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林語堂
原來既已聽聞蘇東坡大名,如雷貫耳,萬分佩服,尤其他那一闕《大江東去》、一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及其余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等等等等,不盡于牘,皆令我為之折服而贊不絕口.他為北宋豪放派詞人乃是當之無愧,開創(chuàng)出宋詞另一番天地.
閱畢此書,方知東坡其余的光輝點如天際之星,亦熠熠閃光,如愛民、敬友、忠妻,不一而足,他在杭州任太守期間,曾數(shù)次不厭其煩上書朝廷“莫專以救濟百姓為法,而要未雨綢繆的做好防饑備饉工作”(見第二十二章).蘇軾畢生朋友滿天下,且?guī)缀醺餍懈鳂I(yè)皆有:道士、僧人、朝廷命官、邊城微吏、平民百姓、青樓妓女、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舉之不盡,列之不窮,就連后來他的敵人章CHUN(豎心旁加“享”),東坡也不計前嫌的寬容他的罪行(見第二十八章),至于其元配夫人王弗,蘇軾在她早年亡故后,作了流放百世、膾炙人口的《江城子》,其后娶王閨之以續(xù)弦,夫婦兩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一直到后來還是在王閨之的大力操辦下蘇東坡從納了后來一直追隨他至死的小妾朝云.可見三個女人對蘇東坡一生都是極其重要的.當然,還有一個女人——元佑年間的太后,在其攝政期間(1085.3~1093.8)極力支持蘇軾,擢其高官,使蘇軾得以大力宣揚其政治思想.然太后逝世后,他失勢極慘,被四處流放,甚至到過海南,最后遇赦勉強才回到中原,死于常州.
無疑的,蘇軾的一生是光輝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詩作書畫一樣是值得我們后人細細體味的.無論是作為一名大宋帝國的臣子,還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才子,他都當之無愧的在華夏大地的群英中占據(jù)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林語堂這本書盡管融入了他自己對于蘇東坡的看法,但我想,正如他的那句"思想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正是我們對于蘇東坡這位千年才子的貼切概括.
——————————————————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在宦??芍^三起二落.考中進士那年,在入榜的388人中名列第二,而且是因為主考官歐陽修的誤會(以為這么精彩的答卷出自他的朋友曾鞏)和避嫌,否則當列榜首.蘇軾在擔任鳳翔推官三年后依例解職,英宗本欲破格拔擢為翰林,為宰相韓琦所阻,韓琦倒不是不喜歡蘇軾,只是認為年輕人應該多一些歷練.而英宗更是早就把蘇軾視為未來宰相的人選.至少從一0五七年到一0七九年這段時間蘇軾的仕途還算是一帆風順的.
一0七九年蘇軾受了四個月的牢獄之災,史稱“烏臺詩案”.表面上是文字獄,彈劾他的官員在他的文章詩詞中找出大逆不道的語句,加以指控.更深層的原因是蘇軾加入了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反對王安石的新政.而蘇軾作為文壇新星,其影響力日增,因此要加以鎮(zhèn)壓.因與蘇軾通信或為他出版詩集,很多人受到牽連,包括預駙馬王詵.在黃州期間,蘇軾在一片東坡上耕田務農,從此自號“東坡居士”,他的四篇公認的最佳作品也在此時問世,即:《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
一0八五年到一0九三年這段時期是蘇東坡仕途的第二春,雖然一直擔任“省部級干部”,但不管在中央還是在地方,都是在重要部門擔任領導崗位,政績上頗有建樹,可算是官運亨通.
一0九四年開始的第二次被貶,罪魁是哲宗及新任宰相章?。☉撌秦Q心旁,打不出那個字).此人雖然可算是蘇軾的故交,但絕對是王安石一派,跟司馬光、蘇軾的政治立場對立.此次風波共有830名官員受波及,史稱“元佑黨人案”.蘇軾是第一個被拿來開刀的,想來是因為他在政壇和文壇的地位都同樣的高,對手不得不重視.
一一0一年獲赦后,當時的朝野一致認為蘇軾將再度得到重用,可惜東坡遽然仙逝.
我的結論:東坡先生一生漂泊,但更多時候還是自由自在,而不完全是身不由己;東坡先生的仕途頗有坎坷,但得意之時還是比失意的時候多,并非幾乎沒受到重用;東坡先生兩次受貶,起因都是王安石一黨的迫害,跟司馬光一點關系也沒有.
第二篇:
蘇軾傳的讀后感
讀《蘇軾傳》
《蘇軾傳》是蘇軾研究專家王水照和崔銘合著的一部書,四十五萬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書寫得很好,但這卻是一部不好寫的書.蘇軾一生經歷豐富復雜,著作多,面廣,這是難點之一.還有,就是有林語堂的名著《蘇東坡傳》在前面比著,那書寫得那么精采.
我讀《蘇軾傳》,覺得全書對蘇軾的評價,大體與《蘇東坡傳》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謂:“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蘇軾傳》大體是以這種評價展開的.不過書的副題《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們是極力從蘇軾生活經歷來理解和描寫他的.因此這書自有它的不容忽視的特點.一,它嚴格按編年敘事,而且強調蘇軾作為作家的一個方面.全書將蘇軾的詩詞文章貫穿它的一生,對比看起來,《蘇東坡傳》就不是這樣,它要照顧英美讀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詩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傳說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因此,這本《蘇軾傳》對讀者從蘇軾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在敘事中展開對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闡釋,而且闡釋得極好.在此,就表現(xiàn)出王水照先生對蘇軾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傳記里應用隨心自如.蘇軾的心事、文思,與天下的政事,交織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難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沒讀過蘇集的讀者,從《傳》中引用的大量詩、詞、文中,特別是從并不常見的隨筆、短箋中,能領略的,真是不少.二,林語堂酷愛蘇東坡.林寫的是文學性更強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創(chuàng)作.當然林氏有他充分的歷史材料證明,而我總覺其著眼點在于蘇東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愛的人格.而《蘇軾傳》則更帶有學術性.它更全面,更講究論證.的確,蘇軾的風流瀟灑,幾乎是天成.但是,環(huán)境也造就它.不論從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看生平,還是從生平看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不單有瀟灑風流,而且有個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難.烏臺詩案中國最可笑的文-字-獄之一后被貶黃州,是蘇軾生活的關鍵一步.在林、王二傳中,都重點寫.余秋雨重要散文《蘇東坡突圍》也選這一段來寫.蘇軾的人生和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此都是一個高峰.對這一段生活,《蘇軾傳》無疑寫得更豐富.它把痛苦和苦難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驚心動魄.苦難充分,“超越”才有力.林氏過分地渲染了蘇東坡在苦難中的樂天、快活,甚至把他在“烏臺詩案”里受審時的屈辱與痛苦也說成“有趣”.《蘇軾傳》則把黃州生活寫得更令人可信.比如當時蘇軾在許多信里反復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是驚弓之鳥了.他在黃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見的民間疾苦,苦日子也嘗到.在此有一點不可不提.蘇軾在黃州時寫過許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給他的朋友也是政敵章忄享的信中對已往表示悔過.林傳說,是“一封非常貼切的回信,悔過之意,溢于言表”,是“再得體不過”,簡直可請皇帝過目;言外之意是應付,巧于周旋而已.而王著則以為“可能夾雜著個人求助的動機”.我以為寫得較真.王著此是全面反對新法了.這似乎順理成章.王著寫出的詩人,更復雜、真實些.三,關于王安石變法,林氏的否定也許太簡單化.而王著則更客觀些.關于蘇、王二人,當然都是大作家,蘇比王高.此書提到變法時,曾對比蘇、王的見解說:“無論是思想的高度,還是目光的遠大,蘇軾都無法與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論”.這也是客觀的.此書在王安石身上著墨不少,而且是從王安石與蘇軾的交往中寫的,重頭文章在王安石罷相以后.蘇軾在金陵訪王,政敵又成文友,舊懷盡釋,論文極樂.那一大段就寫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風雅,更寫出兩位大作家的可愛.
猜你喜歡
- 1y是x的函數(shù),用什么表示什么
- 24.She can`t find her mother.Can you help ______.
- 3比喻句判斷:1.雄偉的長城仿佛一條巨龍 2.平靜的湖面像明亮的鏡子 3.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你.
- 4王昌齡詩
- 5“不管是大還是小”用英語說是不是No matter great or little?
- 6甲 乙 丙 丁四位同學依序循環(huán)報數(shù)規(guī)定,①甲 乙 丙 丁首次報數(shù)依次為1 2 3 4,接著甲報5,乙報6…………按此規(guī)律,一直報下去.②當數(shù)報道50時,若報出的數(shù)為3的倍數(shù),舉一次收.擇甲要舉幾次收?
- 7茶葉中氨基酸含量與什么有關,為什么北方的氨基酸含量高,南方的茶多酚含量高
- 8△ABC中,∠B=∠C,D為BC上一點,AB上取BF=CD,AC上取CE=BD,則∠FDE等于( ) A.90°-∠A B.90°-12∠A C.180°-∠A D.45°-12∠A
- 9f(x)=1/3x^3-ax^2+(a^2-1)x,若方程f(x)=0有三個實數(shù)根,求a的取值范圍
- 10It's business,not personal.漢語意思是什么?
- 11Staying at home
- 12電路中的短路和短接所表達的意思一樣嗎,都是用電器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