限值,這個極限值就稱為絕對零度.絕對零度是溫度的最低點,實際上永遠也不會達到的.
    初學查理定律時,我們知道,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體積一定時,壓強與攝氏溫度不成正比.那么,怎樣才能使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體積一定時,它的壓強與溫度成正比呢?
    很自然地,我們用“外推法”,將等容線反向延長與橫坐標(t軸)交于一點(如圖),令P=0時,Pt=P0(1+1/273°C)=0由得出t=-273°C.經(jīng)過精確的實驗證明,上述的t=-273°C應為-273.15°C.早在19世紀末,英國科學家威廉·湯姆(開爾文)首先創(chuàng)立了以t=-273.15°C為零度的溫標,稱之為熱力學溫標(即絕對溫標),t=-273.15°C定義為OK,即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到達:人們是從液化氣開始,十步步地逼近它的.早在19世紀末,許多科學家利用加壓法對氨氣進行液化,得出了-110°C(163K的溫度.利用這種方法以及后來的級聯(lián)法(即采用臨界溫度下氣體逐漸蒸發(fā)冷卻而獲得較低溫度),在-140°C(133K)液化了氧氣,-183°C(90k)液化了氮,在-195°C(78K)液化了一氧化碳.1898年,英國人杜瓦用多孔塞膨脹法在-240°C(33k)的低溫下液化了氫氣,隨著固化氫的成功,得出了18世紀的最低溫度-259°C(14k).
    進入20世紀后,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儀器的更新,我們離絕對零度越來越近:1908年,荷蘭物理學家昂尼斯成功地實現(xiàn)了4.2k的低溫把自然界中最輕的隋性氣體氦液化了.隨后,昂尼斯又叩開1k的大門,獲得0.7k的低溫.
    在通往絕對零度的道路上,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許多經(jīng)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如超導電性,超流動性等.為使這些有用的技術(shù)造福人類,科學家繼續(xù)前進.1926年,德拜與吉奧克用磁冷卻法達到了10-3k,后來又攻破了10-6k,離絕對零度僅有一步之遙了,但人們感到,越是逼近它,達到它的希望越是遙遠,這正如一條雙曲線,它只能是無限地接近坐標軸,而絕對零度這個宇宙低溫的極限,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gòu)成物質(zhì)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tǒng),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zhì)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nèi)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zhì)內(nèi)部發(fā)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tǒng)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zhì)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guān)的性質(zhì).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于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shù)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guān)于這三點的相互關(guān)系的準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shù)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xiàn)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于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準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quán)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1848年,英國科學家威廉·汽姆遜·開爾文勛爵(1824~1907)建立了一種新的溫度標度,稱為絕對溫標,它的量度單位稱為開爾文(K).這種標度的分度距離同攝氏溫標的分度距離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溫度,相當于攝氏零下273度(精確數(shù)為-273.15℃),稱為絕對零度.因此,要算出絕對溫度只需在攝氏溫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時,人們認為溫度永遠不會接近于0K,但今天,科學家卻已經(jīng)非常接近這一極限了.
    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nèi)部的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熱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原子在快速動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冷的時候,則意味著其內(nèi)部的原子運動速度較慢.我們的身體是通過熱或冷來感覺這種運動的,而物理學家則是絕對溫標或稱開爾文溫標來測量溫度的.
    按照這種溫標測量溫度,絕對溫度零度(0K)相當于攝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稱為“絕對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溫度.在絕對零度下,原子的運動完全停止了,并且從理論上講,氣體的體積應當是零.由此,人們就會明白為什么溫度不可能降到這個標度之下,為什么事實上甚至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標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極,而是在星際空間的深處,那里的溫度是絕對溫度3度(3K),即只比絕對零度高3度.
    這個“熱度”因為實際上我們談到的溫度總是在絕對零度之上)是作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熱度,事實上,這是證明大爆炸理論最顯著有效的證據(jù)之一.
    在實驗室中人們可以做得更好,能進一步地接近于絕對零度,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就已經(jīng)制成了能達到3K的制冷系統(tǒng),并且在10多年前,在實驗室里達到的最低溫度已是絕對零度之上1/4度了,后來在1995年,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所的兩位物理學家愛里克·科內(nèi)爾和卡爾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銣原子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度,即達到了絕對零度之上的十億分之二十度(2×10-8K).他們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統(tǒng)使原子的運動變慢,我們由此可以看到,熱度實際上就是物質(zhì)的原子運動.非常低的溫度是可以達不到的,而且還要以尋求“阻止”每一單個原子運動,就像打臺球一樣,要使一個球停住就要用另一個球去打它.這了弄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這個事實就夠了.在常溫下,氣體的原子以每小時1600公里的速度運動著,而在3K的溫度下則是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運動著,而在20nK(2×10-8K)的情況下,原子運動的速度就慢得難以測量了.在20nK下還可以發(fā)現(xiàn)物質(zhì)呈現(xiàn)的新狀態(tài),這在70年前就被愛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1894~1974)預見了.
    事實上,在這樣的非常溫度下,物質(zhì)呈現(xiàn)的既液體狀態(tài),也不是固體狀態(tài),更不是氣體狀態(tài),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現(xiàn)為一個單一的實體.計量上的零點有時是可以任意選取的,例如,經(jīng)度零度是任意確
    定的.溫度的零點也是一樣.在攝氏溫標中,將冰的熔點取作零碎度;
    而在華氏溫標中,零碎度則處于冰的熔點以下.這兩種溫標中,溫度
    都可以低于零度.將近18世紀末的時候,人們開始覺得熱是無盡頭的,
    但冷似乎是有極限的.既然冷有盡頭,那么,這個盡頭就是一種不可
    超越的“零度”,于是,開爾文引進了開氏溫標.開氏溫標中的零度
    是不可超越的,因而叫做“絕對零度”.這是“絕對”二字的一種物
    理涵義.
    1787年,法國物理學家查理發(fā)現(xiàn),理想氣體每冷卻1攝氏度,其
    體積就縮小它處于0℃時體積的1/273,這就是著名的查理定律.如
    果理想氣體被冷卻的過程一直繼續(xù)下去,那么它的溫度降到-273℃時,
    氣體的體積豈非縮小到“零”了?在物理上,體積為零意味著氣體完
    全消失了,這當然是不會發(fā)生的.這是“絕對”的第二種涵義.實際
    情況是,當氣體冷卻到一定溫度后它總是先變?yōu)橐后w,然后又在更低
    的溫度下變?yōu)楣腆w.
    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把溫度作為物質(zhì)分子運動速度的一種表述方
    式,物質(zhì)越冷其分子運動就越慢,分子運動中最最慢的就是完全不運
    的分子,因此也不會有比它更低的溫度.于是-273℃這個溫度便是
    一種真正的零度.這就是絕對零度“絕對”的第三層涵義.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gòu)成物質(zhì)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tǒng),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zhì)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nèi)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zhì)內(nèi)部發(fā)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tǒng)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zhì)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guān)的性質(zhì).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于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shù)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guān)于這三點的相互關(guān)系的準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shù)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xiàn)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于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準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quán)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絕對零度就是-273.16攝氏度.
    這是現(xiàn)今技術(shù)所能測得的最低溫度,但是在地球上還制造不出來,只有在冥王星由于距離太陽太遠,才擁有這種溫度.
    在這種溫度下,只存在固體.生命和思想都不能運行.
    這是八年級物理第一冊中的第三章的問題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gòu)成物質(zhì)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tǒng),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zhì)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nèi)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zhì)內(nèi)部發(fā)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tǒng)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zhì)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guān)的性質(zhì).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于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shù)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guān)于這三點的相互關(guān)系的準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shù)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xiàn)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于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準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quán)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1848年,英國科學家威廉·汽姆遜·開爾文勛爵(1824~1907)建立了一種新的溫度標度,稱為絕對溫標,它的量度單位稱為開爾文(K).這種標度的分度距離同攝氏溫標的分度距離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溫度,相當于攝氏零下273度(精確數(shù)為-273.15℃),稱為絕對零度.因此,要算出絕對溫度只需在攝氏溫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時,人們認為溫度永遠不會接近于0K,但今天,科學家卻已經(jīng)非常接近這一極限了.
    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nèi)部的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熱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原子在快速動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冷的時候,則意味著其內(nèi)部的原子運動速度較慢.我們的身體是通過熱或冷來感覺這種運動的,而物理學家則是絕對溫標或稱開爾文溫標來測量溫度的.
    按照這種溫標測量溫度,絕對溫度零度(0K)相當于攝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稱為“絕對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溫度.在絕對零度下,原子的運動完全停止了,并且從理論上講,氣體的體積應當是零.由此,人們就會明白為什么溫度不可能降到這個標度之下,為什么事實上甚至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標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極,而是在星際空間的深處,那里的溫度是絕對溫度3度(3K),即只比絕對零度高3度.
    這個“熱度”因為實際上我們談到的溫度總是在絕對零度之上)是作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熱度,事實上,這是證明大爆炸理論最顯著有效的證據(jù)之一.
    在實驗室中人們可以做得更好,能進一步地接近于絕對零度,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就已經(jīng)制成了能達到3K的制冷系統(tǒng),并且在10多年前,在實驗室里達到的最低溫度已是絕對零度之上1/4度了,后來在1995年,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所的兩位物理學家愛里克·科內(nèi)爾和卡爾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銣原子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度,即達到了絕對零度之上的十億分之二十度(2×10-8K).他們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統(tǒng)使原子的運動變慢,我們由此可以看到,熱度實際上就是物質(zhì)的原子運動.非常低的溫度是可以達不到的,而且還要以尋求“阻止”每一單個原子運動,就像打臺球一樣,要使一個球停住就要用另一個球去打它.這了弄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這個事實就夠了.在常溫下,氣體的原子以每小時1600公里的速度運動著,而在3K的溫度下則是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運動著,而在20nK(2×10-8K)的情況下,原子運動的速度就慢得難以測量了.在20nK下還可以發(fā)現(xiàn)物質(zhì)呈現(xiàn)的新狀態(tài),這在70年前就被愛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1894~1974)預見了.
    事實上,在這樣的非常溫度下,物質(zhì)呈現(xiàn)的既液體狀態(tài),也不是固體狀態(tài),更不是氣體狀態(tài),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現(xiàn)為一個單一的實體.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gòu)成物質(zhì)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tǒng),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zhì)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nèi)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zhì)內(nèi)部發(fā)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tǒng)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zhì)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guān)的性質(zhì).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于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shù)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guān)于這三點的相互關(guān)系的準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shù)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xiàn)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于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準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quán)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1848年,英國科學家威廉·汽姆遜·開爾文勛爵(1824~1907)建立了一種新的溫度標度,稱為絕對溫標,它的量度單位稱為開爾文(K).這種標度的分度距離同攝氏溫標的分度距離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溫度,相當于攝氏零下273度(精確數(shù)為-273.15℃),稱為絕對零度.因此,要算出絕對溫度只需在攝氏溫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時,人們認為溫度永遠不會接近于0K,但今天,科學家卻已經(jīng)非常接近這一極限了.
    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nèi)部的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熱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原子在快速動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冷的時候,則意味著其內(nèi)部的原子運動速度較慢.我們的身體是通過熱或冷來感覺這種運動的,而物理學家則是絕對溫標或稱開爾文溫標來測量溫度的.
    按照這種溫標測量溫度,絕對溫度零度(0K)相當于攝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稱為“絕對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溫度.在絕對零度下,原子的運動完全停止了,并且從理論上講,氣體的體積應當是零.由此,人們就會明白為什么溫度不可能降到這個標度之下,為什么事實上甚至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標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極,而是在星際空間的深處,那里的溫度是絕對溫度3度(3K),即只比絕對零度高3度.
    這個“熱度”因為實際上我們談到的溫度總是在絕對零度之上)是作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熱度,事實上,這是證明大爆炸理論最顯著有效的證據(jù)之一.
    在實驗室中人們可以做得更好,能進一步地接近于絕對零度,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就已經(jīng)制成了能達到3K的制冷系統(tǒng),并且在10多年前,在實驗室里達到的最低溫度已是絕對零度之上1/4度了,后來在1995年,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所的兩位物理學家愛里克·科內(nèi)爾和卡爾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銣原子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度,即達到了絕對零度之上的十億分之二十度(2×10-8K).他們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統(tǒng)使原子的運動變慢,我們由此可以看到,熱度實際上就是物質(zhì)的原子運動.非常低的溫度是可以達不到的,而且還要以尋求“阻止”每一單個原子運動,就像打臺球一樣,要使一個球停住就要用另一個球去打它.這了弄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這個事實就夠了.在常溫下,氣體的原子以每小時1600公里的速度運動著,而在3K的溫度下則是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運動著,而在20nK(2×10-8K)的情況下,原子運動的速度就慢得難以測量了.在20nK下還可以發(fā)現(xiàn)物質(zhì)呈現(xiàn)的新狀態(tài),這在70年前就被愛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1894~1974)預見了.
    事實上,在這樣的非常溫度下,物質(zhì)呈現(xiàn)的既不是液體狀態(tài),也不是固體狀態(tài),更不是氣體狀態(tài),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現(xiàn)為一個單一的實體.: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50107.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50107.html
    http://high-school.goodedu.cn/high_school/edu/physics/200412/112.html
    http://www.zb.edu.sh.cn/wuli-kg/g1-2/g1-9b/9b-c/1.htm
    參考資料:多個網(wǎng)頁的資料混合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請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瀏覽器瀏覽本站點,以保證最佳閱讀效果。本頁提供作業(yè)小助手,一起搜作業(yè)以及作業(yè)好幫手最新版!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業(yè)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