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
1、東漢末年,黃河流域以北的哪些少數民族開始向中原地區(qū)遷移?到西晉時,出現了什么情況?
(有匈奴、鮮卑、羯、羌、氐等族向中原地區(qū)遷移.西晉初年,人數達幾百萬.他們同漢族勞動人民長期雜居,互相影響,民族界限日益縮小.但是,他們同時遭受漢族官僚地主的壓迫,歷盡苦難.西晉末年,他們趁西晉內亂,起兵反晉,匈奴的一支武裝還滅了西晉.)
2、西晉滅亡后,南北各出現哪些政權?史稱什么?
(此后,內遷各族和漢族在黃河流域先后建立了16個政權,史稱“十六國”.317年,西晉皇族逃到江南建立新的政權,史稱“東晉”.420年,東晉大將奪得政權,江南先后經歷四個朝代的更替,史稱“南朝”.)
過渡置疑:黃河流域“十六國”最后演變成什么朝代?他們的活動對歷史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北方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融合
指導學生閱讀106-107頁“導入框”以及“北方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融合”課文、插圖《北魏騎馬俑》、《穿褲褶服的南朝樂隊》、《穿漢族服裝的少數民族貴族》,思考回答:
1、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是哪個世紀?他們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這時,黃河流域出現了什么樣的歷史趨勢?(5世紀,鮮卑族,民族融合)
2、當時黃河流域民族融合在服裝上的表現如何?(南朝的漢族樂手穿上了北方少數民族的“褲褶服”,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穿上了漢族服裝.)
這說明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不但在生產技術上相互學習,而且在生活習俗上也相互影響.
他們之間出現了大融合的趨勢,中華民族獲得新的發(fā)展.在這過程中,北魏政權起了很大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指導學生閱讀107-108頁“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課文、“文獻資料·《魏書》摘錄”、“鮮卑姓氏改為漢姓”表等,思考回答:
1、北魏孝文帝為什么要遷都洛陽?(A、北魏原來的都城平城地理位置偏僻,一方面容易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另一方面又不利于對廣大中地區(qū)的統(tǒng)治、不利于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
B、當時洛陽已很繁榮,北魏孝文帝要通過建都洛陽取得漢族地主認可的正統(tǒng)地位;同時想達到統(tǒng)一全國的目的.)
2、為什么有些鮮卑貴族反對遷都洛陽?為什么他們無法阻擋遷都?(他們抱殘守缺,觀念落后.遷都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是任何力量無法阻擋的.)
遷都洛陽以前,孝文帝就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遷都以后,他進一步實行改革,對我國歷史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指導學生閱讀107-108頁“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課文和插圖《漢族服飾俑 鮮卑族服飾俑》、“鮮卑姓氏改為漢姓”表、“文獻資料·《魏書》摘錄”等,思考回答:
1、請你找出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六個關鍵詞.
(漢語、服飾、姓氏、聯姻、官制律令、禮法風氣)
2、組織學生根據108頁“動腦筋”:北魏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多用“孝”字作為謚號,這是為什么?(北魏孝文帝后,北魏王朝注意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國.)
3、根據109頁“活動與探究1·議一議”:北魏孝文帝能夠起這么重要的作用,原因是什么?(A、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文明太后的教育和漢族文化的影響,立志改革,胸懷寬廣,日后 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在歷史上發(fā)揮重要作用.而那些沒有沒有充分受到漢族文化影響的鮮卑貴族,就反對遷都洛陽,反對學習漢族文化,終究成不了大事.
B、但是,北魏孝文帝積極推行改革還有更深刻的原因,這就是當時已經形成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趨勢.自從進入十六國時期以來,黃河流域以北的少數民族大量進入中原地區(qū),他們同漢族人民頻繁接觸、相互影響,在生產生活上日益接近,互相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這就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歷史條件.)
猜你喜歡
- 1地球上重1千克的物體到月球上重0.167千克,在月球上中12.5千克的物體,在地球上中多少千克?(保留整數)
- 2一個圓柱形容器,底面半徑是10cm,將一個物體浸入容器內,水面上升1.5cm,物體體積是?
- 3“染色體”是什么?為什么叫 染色體?
- 41/15÷3.25+8/13× 4/15+4/13÷3.75
- 5形容舍不得離開的成語
- 6電阻在電路中有何作用?
- 7巴蜀英才
- 8將質量為1.15gNa用刺了孔的鋁箔包裹后放入水中,共收集到1.232L{標況}氣體.
- 9語文反義詞(成語)
- 10如圖,已知∠AOB=40°,點P關于OA、OB的對稱點分別為C、D,CD交OA、OB于M、N兩點,則∠MPN的度數是?
- 11若關于x的方程x2-(a2+b2-6b)x+a2+b2+2a-4b+1=0的兩個實數根x1,x2滿足x1≤0≤x2≤1,則a2+b2+4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 ?。?A.12和5+45 B.-72和5+45 C.-72和12 D.-12
- 12一道數學三角函數幾何題目