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踏莎行》的原文及賞析
【原詞】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簡析】此詞運用了三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一是托物興懷,詞的上片寫殘梅、細柳和薰草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點綴著候館、溪橋和征途,表現(xiàn)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氣氛,但對于離愁的行人來說,卻倍增煩惱,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虛為實.“愁”是一種無可視感的情緒,將它比喻為迢迢不斷的春水,既形象又貼切,這樣化虛為實,可視可感.三是逐層深化,委曲盡情.“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進一步說明行人離愁的無窮.全詞悱惻幽回,情深意遠.
補充
這是一首抒寫離情別愁的詞作.它以對句開頭.候館、溪橋,點明征途;梅殘、柳細,點明時節(jié),是一番初春的景色.就在這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現(xiàn)了遠行的旅人.他坐在馬上,拉著韁繩,有點行色匆匆的樣子.迎面吹來的風(fēng)是暖和的,地面初長的嫩草散發(fā)出的芬芳另人清爽.這第三句,承上啟下,由春景過渡到離愁.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可是這明媚的春景并沒有給旅人增添一點快樂,相反,他離家越來越遠,就越來越感到那一片離愁的沉重,他似乎在逐漸的擴散開來,變成了一片無窮無盡、看不到頭尾的綿綿不斷的春水.抽象的感情,在詞人的筆下,變成了具體的形象,使人容易感受,容易親切.“離愁漸遠漸無窮”這七字,構(gòu)思巧妙,著意在“遠”與“無窮”的關(guān)系上.離愁可以說輕重,而這里卻說它無窮,而且是越遠越無窮.這就把旅人在路上走著的感覺,形象而又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
上片行文,一揚一抑.先是將春色飽滿地描寫一番,讓人覺得春光實在明媚可愛,然后筆鋒一轉(zhuǎn),折入旅人的懷鄉(xiāng)之情,把離情濃愁加以夸張,加以渲染,形成強烈的激射.
下片寫行者自己感到離愁之無窮無盡,于是推想到樓上的思婦了.她也一定有著同樣的感覺.她必然會痛心流淚,傷心時,只能登上小樓,眺望遠方,可是,能望到的,只不過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那盡頭,又有春山擋住了視線,而她牽腸掛肚的人兒,又在春山之外,如何能看得見呢?詞人由自己的離愁,推想到了家里的她的“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的離愁,又由離愁而想到了她臨高倚欄遠眺,想到了她登高遠望而又不見的愁更愁,行文上層層深入,有如剝蕉.
最后兩句重復(fù)“春山”,用意深刻.這春山是倚樓遠望的閨中人窮盡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又是她的想象所能達到的極限,遠方到底怎樣,她不得而知.然而越過了春山,也就是越過了她的目力和想像之所及,但她還是要倚那危欄.遠行的旅人如此為閨人所想,就顯得兩人感情的愈加深厚,離別的愈加苦痛了.這就是結(jié)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數(shù)百年來,不知感動過多少人的緣故吧.
猜你喜歡
- 1氧化鐵還原成四氧化三鐵,為什么是還原反應(yīng)
- 22010至2011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xué)期中試卷蘇教版
- 3開卷有益的名人讀書故事
- 4函數(shù)圖象關(guān)于點M(a,0)和點N(b,0)對稱,則函數(shù)y=f(x)是周期函數(shù)嗎
- 5過濾除菌操作時,將菌液注入濾器過濾,時間不宜過長,壓力控制在多少為宜?
- 6“5、5、5、1”四個數(shù)字,利用加減乘除括號,計算出24
- 7鄭人買履80字感想 急
- 8兩道數(shù)學(xué)必修5等差數(shù)列的題
- 9先化簡,再求值:(X的平方-4x+4/x+8-2-x/1)÷x的平方-2x/x+3 其中x的平方-4=0
- 10在標(biāo)況下,如果1.6L氧氣含n個氧分子,則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為?
- 11已知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an=1/(4n²-1),若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Sn=7/15則n為多少
- 12如果三點A(a,2)、B(5,1)、C(-4,2a)在同一條直線上,求常數(shù)a的值.怎么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