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tài)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反復練習實踐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研究學問,三十歲確立自己的理想,四十歲不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領會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歲我的道德修養(yǎng)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文: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6、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
這種貧苦,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yè)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改之.”譯文: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譯文: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每個人都應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三軍可以的元帥可以被抓,也不能隨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價值的.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夏說,一個人知識要淵博更要有堅定的意志,多聽多問還要切近平實的思想.做到這兩點,仁這個學問的中心就有了.
猜你喜歡
- 1世博會中國館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 年均提供電能為1.08*10^13J,這意味著每年節(jié)約標準煤為( )噸(設標準煤完全燃燒,q煤=3.0*10^7J/kg)
- 2l理發(fā)師翻譯成英語
- 3在下列幾種現(xiàn)象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的是
- 4王老師在新華書店購買了《童話精選》和《科學家的故事》一共花了116元,童話每本2
- 51 she also tried to teach him __ to be quiet because other people wanted to rest.A when B where
- 6求滿足條件:頂點在原點,關于x軸對稱,并且經(jīng)過點M(2,-4)的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并求出此拋物線的準線方程.
- 7“鐵錘錘碗錘不碎”.這句話覺得荒謬的理由是什么?覺得有道理的理由是什么?
- 8如圖,已知直線L1平行L2,且L3和L1、L2分別交于A、B兩點,點P在直線AB上.
- 9什么無間
- 10333分之33乘101怎樣簡便計算
- 11用總分總的形式寫一篇作文
- 121.What do you not like?還是What don't you like?Why do you not like?還是Why don't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