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比較贊同的解釋,哲學就是對人生、社會的思考和關愛,就是思維的智慧和樂趣.我是誰,你是誰,他是誰,人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如何才是真正作為人而生存,如何才是有價值的人生,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和人生的幸福,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合理,什么是正義,如何才能使人類過上和諧而道德的生活,等等,都是哲學最為關心的課題.可以說,哲學研究的對象就是人類自身及其所生活的社會,就是自然、宇宙及其與人類的關系,就是所有客觀的存在.有的西方學者把哲學定義為“愛智慧”,這很有意思,她給人以無限的想像,使人感到了哲學的可親可愛.
有的文章說,哲學不是宗教,卻能夠給你信仰;哲學不是藝術,但能夠賦予人美感;哲學不是科學,亦能啟迪人以真理;哲學不是道德,也能勸導人向善.哲學如同普照大地的陽光,他照亮人類的生活世界,使得人類生活出現(xiàn)意義的“靈光”.我很欣賞這一段對哲學內(nèi)涵富有詩意的詮釋.
概而言之,哲學不是現(xiàn)成的知識性的結論,哲學的智慧不僅僅是“教人思維”的途經(jīng)和方法,而是使人自覺到“思維的本性”,掌握思想運動的邏輯,從而獲得真理性的認識.真正掌握哲學智慧,不僅需要深思明辨的理性,還需要體會真切的情感,需要豐富深刻的閱歷,這就像同一句格言在老人和孩子那里的含義很不相同一樣.
羅素說,要了解一個時代或者民族,必須首先了解他的哲學.這話說得很深刻,每一個偉大的文明背后都有偉大的哲學存在.哲學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體現(xiàn),是文明成熟的標志,是文明人類對自身命運的思考.沒有哲學的民族是注定不會有遠大前途的.
那么,什么是藝術呢?藝術是人類運用的一種特殊方式,她以情感和想象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對世界和自身及二者關系的看法.她通過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再現(xiàn)現(xiàn)實,表現(xiàn)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實現(xiàn)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通俗地說,藝術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特殊產(chǎn)物,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xiàn).
因為人類的某些經(jīng)歷和情感是難以用一般庸常的口頭言詞來表述的,所以,為了表述這些深存內(nèi)心的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人們就使用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來表達.這種語言可以是一種文字,可以是一種音樂,可以是一種畫面,可以是一種肢體動作,可以是一種經(jīng)過人們加工賦予了豐富內(nèi)涵的物體,還可能有很多種形式.凡是將人的情感和想像表述到了極致的富有詩意的創(chuàng)造,都具有藝術的稟賦.
藝術屬于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是人們?yōu)榱藵M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這種文化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點是用各種“語言”創(chuàng)造出虛擬的人類現(xiàn)實生活,藝術就是人們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精制文化形式.由于人們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語言為基礎的,所以,藝術的發(fā)生基礎是人類的語言.在人們的藝術實踐中,藝術的發(fā)生通常總是要完全借助于人類語言.人類有什么樣的語言形式出現(xiàn),就會有什么樣的藝術形式產(chǎn)生.人類語言有許多種形式,如口頭語言、文字語言、繪畫語言、形體語言、音樂語言及現(xiàn)代的電影電視語言等等.藝術的發(fā)生在形式上就相應地會出現(xiàn)故事、小說、詩歌、繪畫、舞蹈、音樂、電影和電視劇等藝術形態(tài).如果沒有語言,就沒有藝術得以形成的基礎;如果人們之間語言不通,或者說使用的不是同一種、同一層次的語言,就不能夠?qū)崿F(xiàn)藝術的溝通和交流.
藝術和科學不同,科學借助人類的理性反映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藝術則借助人類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觀和主觀的世界.科學更多的是“發(fā)現(xiàn)”,藝術更多的是“創(chuàng)造”,藝術是不同于人類理性和信仰的感性認識,是人類內(nèi)心真實情感和想像的反映.藝術用語言創(chuàng)造出虛幻的事件,讓他人通過對語言的理解來感覺虛幻事件的發(fā)生情景.在感受這種情景的過程中,人們相應的主觀缺憾就會得到適當?shù)奈考?人們的情感器官就會產(chǎn)生出活躍、激烈的行為反應.
由于人們主觀缺憾的慰籍及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完全是以人在社會生活中對一定客觀事物的主觀需求為根據(jù)的,所以,藝術所創(chuàng)造出的虛擬事件,必須以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觀需求為根據(jù);藝術構造出的虛擬現(xiàn)實,能夠?qū)θ说挠^念形態(tài)的形成和改變產(chǎn)生巨大影響.對于人的精神世界來說,藝術是上帝的牧羊長鞭,能夠把人們的靈魂引入天堂,也能夠把人們的靈魂趕進地獄.當然,藝術作為審美的物體,意味著因其內(nèi)在價值而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鑒賞,正是這一特性使得藝術超乎世俗生活之上,是一種珍貴的存在.
哲學是人們理性的思考,她思辯著人們心靈感興趣的一切問題,是介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無人之域;藝術是人們對世界的直觀感覺,藝術的歷史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歷經(jīng)了滄桑巨變,在外部的影響下,一次又一次地展開,書寫著人的情感.顯然,哲學與藝術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二者無論是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有很明顯的區(qū)別.
但是,藝術的輝煌燦爛植根于人們思維發(fā)展進化的基礎之上,她隨著人們認識能力、認識范圍及深度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藝術是人們的一種創(chuàng)作行為,這種創(chuàng)作行為的歷史表明,自人類能夠自由思考以來,他們的創(chuàng)作行為在許多重要方面都有賴于他們對世界與人生的各種理解.我們要了解作為人類創(chuàng)作行為的藝術,就要了解作為其思維基礎的哲學.如果一種藝術形式想在一個特定的社會范圍內(nèi)被承認,只能努力適應整個社會的審美趣味.而決定審美趣味的往往是整個社會的哲學意識.哲學和藝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時代的變化和歷史的進步導致了哲學的變化,而哲學的變化又影響著藝術.
具體來說,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生命的活動.生命活動的過程,包括思想的過程,以及作為其必然延伸的行動的過程.在哲學中,人們的思想是通過文字語言來進行的,而文字語言(概念、語義)的結構又把它客觀化和固定化了.藝術同哲學的區(qū)別,比之于它同科學的區(qū)別顯然要小得多.這個區(qū)別不在于哲學是抽象思維而藝術是形象思維,而在于哲學借助于文字語言為中介,藝術則不完全是這樣.哲學的陳述不外乎一系列文字語言符號的變換過程,所用語言不明確就意味著推理的模糊和松散.通過文字語言的中介,哲學力求使情感概念化、明確化,于是情感在哲學中變成了思想,感性動力在哲學中凝固為理性結構,但藝術則不一定要依賴文字語言這個中介.
由于哲學是藝術的根本思維基礎,藝術較之哲學具有更廣闊的表現(xiàn)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學意識決定了藝術的發(fā)展方向和審美趣味,而藝術形式反過來又影響著哲學的發(fā)展.
從中國藝術發(fā)展的實際歷程來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是以詩書禮樂作根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孔孟哲學深深影響了藝術.孔孟哲學是一種以倫理為本位的理性早熟的農(nóng)業(yè)文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其基本精神.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溫柔敦厚、和諧圓滿為審美理想的古典主義藝術文化模式.中國古代人們對宇宙人生的感嘆和認識,最初是通過原始的歌舞、祭祀等藝術活動來表達的.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大都帶有濃厚的詩人、藝術家素質(zhì),而中國詩人的靈性從來就內(nèi)涵著一種悠悠的“形而上”哲學情懷.在中國古代,哲學蒸騰著詩性,藝術浸洇著理性.我們閱讀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jīng)》,深為其文字的藝術美所驚嘆;我們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云崗石窟的千尊佛像,又被其內(nèi)蘊著的哲學境界所震懾.中國古代文化從最低層的物質(zhì)器皿,穿過禮樂生活,直達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無間、靈肉不二的大和諧、大節(jié)奏.古典和諧美作為中國古代藝術的理想,要求把構成藝術的多種元素,比如,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主觀與客觀、理想與現(xiàn)實、情感與理智、時間與空間等,處理和組織成為一個平衡、和諧、穩(wěn)定、有序的統(tǒng)一體.這種藝術追求,也成了孔孟之道、老莊哲學堅實的基石和理想的境界.
藝術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人類對其生存環(huán)境的理喻及思
哲學與藝術學的關系
哲學與藝術學的關系
語文人氣:866 ℃時間:2020-06-09 15:18:11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藝術與哲學的關系是什么?
- 哲學與藝術的關系?
- 談一談哲學美學與藝術美學的關系
- 哲學思維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 a little love這首歌所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 拋物線y=x平方-3x-10與x軸相交于點A和B 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有一點P 設三角形ABP面積為S 則S最大值?
- they are all places of great interest.of great interest.為什么這么用,他在這里作什么作用.
- K為何值時,方程組
- 一種電腦,如果減少定價的百分之十出售,可盈利215元;如果減少定價的百分之二十,虧本125元.進價多少元
- 設函數(shù)f(x)=4sin(2x+1)-x,則f(x)的零點個數(shù)有幾個?
- 商場舉行促銷活動,某種洗衣機每臺按2400元出售獲利潤20%,如果按原來得標
- 五角星是凸多邊形嗎
猜你喜歡
- 1等我明白了什么是愛,你卻已離開(或者是 不在). 這句話翻譯成英文,優(yōu)美一點…
- 2歷史上除了諸葛亮外,還有誰“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3圓錐和圓柱半徑的比是3:2,體積的比是3:4,那么圓錐和圓柱高的比是_.
- 4長江起源于哪個省
- 5已知A={y/y=x的平方-4x+3,x∈R},B={y/y=x的平方-2x+2,x∈R},則A交集B等于( ).
- 6摩擦生熱的同時也起電了嗎?不是說摩擦生熱,也有摩擦起電嗎
- 7分子加5等于1/2,分母減3等于1/3求這個分數(shù),要用二元二次方程
- 81_____is te second month of a year.2His b_____is october 3rd.空格應填什么?
- 9數(shù)列題:1/9,1,7,36下一個是什么?
- 10機械設計,現(xiàn)要設計一容器,容器中的溶劑,在工作時溫度保持在一定攝氏度
- 11衍射光柵中,如何將相鄰兩條光譜分的更開些
- 12小明學習了電學知識后,想知道家里有一臺電磁爐的電率,他利用了接在他家電路里的一個電能表來測量 除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