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
一.時代特征
這篇文章寫于1925年春末.當時,中國社會新舊斗爭十分尖銳,一方面,中國幾千年的舊文化、舊制度、舊傳統(tǒng)層層因襲,到這時,已經(jīng)是黑暗、反動、腐朽無比,它像一個巨大的毒瘤,長久地寄生在國民身上,禁錮著國民的身心,使國民畏懼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數(shù)先驅者已經(jīng)從黑暗中醒來,他們已開始大聲疾呼,喚醒“鐵屋子”里沉睡的人們,并開始荷戟奮戰(zhàn),要“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墳?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魯迅正是這少數(shù)覺醒的先驅者之一.他從舊的營壘中走來,對中國的歷史有過深刻的研究,對中國社會“吃人”的本質,看得十分清楚;他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更是一眼看穿.在這篇課文中,魯迅深入解剖了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的特點,指出封建暴君的殘酷統(tǒng)治,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落后和國民的愚昧麻木.在專制暴政之下,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只有兩個時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是老百姓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前一時代,是天下大亂的時代;后一時代,是天下暫時太平的時代.中國社會,就在這“一治一亂”中因循反復,老百姓則在這兩種時代中掙扎浮沉.這一結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如此偏激,卻如此深刻,你不得不驚嘆.我們看到,魯迅把批判的尖刀刺向了封建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使之無處藏身;魯迅又揮起投槍,挖出了他們的祖墳,讓封建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的幽靈,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他們無處逃遁.魯迅的論斷,讓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歷史信箱作推理依據(jù),言之鑿鑿,你不得不信服.魯迅在作品中寫道,縱觀幾千年中國歷史,“亂”多“治”少,社會“亂”時,官兵到,百姓被掠殺,強盜到,照樣被掠殺;社會“治”時,百姓服役納糧,盼望著這樣的奴隸生活不被剝奪.可惜,這奴隸規(guī)則總是被一些人“撕得粉碎”,老百姓于是又陷入“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悲慘命運.翻開中國歷史,我們還有什么話可說?
二.背景資料
資料一:北洋政府:北洋軍閥所控制的北京政府.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袁世凱任大總統(tǒng)(有83天稱皇帝).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至1917年7月張勛復辟.1917年8月至1918年由馮國璋任總統(tǒng).1918年9月至1922年6月徐世昌任總統(tǒng).1922年6月至1923年6月黎元洪任總統(tǒng).1923年10月至1924年11月曹錕任總統(tǒng).1924年11月至1926年4月段琪瑞任臨時政府執(zhí)政.段琪棋瑞下臺后,北洋政府處于混亂狀態(tài).1926年12月,張作霖以“安國軍總司令”名義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稱中華民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1928年6月,張與蔣介石作戰(zhàn)失敗,退回東北,北洋政府垮臺.
資料二:善后大借款:1913年袁世凱為取得帝國主義的支持,消滅國民黨控制的南方各省勢力,以辦理“善后”為名,指派國務總理趙秉鈞為全權代表,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借款.4月26日,未經(jīng)國會同意,與銀行團代表簽訂《善后借款合同》.借款總額為2500萬英鎊,八四實交,年息5厘;以鹽稅、海關稅等為抵押;47年償清,本息共計6789萬英鎊.合同規(guī)定鹽稅的征收要聘外國人協(xié)助管理,從此鹽稅被外國人控制.
資料三:蔡鍔:(1882—1916),中國軍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寶慶(今邵陽)人.1898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從梁啟超學習,1900年參加自立軍起兵,失敗后留學日本士官學校.1904年歸國,先后在江西、湖南、廣西、云南訓練新軍,極負時譽.1911年升云南新軍三十七協(xié)統(tǒng),與同盟會革命黨人多作聯(lián)絡.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于10月30日與云南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在昆明舉兵響應,建立云南軍政府,任都督.并派唐繼堯進軍貴州,由唐繼堯任貴州都督.1913年被袁世凱調到北京,暗加監(jiān)視.1915年與梁啟超暗中策劃反對袁世凱稱帝,以赴津治病為名,化裝逃出北京,轉道日本,徑達昆明.12月25日,與唐繼堯、李烈鈞等組織護國軍討袁,任第一軍司令,率軍入川,與袁軍
曹錕 、張敬堯等部在瀘州、納溪一帶激戰(zhàn)累月,屢獲勝利.倒袁后,任四川督軍兼軍長.因艱苦轉戰(zhàn),積勞成疾,赴日本就醫(yī),不治逝世.靈柩運回上海疆 ,“執(zhí)紼萬人,舉國摧痛”.以國葬葬于岳麓山.孫中山致送挽聯(lián):“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把他比作東漢的班超和馬援,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有《蔡鍔集》、《蔡松坡集》.
在護國運動的直接影響下,四川、貴州、廣西、廣東、云南等省紛紛宣告獨立,袁世凱眾叛親離,被迫于3月22日取消帝制,于6月6日憂懼病死.83天的皇帝夢結束.
資料四、魯迅與各派的斗爭:
與學衡派的斗爭:學衡派以一九二二年創(chuàng)刊的《學衡》雜志而得名,代表人是胡先 、梅光迪、吳宓等留學外國的洋紳士.主張摭拾一些西洋古典,極力為“國粹”和文言文涂脂抹粉,反對白話文與文學革命.在政治上突出表現(xiàn)在對馬列主義的攻擊.魯迅給學衡派致命的打擊.在《估學衡》一文中,魯迅有力地揭穿了學衡派的倡明國粹的虛偽性與欺騙性,指出他們這般人思想空虛,不學無術,雖言必國粹,卻連文言也寫不通.魯迅說:“諸公抨出新文化而張舊學問,倘不自矛盾,倒也不失其為一種主張.可惜的是于舊學并無門徑”.深刻的揭露,使“學衡”派的丑惡面目暴露無遺.
與“復古”派即“甲寅”派的斗爭:主要代表是北洋軍閥的司法長兼教育總長章士釗.主張復古主義,提倡讀經(jīng)救國,極力反對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禁止學生參加愛國運動,禁止學生用白話文寫文章,并明文規(guī)定小學四年級以上要“讀經(jīng)”,企圖憑借權力,推行復古主張,阻擋新文學運動的開展.魯迅指出:“甲寅派”提倡“讀經(jīng)救國”是統(tǒng)治者維持其統(tǒng)治的一些種把戲,甲寅派不過是一些“連成語都用不清楚的”紙老虎,他們向新文學進攻,不過是為舊制度唱歌挽歌,是封建勢力的垂死掙扎而已.
這場斗爭,不僅是在文化思想戰(zhàn)線上反封建舊思想、舊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斗爭,而且是一場捍衛(wèi)馬列主義的斗爭,一場爭奪青年的陣營的斗爭.
燈下漫筆的寫作背景
燈下漫筆的寫作背景
魯迅的文章《燈下漫筆》的寫作背景
魯迅的文章《燈下漫筆》的寫作背景
其他人氣:272 ℃時間:2019-10-31 01:16:42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有關.
- 在《五猖會》和《燈下漫筆》中,魯迅先生均提到了當時孩子所讀的一部關于中國古代歷史的著作是什么?
- 岳陽樓記寫作背景
- 七步詩的寫作背景
- 己亥雜詩的寫作背景
- 兩輛卡車從甲城開往乙城,第一輛卡車每小時行30千米,第二輛卡車比第一輛遲開2小時,結果兩輛卡車同時到達乙城,已知甲城到乙城的距離是180千米,第二輛卡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 求導數(shù)y=√x(sinx+cos1)
- 英語作文 my vocational school lief my future career plan success with english 作文咋寫呀
- 用詩句 名言警句 歇后語天空
- 舉例說明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幾種情況有哪些?
- 如圖,在Rt△ABC中,∠ABC=90°,∠C=60°,BC=2,D是AC的中點,以D作DE⊥AC與CB的延長線交于E,以AB、BE為鄰邊作長方形ABEF,連接DF,求DF的長.
- I eat some sated,but I don't like _____.A it B them選哪個?
猜你喜歡
- 1用彈簧測力計測得石塊重為9.8N,若把石塊的一半侵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書為7.84N,
- 2函數(shù)=sinx+根號3cosx,定義域A=(0,2π) 1)求函數(shù)值域 2)求函數(shù)單調遞增區(qū)間
- 3英語句型轉換一題We can go to the Great Wall on foot.(保持句意不變)
- 4把8個同樣大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大正方體,已知每個小正方體的表面積是72平方厘米,拼成的大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 5world怎么讀
- 6姥姥的剪紙技藝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
- 78千克豆角和9千克西紅柿共值67.2元;9千克豆角和8千克西紅柿共值68.8元.問豆角和西紅柿的單價各是多少?
- 8一個鐘面的時針長10cm,分針長14cm,它們個子轉一圈,分針比時針多掃過多大面積?
- 9如圖所示,在某一真空空間,有一水平放置的理想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若正極板A以固定直線OO′為中心沿豎直方向作微小振幅的緩慢振動時,恰有一質量為m帶負電荷的粒子(不
- 10It takes five minutes to ride a bike to the markert from my home 同義句是什么?
- 11傳輸線理論中什么時候不考慮反射波
- 12你能從每組中僅換一個數(shù)字,使每組數(shù)字和相等(4,5,7,9,1)(5,5,3.,3.,1)(2,1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